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面层、面层夹持器及具有面层及夹持器的面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57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纵向面层,以预定间隔在夹持器之间放在一基座上,所述的面层包括:一中部面板;沿着面板的左右边的一个内凸起;在各内凸起的外侧的一个外凸起;在内外凸起之间形成的一个排水槽;在至少外凸起一端和中部之一的一个接合部分;所述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的夹持器弹性接合。(*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纵向面层、面层夹持器及具有面层及夹持器的面层结构。为了提供具有改进的抗天气变化性、强度及其它性能的屋顶,已经提出了很多设想。例如,JP—A—HE1—2—56464公开了一种屋顶结构,包括一屋顶板,它有沿着左右边的垂直内凸起(与防水隔板连接)及在各内凸起外侧的外凸起(防水隔板),和一个连接件,它具有在两侧有直的垂直壁的屋顶基座固定部分(平直部分)和防水的腿部元件。这种屋顶板相互平行地邻接安放,并由沿着板的边缘放的连接件固定就位。更具体说,借助把连接件的垂直壁放置在屋顶板的凸起之间,防水腿元件放在屋顶板的凸起的内侧,屋顶板被连接件压下就位,并且一盖放在连接件上。虽然这样给结构提供了相对从侧边进入雨水的双重的抗天气变化性,但是在装置的其它方面还有许多问题。例如,通过把连接件固定到尾顶基座而把屋顶板固定就位。但是,由于只能在屋顶板放上后才能完成屋顶板的固定,板要留在屋顶基座上直到它们被连接上。这种类型的屋顶用于比私人的居住结构更大的中等到大型尺寸的结构,因为这种屋顶制成长段,从10m到40或50m或更长,相应地更重。。屋顶由大批工人安放,每人离开下一个约10m远。如果屋顶板已在预定位置放在基座上,大多数工人应离开板,对下一块施工,或者由于某些原因,屋顶板只是留在那里没有固定。由于板有如此大的面积,它会被风容易地掀开。这意味突然的阵风能把板从屋顶上卷下来,形成事故,或击伤工人。即使不发生事故,如果没有足够的工人处理这种尺寸的板,由于必须花费时间整直局部的变形,或者对齐而使施工程序中断。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容易搬运处理及有好的抗天气变化性的用于建筑物屋顶或墙的纵向面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方便及牢固地夹持面层的夹持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施工性、抗天气变化性、强度、结构及工人的安全性方面有极好平衡的,使用面层及夹持器的面层结构。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面层,以预定间隔在夹持器之间放在一基座上,所述的面层包括一中部面板;沿着面板的左右边的一个内凸起;在各内凸起的外侧的一个外凸起;在内外凸起之间形成的一个排水槽;在至少外凸起一端和中部之一的一个接合部分;所述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的夹持器弹性接合。为实现上述目的还提供一种把纵向面层卡持在面层基座上的夹持器,所述的面层包括一中部面板;沿着面板的左右边的一个内凸起;在各内凸起的外侧的一个外凸起;在内外凸起之间形成的一个排水槽;其中所述的夹持器具有一竖直部分,与面层的内凸起接合。为实现上述目的还提供一种面层结构,包括以预定间距设在一面层基座上的多个夹持器,在所述的面层基座上已放上一建筑体或屋顶复板,多个纵向面层板放在并固定在相邻的夹持器之间,顶盖盖住相邻的面层板之间的空间;其中所述的面层包括一中部面板;沿着面板的左右边的一个内凸起;在各内凸起的外侧的一个外凸起;在内外凸起之间形成的一个排水槽;所述的面层的外凸起有一个接合部分,设在至少外凸起一端和中部之一,所述的夹持器有一个接合部分,面层的接合部分和夹持器的接合部分弹性地接合着以保持面层朝着面层基座。为实现上述目的还提供一种面层结构,包括以预定间距设在一面层基座上的多个夹持器,在所述的面层基座上已放上一建筑体或屋顶复板,多个纵向面层板放在并固定在相邻的夹持器之间,顶盖盖住相邻的面层板之间的空间;其中所述的夹持器有一竖直部分;所述的面层包括一中部面板;沿着面板的左右侧的一个内凸起;在各内凸起外侧的一个外凸起;在内外凸起之间形成的一个排水槽;所述的夹持器的竖直部分位于具有一设在内凸起的背侧部分上的封闭的顶侧的空间中以控制负载加在面层上时面层的侧向移动。