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361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连接结构,通过在其中一个侧端部设置截面基本上呈倒U字形的嵌合部,在另一侧端部设置被嵌合部来形成纵向屋面铺盖部件。通过在固定部上立设支承部和接合部来形成吊钩。由固定部将吊钩固定于屋面底层上,并且将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被嵌合部接合于吊钩的接合部。将密封部件插入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嵌合部的内侧。使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嵌合部与相邻接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被嵌合部嵌合,由此使密封部件与被嵌合部的顶端部与支承部的顶端部压力接触。由被嵌合部和支承部来支承密封部件,可使其与嵌合部的内面紧密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使屋顶的防水性提高,有利于密封部件的安装使作业性提高,还不会损坏外观。(*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连接结构,为了形成包含拱(板)型等的檐檩方向的纵向铺盖屋顶,该纵向屋面铺盖部件沿横向(与檐檩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与望板等的屋面底层连接而修建。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一个侧端部如图8(b)所示的那样,由圆弧片55、突出片56、突部58、嵌合部2和接触部59形成。该圆弧片55呈凸向上方的近圆弧状,朝向外方(与屋面材料主体1相反方向)斜上方突出而与屋面材料主体1的侧端部连接;该突出片56从圆弧片55的前端朝向上方基本垂直地突出而形成;该突部58从突出片56的前端朝向外方基本上水平地突出,按照其截面基本呈卧U字形的方式弯曲形成;该嵌合部2从突部58的前端向上方突出,按照其截面基本上倒U字形的方式弯曲形成;该接触部59从嵌合部2的前端(外侧底端),朝向内方(屋面材料主体1一侧),基本上水平地突出,按照截面基本上呈卧U字形的方式形成,上述突部58与接触部59相互按照基本相对的方式形成。另外,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另一侧端部如图8(b)所示的那样,由圆弧片60、突出片61、被接纳部62和被嵌合部3形成。该圆弧片60呈凸向上方的近圆弧状,以朝向外方斜上方突出的方式与屋面材料主体1的侧端部连接;该突出片61从圆弧片60的前端朝向上方基本垂直地突出而形成;该被接纳部62从突出片61的前端朝向外方,基本水平地突出而形成;该被嵌合部3使被接纳部62的前端朝向上方基本上呈倒V字形突出而被设置。图9(a)、图9(b)表示用于将上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的吊钩B’。该纵向屋面屋顶构件用的吊钩B’由平板状的固定部69;从固定部69的一侧端部朝向上方基本垂直地突出而形成的立起部70;从立起部70的顶端在与固定部69的相反方向上朝向斜下方突出而形成的挟持部71;从立起部70的固定部69一侧的面直到固定部69的顶面突出而形成的左右一对的肋部73;以及在一对肋部73之间,在立起部70的与固定部69相反一侧的面上突设的接纳部72构成。在上述各肋部73上,设置有两侧开口的凹部74,该凹部74的顶侧缘部形成台阶部77。另外,通过上述立起部70和挟持部71,形成截面基本上呈倒V字形的,槽状的接合部75,在该接合部75的底侧(内侧)形成有接纳部72。另外,在铺设上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时,如下述那样进行。首先,从顶侧将吊钩B’的嵌合部75嵌入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嵌合部3,使其与该被嵌合部3压力接触实现接合,并将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接纳部62设置于吊钩B’的接纳部72上,以弹性的方式使被嵌合部3的外侧底端部处于止动状态,由此,在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嵌合部3的规定部位,安装多个吊钩B’。接着,按照屋顶坡面和嵌合部2以及被嵌合部3基本上保持平行的方式,将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放置于望板等的屋面底层4上。然后,通过安装于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相应吊钩B’的固定部69的通孔63,将钉子或螺钉等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由此,通过多个吊钩B’将上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安装于屋面底层4上。之后,将与其不同的另一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与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的上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连接。在将另一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与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连接时,从上方将该另一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嵌合部2,嵌入到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嵌合部3,接着,从顶侧通过手压或脚踩对嵌合部2施加力。