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9555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所述保护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支撑杆、支撑柱、承载台、扇叶、壳体、转轴、固定块、第一电机、第一锥形齿轮、传动轴、第二锥形齿轮、齿板、第二电机、滑杆、滑槽和半圆齿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速度慢,导致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中药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中药加工
,具体为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中药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天然药物及其加工代用品,主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很多中草药的疗效不但经受住了长期医疗实践的检验,而且也已被现代科学研究所证实,有些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和分子结构等也已经全部或部分地研究清楚,例如麻黄平喘的有效成分麻黄碱、常山治疟的有效成分常山碱、延胡索止痛的主要成分四氢掌叶防己碱(延胡索乙素)、黄连和黄柏止痢的主要成分小蘖碱(黄连素)、黄芩抗菌的主要成分黄芩素、大黄泻下的有效成分番泻甙等。中药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在熬制完成的中药对其进行装袋时,需要使用到冷却装置对其进行冷却,现有的中药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速度慢,导致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冷却效果不好,不方便使用者的使用,降低了中药冷却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具备冷却效果好的等优点,解决了现有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为实现上述冷却效果好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所述保护箱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所述保护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的内腔套设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齿轮,所述半圆齿轮的表面啮合有齿板,所述齿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壳体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配合使用的滑槽,所述滑槽的内壁与滑杆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齿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和保护箱并延伸至保护箱的内腔,所述转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优选的,所述工作台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的左侧与壳体内壁左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的顶部与齿板的底部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传动轴的顶部与壳体内壁顶部的连接处通过活动底座活动连接,所述壳体的底部与保护箱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转轴配合使用的通口。本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工作台、保护箱、支撑杆、支撑柱、承载台、扇叶、壳体、转轴、固定块、第一电机、第一锥形齿轮、传动轴、第二锥形齿轮、齿板、第二电机、滑杆、滑槽和半圆齿轮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速度慢,导致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中药冷却装置的实用性。2、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支撑柱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支撑柱工作时会出现晃动的现象,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螺栓,提高了第一电机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第一电机工作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通过设置活动底座,减少了传动轴与壳体内壁的摩擦力,使传动轴在工作时更加顺畅,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齿板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2,保护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5,保护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壳体7内壁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的左侧与壳体7内壁左侧的连接处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螺栓,提高了第一电机10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了因缺乏固定装置,导致第一电机10工作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状况,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第一锥形齿轮11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3,第二锥形齿轮13的内腔套设有传动轴12,传动轴12的顶部与壳体7内壁顶部的连接处通过活动底座活动连接,通过设置活动底座,减少了传动轴12与壳体7内壁的摩擦力,使传动轴12在工作时更加顺畅,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传动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齿轮18,半圆齿轮18的表面啮合有齿板14,齿板1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6,壳体7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16配合使用的滑槽17,滑槽17的内壁与滑杆16的底部滑动连接,齿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的顶部与齿板14的底部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固定连接,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转轴8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7和保护箱2并延伸至保护箱2的内腔,壳体7的底部与保护箱2的顶部均开设有与转轴8配合使用的通口,转轴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固定块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6,工作台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支撑柱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滑套,且防滑套的表面设置有防滑纹,通过设置防滑套,增加了支撑柱4与地面的接触面积,避免了因缺乏防滑装置,导致支撑柱4工作时会出现晃动的现象,本技术通过设置工作台1、保护箱2、支撑杆3、支撑柱4、承载台5、扇叶6、壳体7、转轴8、固定块9、第一电机10、第一锥形齿轮11、传动轴12、第二锥形齿轮13、齿板14、第二电机15、滑杆16、滑槽17和半圆齿轮18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由于现有的冷却装置冷却速度慢,导致现有的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提高了中药冷却装置的实用性。在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对第一电机10的启动,第一电机10的转动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1进行转动,第一锥形齿轮11的转动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3进行转动,第二锥形齿轮13的转动带动传动轴12进行转动,传动轴12的转动带动半圆齿轮18进行转动,半圆齿轮18的转动带动齿板14进行移动,齿板14的移动带动滑杆16在滑槽17内进行滑动,齿板14的移动带动第二电机15进行移动,使用者通过对第二电机15的启动,第二电机15的转动带动转轴8进行转动,转轴8的转动带动固定块9进行转动,固定块9的转动带动扇叶6进行转动,这样达到了冷却效果好的功能。综上所述,该中药制作冷却装置,通过工作台1、保护箱2、支撑杆3、支撑柱4、承载台5、扇叶6、壳体7、转轴8、固定块9、第一电机10、第一锥形齿轮11、传动轴12、第二锥形齿轮13、齿板14、第二电机15、滑杆16、滑槽17和半圆齿轮18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在使用时冷却效果不好的问题。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2),所述保护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5),所述保护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内壁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3),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3)的内腔套设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齿轮(18),所述半圆齿轮(18)的表面啮合有齿板(14),所述齿板(1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6),所述壳体(7)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16)配合使用的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壁与滑杆(16)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齿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机(1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8),所述转轴(8)的底部依次贯穿壳体(7)和保护箱(2)并延伸至保护箱(2)的内腔,所述转轴(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块(9),所述固定块(9)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扇叶(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药制作冷却装置,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保护箱(2),所述保护箱(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5),所述保护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壳体(7),所述壳体(7)内壁左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所述第一电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形齿轮(11),所述第一锥形齿轮(11)的底部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13),所述第二锥形齿轮(13)的内腔套设有传动轴(12),所述传动轴(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半圆齿轮(18),所述半圆齿轮(18)的表面啮合有齿板(14),所述齿板(14)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杆(16),所述壳体(7)内壁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16)配合使用的滑槽(17),所述滑槽(17)的内壁与滑杆(16)的底部滑动连接,所述齿板(1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15),所述第二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奥帅制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