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810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源及导光板。导光板具有朝向光源的入光面。入光面具有水平段及朝远离光源的方向凹陷的弧面段,多个第一微结构设置于水平段上,多个第二微结构设置于弧面段上,每一第一微结构及每一第二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一微结构及每一第二微结构的尖端朝向光源,且第一微结构及一部分的第二微结构为非对称式结构。藉此设计,可将光源的光线引导至导光板的中央位置,提升整体匀亮度,以应用于例如车用仪表板等非矩形导光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前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光源模组,特别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其在显示装置上的应用。
技术介绍
背光模组可依照光线入射位置的不同分成侧入式入光(edgelighting)与直下式入光(bottomlighting)两种,其通常用于各种信息、通讯、消费产品中,藉以向上述产品的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提供面光源。习知的导光板通常为矩形,入光面为平面,且光源为多个间隔设置的发光件,发光件以直线方式沿着导光板的入光面排列,以使导光板在入光面的每个位置的亮度均匀。然而,当导光板为不规则形状时,入光面为曲面,此时,如果发光件同样以曲线方式排列但发光件发出的光线仍集中于直向方向,则会导致导光板的中间区域偏暗,整体亮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整体亮度均匀的背光模组。本技术的背光模组,包含光源及导光板。导光板具有朝向光源的入光面及间隔设置于入光面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及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入光面具有至少一个水平段及朝远离光源的方向凹陷的弧面段,第一微结构位于水平段上,第二微结构位于弧面段上,每一第一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一微结构的尖端朝向光源,并且每一第一微结构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第一侧边朝向弧面段,且每一第一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小于每一第二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每一第二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二微结构的尖端朝向光源,并且每一第二微结构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定义经过弧面段的中央的中心线,第三侧边朝向中心线,第二微结构中,越靠近中心线者,其第三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会越大,其第四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会越小。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入光面具有互相间隔的两个水平段,弧面段位于两个水平段之间且连接两个水平段。本技术的又一技术手段,在于每一第一微结构的第一侧边的面积小于其第二侧边的面积。本技术的再一技术手段,在于光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发光件与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发光件,第一发光件平行于水平段间隔设置,第二发光件沿着弧面段且对应于弧面段的曲率间隔设置。本技术的另一技术手段,在于设置于中心线上的第二微结构的第三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等于其第四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前述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本技术的显示装置,包含前述背光模组及设置于背光模组上的显示面板。本技术的有益功效在于,藉由设置在导光板上的第一微结构及第二微结构,可以改变光线进入导光板的角度,减少中间区域暗影的产生,提升整体匀亮度。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说明图1中的框示处A的放大态样的示意图;图3是说明图1中的框示处B的放大态样的示意图;及图4是用以比较有无微结构时水平方向的辉度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相关保护范围与
技术实现思路
,将在以下参考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清楚地呈现。在进行详细说明之前,应注意的是,类似的组件用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例,参阅图1,背光模组包含光源2及导光板3。导光板3具有朝向光源2的入光面31及间隔设置于入光面31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32及多个第二微结构33。背光模组在其出光位置还设置面板,由此构成显示装置。其中,入光面31具有两个互相间隔的水平段311及朝远离光源2的方向凹陷的弧面段312,弧面段312位于两个水平段311之间且连接两个水平段311。第一微结构32位于水平段311上,第二微结构33位于弧面段312上。从导光板3的形状可以看出,本较佳实施例应用在例如车用仪表板等非矩形导光板3上。光源2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发光件21和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发光件22,第一发光件21平行于水平段311间隔设置,第二发光件22沿着弧面段312且对应于弧面段312的曲率间隔设置。参阅图2并配合图1,每一第一微结构32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一微结构32的尖端朝向光源2,并且每一第一微结构32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一侧边321及第二侧边322。第一侧边321朝向弧面段312,且每一第一侧边321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1小于每一第二侧边322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2,且每一第一微结构32的第一侧边321的面积小于第二侧边322的面积。