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336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2:20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置有键盘电路、主控电路、开锁电路、显示电路、继电器电路、报警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和存储电路,该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电路,组成电子密码锁,用户想要打开锁,必先通过提供的键盘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将锁打开,密码输入错误有提示,为了提高安全性,当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将报警。密码可以由用户自己修改设定,锁打开后才能修改密码。修改密码之前必须再次输入密码,在输入新密码时候需要二次确认,以防止误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本技术涉及电子安防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住宅与部门的安全防范、单位的文件档案、财务报表以及一些个人资料的保存多以加锁的办法来解决。目前门锁主要用弹子锁,其钥匙容易丢失;保险箱主要用机械密码锁,其结构较为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成本高,且易出现故障,人们常需携带多把钥匙,使用极不方便,且钥匙丢失后安全性即大打折扣。针对这些锁具给人们带来的不便若使用机械式钥匙开锁,为满足人们对锁的使用要求,增加其安全性,用密码代替钥匙的密码锁应运而生。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由于电子器件所限,以前开发的电子密码锁,其种类不多,保密性差,最基本的就是只依靠最简单的模拟电子开关来实现的,制作简单但很不安全,在后为多是基于EDA来实现的,其电路结构复杂,电子元件繁多,也有使用早先的20引脚的2051系列单片机来实现的,但密码简单,易破解。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以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甚为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该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具有防盗报警功能。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手段实现: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设置有键盘电路、主控电路、开锁电路、显示电路、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键盘电路设置有4×4按键,分别为按键K1-K16,主控电路的芯片U1的型号为AT89C51;按键K1的4脚、按键K2的4脚、按键K3的4脚、按键K4的4脚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按键K5的4脚、按键K6的4脚、按键K7的4脚、按键K8的4脚与芯片U1的7脚连接,按键K9的4脚、按键K10的4脚、按键K11的4脚、按键K12的4脚与与芯片U1的6脚连接,按键K13的4脚、按键K14的4脚、按键K15的4脚、按键K16的4脚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按键K16的2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按键K15的2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按键K14的2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按键K13的2脚与芯片U1的1脚连接;开锁电路设置有电阻R7、三极管Q2、开关S1和二极管D1,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1的21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开关S1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显示电路设置有LCD1602液晶、电阻R2和电阻R3,LCD1602液晶的1脚接地,LCD1602液晶的2脚接VCC电位,电阻R2的一端接VCC电位,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LCD1602液晶的3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LCD1602液晶的7脚与芯片U1的39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8脚与芯片U1的38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9脚与芯片U1的37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0脚与芯片U1的36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1脚与芯片U1的35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2脚与芯片U1的34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3脚与芯片U1的33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4脚与芯片U1的32脚连接;继电器电路设置有光敏电阻RT1、滑动电阻RT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2、电阻R6、继电器J1和接线端子CON3,光敏电阻RT1的一端与滑动电阻RT2的2脚、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光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LCD1602液晶的16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3脚与滑动电阻RT2的1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1脚与LCD1602液晶的15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3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6脚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1的3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J1的1脚接地、继电器J1的2脚与接线端子CON3的2脚连接、4脚与接线端子CON3的1脚连接、5脚与接线端子CON3的3脚连接;报警电路设置有三极管Q1、蜂鸣器H1和电阻R4,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蜂鸣器H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蜂鸣器H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27脚连接。进一步的,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还设置有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设置有电容C1、电阻R1和按键K17,电容C1的一端、按键K17的2脚接VCC电位,电容C1的另一端、按键K17的3脚与电阻R1的一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接地,按键K17的3脚与芯片U1的9脚连接;时钟电路设置有电容C2、电容C3和晶体振荡器Y1,晶体振荡器Y1的1脚与电容C3的一端、芯片U1的19脚连接,晶体振荡器Y1的2脚与电容C2的一端、芯片U1的18脚连接,电容C2和电容C3的另一端均接地。进一步的,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还设置有存储电路;存储电路设置有芯片U2、电阻R8和电阻R9,芯片U2的1脚、2脚、3脚、4脚、6脚均接地,芯片U2的5脚与电阻R8的一端、电阻R9的一端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8脚、芯片U1的15脚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芯片U2的7脚、芯片U1的14脚连接。进一步的,芯片U2的型号为AT24C02。进一步的,电阻R1、电阻R2、电阻R4、电阻R8和电阻R9均为10千欧,电阻R3为1.5千欧,电阻R5为1千欧,电阻R6为2.2千欧,电阻R7为4.7千欧,电容C1为10微法,电容C2和电容C3均为20皮法,晶振Y1为12兆赫兹,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型号均为8550,三极管Q3和三极管Q4型号均为9012,继电器J1型号为JDQ-DC5,光敏电阻RT1的型号为GL5528、暗电阻为1兆欧、亮电阻为10-20千欧。本技术采用单片机AT89C51为主控芯片,结合外围电路,组成电子密码锁,用户想要打开锁,必先通过提供的键盘输入正确的密码才能将锁打开,密码输入错误有提示,为了提高安全性,当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将报警。密码可以由用户自己修改设定,锁打开后才能修改密码。修改密码之前必须再次输入密码,在输入新密码时候需要二次确认,以防止误操作。