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38962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7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该背光模块包括:导光板,其具有第一限位块,该第一限位块具有第一导引斜面;第二框架:其设于该导光板的上方,且具有第二限位块,该第二限位块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第二导引斜面对应配合于该第一导引斜面而互相导引组装结合,当下压组装该第二框架时,该第二限位块向下位移,使该第一导引斜面和该第二导引斜面迫使该第一限位块位移,直至该第一限位块和该第二限位块紧密接合。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可利用设置在导光板与框架上的限位块斜面,来使导光板与框架经由相互配合的斜面造型即可达到限位效果,而无须额外部材,从而达成减少额外部材使用、降低成本、降低组装工时的功效。降低组装工时的功效。降低组装工时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显示技术,特别是涉及具有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的限位机构的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显示装置的设计趋势由以往的体积庞大、厚重的外型朝薄型化以及轻量化的方向发展,而且显示装置的边框宽度渐渐趋向窄边框的设计,使得显示装置整体的体积缩小且在相同尺寸的显示装置下所能看到的显示画面的面积更大,视觉效果更好。
[0003]以现行车载显示装置而言,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限位结构中,导光板的入光侧经由定位脚承靠于光源模组的电路板上来进行组装定位,而在与入光侧相对的反入光侧,须放置预压缩的弹性橡胶体,进行组装限位。如此,在背光模组的导光板的组装制程中,需额外追加部材(弹性橡胶体) 来进行限位固定,且背光模组的框架内也必须预留弹性橡胶体的置放空间,因此,这此种导光板限位机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窄边框的趋势。
[0004]综上所述,现行的背光模组在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组的限位固定结构中,都需要设置额外部材来进行限位,并且需追加多个前置工站来进行配合组装,这不仅影响组装工时,也会增加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的新型设计架构,其利用设置在导光板与框架上的斜面结构,使导光板与框架经由相互配合的斜面造型即可达到限位效果而无须额外部材,从而达到简化组装工序与缩短工时的功效。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其包含:第一框架,其包含底板;导光板,其具有入光面、连接于该入光面的出光面、及第一限位块,该导光板设置在该底板上,该第一限位块设置于该出光面上,该第一限位块具有第一导引斜面;光源模组,其包含电路板及依序排列设置在该电路板上的多个光源,且该多个光源邻设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第二框架,其具有顶壁及第二限位块,该顶壁设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的上方,该第二限位块设置于该顶壁的底面上,该第二限位块具有第二导引斜面,该第二导引斜面对应配合于该第一导引斜面而互相导引组装结合。
[0007]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一限位块为梯形体,并具有第一固定端与第一前端,该第一固定端位于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上,且该第一固定端的宽度大于该第一前端的宽度。
[0008]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二限位块为梯形体,并具有第二固定端与第二前端,该第二固定端位于该第二框架的该顶壁上,且该第二固定端的宽度大于该第二前端的宽度。
[0009]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一导引斜面设有第一结合部,该第二导引斜面设有对应于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
[0010]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一框架还包含至少一个内侧壁,该内侧壁由该底板向上延伸,且该内侧壁与该底板之间形成容置空间,该第二框架还包含至少一个外侧壁,该外侧壁由
该顶壁向下延伸,且该外侧壁与所述内侧壁互相结合。
[0011]作为优选方式,该第二框架的该顶壁在该第二限位块旁设有开口,该开口用以容设该第一限位块的该第一前端。
[0012]作为优选方式,在该第二框架的该顶壁的开口内,该第一限位块的该第一前端的顶面低于该第二框架的该顶壁的表面。
[0013]作为优选方式,该顶壁的该开口具有开放端及底端,该开放端面向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且该开放端的宽度大于该底端的宽度。
[0014]作为优选方式,该背光模组更包含至少一个光学膜片,该光学膜片设在该导光板的该出光面的上方,该光学膜片具有限位开口,该限位开口容设互相结合的该第一限位块和该第二限位块。
[0015]作为优选方式,该顶壁在该第二限位块旁设有至少一个压固部,该压固部的前端面抵接该光学膜片。
[0016]作为优选方式,该导光板的出光面设有定位块,且该光学膜片具有对应于该定位块的定位缺口。
[0017]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前述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其邻设于前述背光模组的上方。
[0018]相较于先前技术,本专利技术利用设置在导光板与框架上的限位块斜面,使导光板与框架经由相互配合的斜面造型即可达到限位效果而无须额外部材。而且,光学膜片设有用于容设互相结合的限位块的限位开口,再借助前述导光板组装时所产生的位移,可缩减光学膜片与框架之间的间隙,从而使导光板与光学膜片经由相同结构进行限位,从而减少额外部材使用,降低成本,且利用此结构进行组装限位,可达到降低组装工时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完整地了解实施例及其优点,现在参照附图做出下列描述,其中: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与框架尚未完成组装限位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与框架已完成组装限位的示意图;以及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参考附图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其中,附图主要为简化示意图,其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附图中仅标示了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元件,且所显示的元件并非以实施时的数目、形状、尺寸比例等加以绘制,其实际实施时的规格尺寸实为一种选择性设计,且其元件布局形态有可能更为复杂。
[0026]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参考了附图,用以例示本专利技术可据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专利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等,仅参考了附图中的方向。因此,所使用的方向用语用以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非用以限制本申请。另外,在说明书中,除非明确地描述为相反的,否则词语“包括”将被理解为意指包括所述元件,但是不排除任何其它元
件。
[0027]请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其分别为背光模组的局部爆炸示意图、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背光模组的导光板与框架未完成组装限位及已完成组装限位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揭露了背光模组100,其包含:第一框架110、导光板200、光源模组300、以及第二框架500。其中,第一框架110包含底板120;导光板200具有入光面210、连接于入光面210的出光面220、及第一限位块230,导光板200设置在底板120上,且第一限位块230设置于出光面220上,第一限位块230具有第一导引斜面 231;光源模组300包含电路板310及依序排列设置在电路板310上的多个光源320,光源320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且光源 320邻设于导光板200的入光面210;第二框架500具有顶壁510及第二限位块520,顶壁510设于导光板200的出光面220上方,第二限位块520 设置于顶壁510的底面511上,第二限位块520具有第二导引斜面521,第二导引斜面521对应配合于第一导引斜面231而互相导引组装结合。
[0028]利用分别设置在导光板200与第二框架500上的第一限位块230和第二限位块520的相互配合的斜面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框架,其包含底板;导光板,其具有入光面、连接于所述入光面的出光面、及第一限位块,所述导光板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上,所述第一限位块具有第一导引斜面;光源模组,其包含电路板及依序排列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的多个光源,且所述多个光源邻设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以及第二框架,其具有顶壁及第二限位块,所述顶壁设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的上方,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于所述顶壁的底面上,所述第二限位块具有第二导引斜面,所述第二导引斜面对应配合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而互相导引组装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为梯形体,并具有第一固定端与第一前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位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出光面上,且所述第一固定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前端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块为梯形体,并具有第二固定端与第二前端,所述第二固定端位于所述第二框架的所述顶壁上,且所述第二固定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前端的宽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引斜面设有第一结合部,所述第二导引斜面设有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还包含至少一个内侧壁,所述内侧壁由所述底板向上延伸,且所述内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彰庆张政德李育儒侯佩棻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