在本实施例中,每一第一侧边321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1选自125°至144°之间的角度,每一第二侧边322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2选自146°至165°之间的角度。参阅图3并配合图1,每一第二微结构33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二微结构33的尖端朝向光源2,并且每一第二微结构33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三侧边331及第四侧边332。定义经过弧面段312的中央的中心线L,第三侧边331朝向中心线L。第二微结构33中,越靠近中心线L者,其第三侧边331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3会越大,其第四侧边332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4会越小。在本实施例中,最靠近中心线L的第二微结构33a的第三侧边331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3为139°,第二微结构33a的第四侧边332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4为141°。最远离中心线L的第二微结构33b的第三侧边331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3为126°,第二微结构33b的第四侧边332与入光面31的夹角θ4为164°。设置于中心线L上的第二微结构33,其第三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θ3则等于第四侧边与入光面的夹角θ4,在本实施例中,两个角度皆为140°。由以上实际数据可以看出,第二微结构33的夹角θ3确实朝靠近中心线L的方向渐增(由126°增加至139°再增加至140°),而第二微结构33的夹角θ4确实朝靠近中心线L的方向渐减(由164°减少至141°再减少至140°)。第二微结构33的夹角θ4从最外侧到中心线L的变化范围为从165°至140°;相应的夹角θ3的变化范围为从125°至140°。要特别说明的是,由于第二微结构33设置于弧面段312上,因此第二微结构33的夹角是通过测量经过第三侧边331或第四侧边332与入光面31的相交点的切线所得到的,切线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能理解的,因此图中不再另外绘示。如图1所示,通过每一第一微结构32的第一侧边321与第二侧边322的倾斜角度与面积的不对称设计,使第一发光件21的光线在经过第一微结构32之后,能产生朝中心线L的方向偏移的效果。同理,第二微结构33的设计亦能使第二发光件22的光线产生朝中心线L的方向偏移的效果。由于第二微结构33设置于弧面段312上,因此每一第二微结构33的第三侧边331和第四侧边332的各者与入光面31的夹角会随着第二微结构33相对于中心线L的距离发生改变,由此能够调整第二发光件22的光线进入导光板3的角度,以使光线能够向背光模组的中央集中,提升中间区域亮度。图4是沿着图1中的箭头X从导光板3的最左侧横向测量到导光板3的最右侧所得的辉度。从图4可以看出,当设置第一微结构32与第二微结构33时(图4中的虚线部分),导光板3的整体辉度比较平均,相对辉度都维持在0.8到1之间。反之,当不设置任何微结构时(图4中的实线部分),中间区域的相对辉度明显下降到0.7左右,中间区域偏暗,由此影响了整体匀亮度。综上,本技术的背光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源;及导光板,其具有朝向所述光源的入光面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及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所述入光面具有至少一个水平段及朝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凹陷的弧面段,所述第一微结构位于所述水平段上,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弧面段上,每一第一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一微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光源,并且每一第一微结构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弧面段,且每一第一侧边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小于每一第二侧边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每一第二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二微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光源,并且每一第二微结构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定义经过所述弧面段的中央的中心线,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中心线,所述第二微结构中,越靠近所述中心线,其第三侧边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会越大,其第四侧边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会越小。

【技术特征摘要】
2018.05.03 CN 20182065602841.一种背光模组,包含:光源;及导光板,其具有朝向所述光源的入光面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入光面上的多个第一微结构及多个第二微结构,其中,所述入光面具有至少一个水平段及朝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凹陷的弧面段,所述第一微结构位于所述水平段上,所述第二微结构位于所述弧面段上,每一第一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一微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光源,并且每一第一微结构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一侧边及第二侧边,所述第一侧边朝向所述弧面段,且每一第一侧边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小于每一第二侧边与所述入光面的夹角,每一第二微结构的截面呈三角形且每一第二微结构的尖端朝向所述光源,并且每一第二微结构具有彼此相交的第三侧边及第四侧边,定义经过所述弧面段的中央的中心线,所述第三侧边朝向所述中心线,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智强陈长趯蔡雅茵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