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810521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包括液压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活塞位于液压缸体内将液压缸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活塞杆的下端位于液压缸体内,该端轴向穿过活塞并与之固定连接;液压缸体的上部周向内壁开设有节流凹槽,空载状态下,活塞在液压缸体内上行至节流凹槽的中部,且活塞的外壁与节流凹槽的内壁之间构成常通孔,满载状态下,活塞在液压缸体内下行至液压缸体的下部;活塞上围绕活塞杆开设有均连通上腔和下腔的过油通道A和过油通道B,过油通道A朝向上腔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A,过油通道B朝向下腔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B。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满足空载和满载两种不同减震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货运列车减震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
技术介绍
铁路上的客运列车提速,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国际贸易的发展使货运列车提速势在必行。为了在提速的同时确保货物的运输安全,货车必须安装减振器。货运列车的特殊性,如:空载、满载,两种截然不同的减震要求,即,需要两组不同的特性曲线。目前列车减振器,只能实现其中一组特性曲线,无法满足货运列车的空载和满载两种截然不同的减震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满足空载和满载两种不同减震需求的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包括液压缸体、活塞杆和活塞,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液压缸体内,并与所述液压缸体的内壁作密封滑动配合,从而将所述液压缸体的内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活塞杆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压缸体内,该端轴向穿过所述活塞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上端伸出所述液压缸体的上端;所述液压缸体的上部周向内壁开设有节流凹槽,所述节流凹槽的槽宽大于所述活塞的厚度,空载状态下,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上行至所述节流凹槽的中部,且所述活塞的外壁与所述节流凹槽的内壁之间构成常通孔,满载状态下,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下行至所述液压缸体的下部,并脱离所述节流凹槽;所述活塞上围绕所述活塞杆开设有均连通所述上腔和下腔的过油通道A和过油通道B,所述过油通道A朝向所述上腔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A,所述弹性阀片A受来自所述下腔的压力张开,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下腔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B,所述弹性阀片B受来自所述上腔的压力张开。工作原理:当货运列车空载行驶时,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位于所述节流凹槽的中部,货运列车颠簸振动起伏带动活塞杆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上下位移,进而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缸体内、所述节流凹槽所处位置上下滑动。当所述活塞上行时,所述上腔压力增大,所述上腔内的部分液压油经过所述常通孔进入所述下腔卸荷,且在所述上腔内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弹性阀片B张开,所述上腔内的部分液压油经过所述过油通道B进入所述下腔,产生较小的延缓所述活塞下行复位的阻尼力;当所述活塞下行时,所述下腔压力增大,所述下腔内的部分液压油经过所述常通孔进入所述上腔卸荷,且在所述下腔内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弹性阀片A张开,所述下腔内的部分液压油经过所述过油通道A进入所述上腔,产生较小的延缓所述活塞上行复位的阻尼力。当货运列车满载行驶时,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下部并脱离所述所处位置,货运列车颠簸振动起伏带动活塞杆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上下位移,进而带动所述活塞在所述液压缸体内上下滑动。当所述活塞上行时,所述上腔压力增大,在所述上腔内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弹性阀片B张开,所述上腔内的液压油经过所述过油通道B进入所述下腔,产生较大的延缓所述活塞下行复位的阻尼力;当所述活塞下行时,所述下腔压力增大,在所述下腔内的压力作用下,所述弹性阀片A张开,所述下腔内的液压油经过所述过油通道A进入所述上腔,产生较大的延缓所述活塞上行复位的阻尼力。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货运列车空载和满载两种工作状态设置常通孔通断两种状态(空载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液压缸体内、所述节流凹槽所处位置,所述常通孔处于连通所述上腔和下腔的状态;满载时,所述活塞位于所述液压缸体内下部并脱离所述节流凹槽,未构成所述常通孔),根据活塞在满载和空载两种工况下的位置变化,通过改变所述常通孔流量,实现不同状态、不同位置的变阻尼特性,减震器自动适应车辆产生的震动且吸收转化,从而满足空载和满载两种不同减震需求,且全机械式设计,稳定可靠,减震效果好,使用寿命长。进一步,所述过油通道A朝向所述下腔的一端呈漏斗状。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所述过油通道A的横截面积逐步减小,从而增大所述下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上腔的压力。进一步,所述过油通道A朝向所述下腔的一端设置有挡油板A,所述挡油板A局部覆盖所述过油通道A朝向所述下腔的一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小所述过油通道A朝向所述下腔的一端的面积,进一步增大所述下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上腔的压力。