按此方式,对顶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嵌合部2从顶侧施加力,由此,顶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嵌合部2在朝向侧方弹性地展开的状态下,朝向下方移动,当顶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突部58到达吊钩B’的肋部73的凹部74的下方,并且该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接触部59到达吊钩B’的挟持部71的下方时,嵌合部2在恢复力(弹回)的作用下从展开的状态,返回到原始状态,顶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突部58的前端进入吊钩B’的肋部73的凹部74,与凹部74的底面接触,并且将该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接触部59,插入到吊钩B’的挟持部71与固定在屋面底层4上的底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接纳部62之间。按此方式,将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的底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嵌合部3和与其嵌合的吊钩B’的顶部,与设置在顶侧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嵌合部2的底侧嵌合,由此,可如附图说明图10所示的那样,将相邻接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A’连接。此后,反复地进行上述一系列的作业,这样将多块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铺设在屋面底层4上,形成屋顶。在上述这样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中,连接部分的防水性(水密封性)通过一次防水和二次防水确保,该一次防水指借助以围绕其外侧的方式设置的嵌合部2实现的防水,该二次防水指借助形成于突部58和被接纳部62与屋面底层4之间的内部的减压空间(气袋)80实现的防水。在此场合,对通常的风雨,实现足够的防水性。但是,在铺设在较缓的坡度,并且沿檐檩方向较长的屋面底层4上的场合,或积雪地造成的渗漏(因冷热之差,或屋顶受冻而接逢变宽造成的漏水,特别是在屋檐前端部形成的冰堤)的场合等情况下,存在有越过连接部分的高度的雨水存留,大量的水进入到连接部分的可能性,难于确保屋顶的防水性。于是,通过如图11所示的带状的密封部件10,使防水性提高。该密封部件10是由橡胶等的弹性体形成,其沿被嵌合部3的基部(的侧面)的全长范围,贴附于被接纳部62的顶侧,如上述那样,将嵌合部2和被嵌合部3嵌合,由此,如图12所示的那样,嵌合部2的接触部59的前端与密封部件10紧密接触,由此可使防水性提高。但是,在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成形时和成形后,将密封部件10贴附于上述那样的被嵌合部3的基部是非常困难的。即,如果要将密封部件10贴附于被嵌合部3的基部上,则必须将密封部件10插入到被嵌合部3的前端(外侧底端)与被接纳部62之间的狭窄间隙中,另外,被嵌合部3的前端为象刀口那样凸出的形状,这是危险的,另外,被嵌合部3的基部位于难于从上方看到的位置,由于这样的原因,非常难于贴付密封部件10,其为花费时间的作业。特别是,在将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升到屋面底层4上后在高处进行作业,贴付作业将变得困难。本专利技术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通过在其中一个侧端部设置截面基本上呈倒U字形的嵌合部2,并且在另一侧端部设置被嵌合部3来形成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通过在固定部9上立设支承部40和接合部20来形成吊钩B,由固定部9将吊钩B固定于屋面底层4上,并且将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嵌合部3接合于吊钩B的接合部20,将密封部件10插入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嵌合部2的内侧,使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嵌合部2与相邻接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被嵌合部3嵌合,由此使密封部件10与被嵌合部3的顶端部与支承部40的顶端部压力接触。这样,由被嵌合部3与支承部40支持密封部件10可使其密接于嵌合部2的内部,使相邻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之间的连接部分的防水性能提高。另外,密封部件10能够以不插入较窄的空间的方式安装,可容易进行密封部件10的安装,可使作业性提高。此外,密封部件10可接纳于嵌合部2的内侧,不仅不在嵌合部2的外侧露出,而且可不损害外观。另外,在纵向屋面铺盖部件A的连接结构中,最好在吊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其中一个侧端部设置截面基本上呈倒U字形的嵌合部,在另一侧端部设置被嵌合部来形成纵向屋面铺盖部件,通过在固定部上立设支承部和接合部来形成吊钩,由固定部将吊钩固定于屋面底层上,并且将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被嵌合部接合于吊钩的接合部,将密封部件插入到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嵌合部的内侧,使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嵌合部与相邻接的纵向屋面铺盖部件的被嵌合部嵌合,由此使密封部件与被嵌合部的顶端部与支承部的顶端部压力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名和手哲鸭下信司
申请(专利权)人:日铁钢板株式会社铜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