图1是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纵向面层的横剖面图;图2(a)是示出上述实施例中的上夹持器的结构的透视图;图2(b)是另一个实施例的上夹持器的透视图;图2(c)是在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下夹持器的透视图;图3是通过把图1的面层,图2(a)或2(b)的上夹持器及图2(c)的下夹持器装配形成的面层结构的横剖面图;图4是面层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是图4的面层的双层部分的侧剖视图;图6是用于图3所示的面层结构的顶盖的透视图;图7是图6的顶盖的双层部分的侧剖视图;图8是面层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9是面层结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10是面层结构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11是面层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12是面层结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13是面层结构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14是面层结构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剖视图;图15是示出设有切口的顶盖的接合边的部分的透视图;图16是示出设有切口的顶盖的接合弯头的部分的透视图;图17(a)是示出顶盖与面层的内凸起部分接合的装置的前视图;图17(b)是示出另一个顶盖与面层的内凸起部分接合的装置的前视图;图17(c)是示出又一个顶盖与面层的内凸起部分接合的装置的前视图;图17(d)是示出再一个顶盖与面层的内凸起部分接合的装置的前视图;图18是面层结构的又一个实施例的横剖面图;图19是面层结构的再一个实施例的横剖面图;图1示出按照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纵向面层或纵向顶层(下面都简称为“面层”)1。面层1包括一中部面板11,在面板11的各侧有一个内凸起12。在内凸起12的外侧是一个外凸起14,在内外凸起12,14之间设有排水槽13。各外凸起14具有接合部分141,可与夹持器6(图2(c))作弹性接合。图1的面层及图2的夹持器6,7用来形成图3所示的面层结构。面层1可由已知的金属材料(如装饰钢板,层压钢板,电镀钢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钛合金板,铜板,黄铜板,铅板)或碳纤维的层压板,或硬树脂板等制成。如果用金属板,则可轧或压成,或者用这两种方法的结合。非金属材料板则主要是模制成。虽然对材料的厚度没有限制,但最好在0.4—1.6mm的范围内。在该实施例中,面板11设在中性轴(未示出)附近。内凸起12基本上是垂直的,其通过把面板11的侧边往上翻,再把该上边往下朝外弯而形成,这样在盖住结构的顶边的面板的下边形成一空间121,使该空间121的顶窄而底宽。外凸起14具向上及向外的一角度,在其中部是向内的台阶形接合部分141,而其顶端有向内弯折弯分。接合部分141也起到盖夹持器的作用,下面要说明。沿着面板的下边及空间121处设有聚乙烯之类的衬板15。衬板15用于冷凝并隔音。通过把面层1推垛可便于面层1制造及运输中的处理。这也增加了每单位体积运输的面层1的数量,因此使运输效率改进及运输成本降低。这里夹持器包括上夹持器6和下夹持器7。但是如下面参照其它实施例说明,夹持器也可设置成单一的整体件。图2(c)中所示的下夹持器6包括从各侧向上延伸的竖直部分61和与面层1的接合部分141接合的接合部分64。在图2(a)及2(b)中所示的上夹持器7包括夹住外凸起14的上半部的夹持部分72,和一个盖夹持器73。图2(a)或2(b)所示的上夹持器7和图2(c)所示的下夹持器7与图1所示的面层1一起使用,制得图3的面层结构。下夹持器6的构成可夹住面层1及执行本专利技术面层结构的基本作用。如此,下夹持器6可看成是一个单一的夹持元件,而上夹持器作为分离的盖夹持元件。下夹持器6可通过硬树脂或铝的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面层,以预定间隔在夹持器之间放在一基座上,所述的面层包括:一中部面板;沿着面板的左右边的一个内凸起;在各内凸起的外侧的一个外凸起;在内外凸起之间形成的一个排水槽;在至少外凸起一端和中部之一的一个接合部分;所述 的接合部分与所述的夹持器弹性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舩木元旦山坂升西泽和幸
申请(专利权)人:元旦美观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