进一步,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上腔的一端呈漏斗状。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所述过油通道B的横截面积逐步减小,从而增大所述上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下腔的压力。进一步,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上腔的一端设置有挡油板B,所述挡油板B局部覆盖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上腔的一端。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减小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上腔的一端的面积,进一步增大所述上腔内的液压油进入所述下腔的压力。进一步,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通过固定件固定连接。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确保所述活塞与所述火死阿甘固定可靠。进一步,所述固定件包括锁紧螺母、限位环A和限位环B,所述活塞杆的下段外壁上开设有限位台阶,所述限位环A和限位环B套于所述活塞杆的下段,所述限位环A与所述限位台阶抵接,所述活塞位于所述限位环A和限位环B之间,所述锁紧螺母与所述活塞杆的下端螺纹连接,并压紧所述限位环B,从而压紧所述活塞使其固定在所述活塞杆下段、所述限位环A和限位环之间。采用上述进一步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的拆装,从而方便所述活塞维护保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局部剖视图(空载状态);图2为图1中A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视局部剖视图(满载状态);附图标记:1-活塞杆;2-上腔;3-活塞;4-液压缸体;5-下腔;6-节流凹槽;7-常通孔;8-挡油板B;9-限位环A;10-弹性阀片A;11-过油通道A;12-挡油板A;13-锁紧螺母;14-限位环B;15-弹性阀片B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包括液压缸体4、活塞杆1和活塞3,活塞3位于液压缸体4内,并与液压缸体4的内壁作密封滑动配合,从而将液压缸体4的内腔分隔为上腔2和下腔5,活塞杆1的下端位于液压缸体4内,该端轴向穿过活塞3并与之固定连接,活塞杆1的上端伸出液压缸体4的上端;液压缸体4的上部周向内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的节流凹槽6,节流凹槽6的槽宽大于活塞3的厚度,空载状态下,活塞3在液压缸体4内上行至节流凹槽6的中部,且活塞3的外壁与节流凹槽6的内壁之间构成常通孔7,满载状态下,活塞3在液压缸体4内下行至液压缸体4的下部,并脱离节流凹槽6;活塞3上围绕活塞杆1开设有均连通上腔2和下腔5的过油通道A11和过油通道B,过油通道A11朝向上腔2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A10,弹性阀片A10受来自下腔5的压力张开,过油通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体(4)、活塞杆(1)和活塞(3),所述活塞(3)位于所述液压缸体(4)内,并与所述液压缸体(4)的内壁作密封滑动配合,从而将所述液压缸体(4)的内腔分隔为上腔(2)和下腔(5),所述活塞杆(1)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压缸体(4)内,该端轴向穿过所述活塞(3)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的上端伸出所述液压缸体(4)的上端;所述液压缸体(4)的上部周向内壁开设有节流凹槽(6),所述节流凹槽(6)的槽宽大于所述活塞(3)的厚度,空载状态下,所述活塞(3)在所述液压缸体(4)内上行至所述节流凹槽(6)的中部,且所述活塞(3)的外壁与所述节流凹槽(6)的内壁之间构成常通孔(7),满载状态下,所述活塞(3)在所述液压缸体(4)内下行至所述液压缸体(4)的下部,并脱离所述节流凹槽(6);所述活塞(3)上围绕所述活塞杆(1)开设有均连通所述上腔(2)和下腔(5)的过油通道A(11)和过油通道B,所述过油通道A(11)朝向所述上腔(2)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A(10),所述弹性阀片A(10)受来自所述下腔(5)的压力张开,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下腔(5)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B(15),所述弹性阀片B(15)受来自所述上腔(2)的压力张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缸体(4)、活塞杆(1)和活塞(3),所述活塞(3)位于所述液压缸体(4)内,并与所述液压缸体(4)的内壁作密封滑动配合,从而将所述液压缸体(4)的内腔分隔为上腔(2)和下腔(5),所述活塞杆(1)的下端位于所述液压缸体(4)内,该端轴向穿过所述活塞(3)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1)的上端伸出所述液压缸体(4)的上端;所述液压缸体(4)的上部周向内壁开设有节流凹槽(6),所述节流凹槽(6)的槽宽大于所述活塞(3)的厚度,空载状态下,所述活塞(3)在所述液压缸体(4)内上行至所述节流凹槽(6)的中部,且所述活塞(3)的外壁与所述节流凹槽(6)的内壁之间构成常通孔(7),满载状态下,所述活塞(3)在所述液压缸体(4)内下行至所述液压缸体(4)的下部,并脱离所述节流凹槽(6);所述活塞(3)上围绕所述活塞杆(1)开设有均连通所述上腔(2)和下腔(5)的过油通道A(11)和过油通道B,所述过油通道A(11)朝向所述上腔(2)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A(10),所述弹性阀片A(10)受来自所述下腔(5)的压力张开,所述过油通道B朝向所述下腔(5)的一端设置有封堵该端的弹性阀片B(15),所述弹性阀片B(15)受来自所述上腔(2)的压力张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改变常通孔流量实现变阻尼特性的液压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油通道A(11)朝向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金良王成国黄浦黄福然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凌博瑞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