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钦州学院专利>正文

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825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由导热体和2片以上的散热片组成;其中导热体为实心的柱状体;所有散热片均为片状,并呈放射状固定在导热体的侧表面上,每片散热片均与导热体的中轴线平行;每片散热片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有若干条结构完全一致的散热筋;每条散热筋均在散热片的表面呈倾斜上凸设置;所有散热筋在散热片的表面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条散热筋的延伸方向均与导热体的中轴线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器仿草鱼鱼鳞微观表面结构设计,相比光滑表面,这种仿生微观表面结构增加散热面积15%‑40%,增加了单位散热面积上散热效率,对散热片的散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
本技术涉及强化传热
,具体涉及一种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电子行业的飞速发展使得PCB线路板上的集成元件高度密集化、线路复杂化、封装密度集中化,进而加大了PCB线路板上的元件的热流密度,温度上升。另外,PCB线路板上的元件的构件尺寸和外形不断缩小,也使其温度增大更为严重。特别是PCB线路板上CPU处理器,其温度会随其所处理数据的计算速度的不断升高,放热增大,如果CPU处理器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得不到解决,不但会让CPU处理器的运行速度变得缓慢,而且还会加速老化,情况严重时还会使CPU失效,更有甚者会烧毁芯片。因此CPU散热器的设计与制造便显得尤为重要了。而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普通的CPU散热器不足以解决现今CPU散热问题,所以设计新型的CPU散热器或对已有的CPU散热器进行优化是现今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其不仅能增加散热器的传热面积,达到强化传热的效果,而且能减少散热器的体积和制造成本。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由导热体和2片以上的散热片组成;其中导热体为实心的柱状体;所有散热片均为片状,并呈放射状固定在导热体的侧表面上,每片散热片均与导热体的中轴线平行;每片散热片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有若干条结构完全一致的散热筋;每条散热筋均在散热片的表面呈倾斜上凸设置;所有散热筋在散热片的表面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条散热筋的延伸方向均与导热体的中轴线平行。上述方案中,所有散热片均匀分布在导热体的侧表面上,即每2片散热片之间的夹角相等。上述方案中,在散热片的表面处,每条散热筋的肋宽大于每2条散热筋之间的槽宽。上述方案中,每条散热筋与散热片的夹角介于35°~55°之间。上述方案中,每条散热筋与散热片的夹角为45°。上述方案中,导热体、散热片和散热筋均由铜铝合金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散热器仿草鱼鱼鳞微观表面结构设计,相比光滑表面,这种仿生微观表面结构增加散热面积15%-40%,增加了单位散热面积上散热效率,对散热片的散热性能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另外,本技术由铜铝合金制成,拥有足够的硬度,价格低廉,重量轻,导热性能佳,提供经济实用的原材料,提高了实用性。本技术的散热器可广泛用于微电子芯片、高功率LED等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图3为散热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B处放大示意图。图5为散热筋局部剖视示意图。图中标号:1、导热体,2、散热片,3、散热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例,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实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中”、“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仅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一种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如图1和2所示,其主要由导热体1和2片以上的散热片2组成。导热体1为实心的柱状体。在本技术中,导热体1可以为棱柱状,也可以为圆柱状。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导热体1为圆柱状。所有散热片2均为片状,在本技术中,所有散热片2均为矩形片状。所有散热片2呈放射状固定在导热体1的侧表面上,每片散热片2均与导热体1的中轴线平行。所有散热片2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按一定规律分布在导热体1的侧表面上,如均匀分布或不均匀分布。但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所有散热片2均匀分布在导热体1的侧表面上,即每2片散热片2之间的夹角相等。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导热体1的侧表面上均匀分布有18片散热片2,此时,每2片散热片2之间的夹角为20°。导热体1和散热片2由铜铝合金制成。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效果,本技术根据草鱼鱼鳞微观表面特征,将鱼鳞外貌形状设计到微型散热器散热片2上,增加散热面积。每片散热片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有若干条结构完全一致的散热筋3。参见图3和4。每条散热筋3均在散热片2的表面呈倾斜上凸设置;所有散热筋3在散热片2的表面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条散热筋3的延伸方向均与导热体1的中轴线平行。散热筋3由铜铝合金制成。参见图5,在散热片2的表面处,每条散热筋3的肋宽m大于每2条散热筋3之间的槽宽n。每条散热筋3与散热片2的夹角α介于35°~55°之间。在本技术优选实施例中,单个散热片2面上设置有62条平行于换热通道方向且相互平行散热筋3。每条散热筋3的肋宽m为0.4mm,高h为0.5mm,每2条散热筋3之间的槽宽n为0.2mm。每条散热筋3与散热片2的夹角α为45°。将本技术应用在风冷式CPU散热器时,在CPU工作时,随着运算速度的不断提高而产生大量的热量,通过风冷式CPU散热器的底面与CPU接触传导热量到底面上,再由底面与仿草鱼鱼鳞微观表面风冷式散热器散热片2接触传热,由底面传导到散热片2上的热量再经过散热片2的换热通道壁上,最后再通过风扇的运转,将热量送走。由于散热片2上设有基于仿草鱼鱼鳞微观表面结构设计,相比光滑表面,这种仿生微观表面结构增加散热面积15%-40%,增加了单位散热面积上散热效率。本技术基于草鱼外表鱼鳞特征,将此特征仿生到微型散热器散热片2表面上,以增加散热器的传热面积,从而达到强化传热特征,此仿生表面微型散热器在同样的散热量情况下,可有效减少散热器的体积,减少制造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以上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但这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情况下,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获得的其它实施方式,均视为在本技术的保护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由导热体(1)和2片以上的散热片(2)组成;其中导热体(1)为实心的柱状体;所有散热片(2)均为片状,并呈放射状固定在导热体(1)的侧表面上,每片散热片(2)均与导热体(1)的中轴线平行;其特征是,每片散热片(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有若干条结构完全一致的散热筋(3);每条散热筋(3)均在散热片(2)的表面呈倾斜上凸设置;所有散热筋(3)在散热片(2)的表面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条散热筋(3)的延伸方向均与导热体(1)的中轴线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由导热体(1)和2片以上的散热片(2)组成;其中导热体(1)为实心的柱状体;所有散热片(2)均为片状,并呈放射状固定在导热体(1)的侧表面上,每片散热片(2)均与导热体(1)的中轴线平行;其特征是,每片散热片(2)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设有若干条结构完全一致的散热筋(3);每条散热筋(3)均在散热片(2)的表面呈倾斜上凸设置;所有散热筋(3)在散热片(2)的表面相互平行间隔设置,且每条散热筋(3)的延伸方向均与导热体(1)的中轴线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草鱼鱼鳞微结构表面的仿生风冷式微型散热器,其特征是,所有散热片(2)均匀分布在导热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阳李烈荣薛斌钟家勤潘宇晨鲁娟覃泽宇吴宇范承广张培杨祖江
申请(专利权)人:钦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