附图说明利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电路图。图1中,包括:键盘电路10、主控电路20、开锁电路30、显示电路40、继电器电路50、报警电路60、复位电路70、时钟电路80、存储电路90。具体实施方式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如图1所示,设置有键盘电路10、主控电路20、开锁电路30、显示电路40、继电器电路50和报警电路60。键盘电路10设置有4×4按键,分别为按键K1-K16,主控电路20的芯片U1的型号为AT89C51。按键K1的4脚、按键K2的4脚、按键K3的4脚、按键K4的4脚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按键K5的4脚、按键K6的4脚、按键K7的4脚、按键K8的4脚与芯片U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键盘电路、主控电路、开锁电路、显示电路、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键盘电路设置有4×4按键,分别为按键K1‑K16,所述主控电路的芯片U1的型号为AT89C51;按键K1的4脚、按键K2的4脚、按键K3的4脚、按键K4的4脚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按键K5的4脚、按键K6的4脚、按键K7的4脚、按键K8的4脚与芯片U1的7脚连接,按键K9的4脚、按键K10的4脚、按键K11的4脚、按键K12的4脚与芯片U1的6脚连接,按键K13的4脚、按键K14的4脚、按键K15的4脚、按键K16的4脚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按键K16的2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按键K15的2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按键K14的2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按键K13的2脚与芯片U1的1脚连接;所述开锁电路设置有电阻R7、三极管Q2、开关S1和二极管D1,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1的21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开关S1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显示电路设置有LCD1602液晶、电阻R2和电阻R3,LCD1602液晶的1脚接地,LCD1602液晶的2脚接VCC电位,电阻R2的一端接VCC电位,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LCD1602液晶的3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LCD1602液晶的7脚与芯片U1的39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8脚与芯片U1的38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9脚与芯片U1的37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0脚与芯片U1的36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1脚与芯片U1的35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2脚与芯片U1的34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3脚与芯片U1的33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4脚与芯片U1的32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设置有光敏电阻RT1、滑动电阻RT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2、电阻R6、继电器J1和接线端子CON3,光敏电阻RT1的一端与滑动电阻RT2的2脚、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光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LCD1602液晶的16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3脚与滑动电阻RT2的1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1脚与LCD1602液晶的15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3脚、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5的一端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16脚连接,三极管Q4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继电器J1的3脚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与电阻R6的一端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接地,继电器J1的1脚接地、继电器J1的2脚与接线端子CON3的2脚连接、4脚与接线端子CON3的1脚连接、5脚与接线端子CON3的3脚连接;所述报警电路设置有三极管Q1、蜂鸣器H1和电阻R4,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蜂鸣器H1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蜂鸣器H1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4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27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电子密码锁,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键盘电路、主控电路、开锁电路、显示电路、继电器电路和报警电路;所述键盘电路设置有4×4按键,分别为按键K1-K16,所述主控电路的芯片U1的型号为AT89C51;按键K1的4脚、按键K2的4脚、按键K3的4脚、按键K4的4脚与芯片U1的8脚连接,按键K5的4脚、按键K6的4脚、按键K7的4脚、按键K8的4脚与芯片U1的7脚连接,按键K9的4脚、按键K10的4脚、按键K11的4脚、按键K12的4脚与芯片U1的6脚连接,按键K13的4脚、按键K14的4脚、按键K15的4脚、按键K16的4脚与芯片U1的5脚连接,按键K16的2脚与芯片U1的4脚连接,按键K15的2脚与芯片U1的3脚连接,按键K14的2脚与芯片U1的2脚连接,按键K13的2脚与芯片U1的1脚连接;所述开锁电路设置有电阻R7、三极管Q2、开关S1和二极管D1,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1的21脚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接VCC电位,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开关S1的一端、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开关S1的另一端、二极管D1的正极接地;所述显示电路设置有LCD1602液晶、电阻R2和电阻R3,LCD1602液晶的1脚接地,LCD1602液晶的2脚接VCC电位,电阻R2的一端接VCC电位,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LCD1602液晶的3脚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LCD1602液晶的7脚与芯片U1的39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8脚与芯片U1的38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9脚与芯片U1的37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0脚与芯片U1的36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1脚与芯片U1的35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2脚与芯片U1的34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3脚与芯片U1的33脚连接,LCD1602液晶的14脚与芯片U1的32脚连接;所述继电器电路设置有光敏电阻RT1、滑动电阻RT2、三极管Q3、三极管Q4、电阻R5、二极管D2、电阻R6、继电器J1和接线端子CON3,光敏电阻RT1的一端与滑动电阻RT2的2脚、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光敏电阻RT1的另一端、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LCD1602液晶的16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3脚与滑动电阻RT2的1脚连接,滑动电阻RT2的1脚与LCD1602液晶的15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雷石友彬王慧廖家浩李捷唐桂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