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8262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2:39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包括边框和底板;底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承重板和液冷板,承重板和液冷板的结合面经吹胀形成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上下对称,各包括至少2个扰流单元,扰流单元通过主连接通道依次连通;单个扰流单元包括至少2个菱形流道,菱形流道首尾依次连通,菱形流道顶点处为球状,顶点通过次连接通道连通构成菱形的四边;边框对应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前端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每两个上下对称的扰流单元为液冷单元,每个液冷单元上均对应设置有一模组。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化了液冷散热结构,解决了电池模组发热点的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升了电池模组的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冷板的
,特别是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现有动力电池包因电池热管理需求,需要增加液冷系统,目前电池托盘跟液冷系统分体式的,托盘只支撑及密封功能,液冷管装配到电池包内,主机厂装配集成,整体成本高,且占空间。现有的电池模组液冷装置内部流道设计较为简单,不易保证液冷装置与电池模组之间的充分换热,很难实现模组与液冷系统很好的配合,影响电池模组的快速散热与温度均衡,很难实现电芯以及电池模组的高性能,导致冷却效果不明显或者电池模组之间以及电池模组内部电芯之间温差较大,影响电池模组的工作状态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包括边框和底板;所述的底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承重板和液冷板,所述承重板和液冷板的结合面经吹胀形成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上下对称,各包括至少2个扰流单元,扰流单元通过主连接通道依次连通;单个扰流单元包括至少2个菱形流道,所的菱形流道首尾依次连通,菱形流道顶点处为球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和底板;所述的底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承重板和液冷板,所述承重板和液冷板的结合面经吹胀形成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上下对称,各包括至少2个扰流单元,扰流单元通过主连接通道依次连通;单个扰流单元包括至少2个菱形流道,所述菱形流道首尾依次连通,菱形流道顶点处为球状,顶点通过次连接通道连通构成菱形的四边;所述边框对应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前端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位于边框同一侧;所述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分别与进水流道、出水流道相通;每两个上下对称的扰流单元组成一液冷单元,每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框和底板;所述的底板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层叠的承重板和液冷板,所述承重板和液冷板的结合面经吹胀形成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包括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所述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上下对称,各包括至少2个扰流单元,扰流单元通过主连接通道依次连通;单个扰流单元包括至少2个菱形流道,所述菱形流道首尾依次连通,菱形流道顶点处为球状,顶点通过次连接通道连通构成菱形的四边;所述边框对应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前端的位置处分别安装有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所述进水接口和出水接口位于边框同一侧;所述进水接口、出水接口分别与进水流道、出水流道相通;每两个上下对称的扰流单元组成一液冷单元,每一液冷单元上均对应设置有一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利波赵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奥特帕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