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748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5 1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其技术方案是:在加压塔的顶部通过管线并联有副输送线和主输送线,副输送线直接通过出料管线连接到回流罐,在出料管线上设有加压塔调节阀,主输送线连接两根物料输送线,一根物料输送线连接换热器A的顶部,另一根物料输送线连接换热器B的顶部,除氧水输送线分别连接到换热器A和换热器B的下部,在换热器A和换热器B的上部连接除氧水输出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除氧水使用蒸汽的能耗,还有效的将反应加压塔多余热源移走,将物料组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利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碳酸丙烯酯是一种低毒、环保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化工原料,它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羰基、甲基和甲氧基等官能团,具有多种反应性能,在生产中具有使用安全、方便、污染少、容易运输等特点。由于碳酸丙烯酯毒性较小,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绿色”化工产品。碳酸丙烯酯和甲醇酯交换反应合成碳酸丙烯酯的反应为一可逆反应,故采用反应精馏技术,以促进反应的进行,提高碳酸丙烯酯收率。反应精馏集反应和精馏分离一体,及时移走反应产物,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使原料转化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采用甲醇钠作为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催化活性、选择性高。增加反应段中甲醇的含量,可使平衡向利于生成碳酸丙烯酯的方向移动,提高转化率。并利用加压精馏技术分离碳酸丙烯酯和甲醇共沸物,加压精馏是在精馏过程中,提高分离塔的压力,改变碳酸丙烯酯和甲醇共沸物的共沸温度,成功的解决了该共沸物的分离问题。在碳酸丙烯酯加压塔塔顶是主要热源产出点,在常规的使用中,许多余热都浪费了,不能加以利用,造成能源的消耗,目前除氧水有热力除氧,通常通过蒸汽除氧,需要大量的蒸汽,造成很多的能源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可以有效地降低除氧水使用蒸汽的能耗,还有效的将反应加压塔多余热源移走,将物料组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分离。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加压塔、副输送线、主输送线、换热器A、换热器B、物料输送线、物料输出线、加压塔调节阀、回流罐、除氧水输送线、除氧水输出线,在加压塔的顶部通过管线并联有副输送线和主输送线,副输送线直接通过出料管线连接到回流罐,在出料管线上设有加压塔调节阀,主输送线连接两根物料输送线,一根物料输送线连接换热器A的顶部,另一根物料输送线连接换热器B的顶部,换热器A和换热器B的底部分别通过物料输出线连接到出料管线,除氧水输送线分别连接到换热器A和换热器B的下部,在除氧水输送线上设有除氧水调节阀和流量计,在换热器A和换热器B的上部连接除氧水输出线。优选的,在除氧水输送线处连接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线,在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线上安装有控制开关。优选的,在副输送线上安装有副输送线控制阀。优选的,在两根物料输送线上安装有物料输送控制阀。优选的,在除氧水输送线与换热器A、换热器B连通处安装有除氧水输送阀,在除氧水输出线与换热器A、换热器B连通处安装有除氧水输出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除氧水使用蒸汽的能耗,还有效的将反应加压塔多余热源移走,将物料组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分离,该装置的碳酸丙烯酯加压塔塔顶是主要热源产出点,通过增加换热器后,与除氧水换热后,将多余热量进行热交换,达到热源再利用的目的,在投入前,物料端先由副输送线将热源循环回加压塔内,当除氧水流量、压力、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参数时,投入高效换热器实现流通,加压塔将物料端经过高效换热器顶端进入换热器后,由底部加压塔调节阀来调节物料端物料流量,控制热源量,达到了反应余热再利用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流程系统图;附图2是除氧水换热流程系统图;图中:加压塔1、副输送线2、主输送线3、换热器A4、换热器B5、物料输送线6、物料输出线7、加压塔调节阀8、回流罐9、除氧水输送线10、除氧水调节阀11、流量计12、除氧水输出线13、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线14、控制开关15、副输送线控制阀16、物料输送控制阀17、除氧水输送阀18、除氧水输出阀19、出料管线20。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包括加压塔1、副输送线2、主输送线3、换热器A4、换热器B5、物料输送线6、物料输出线7、加压塔调节阀8、回流罐9、除氧水输送线10、除氧水输出线13,在加压塔1的顶部通过管线并联有副输送线2和主输送线3,副输送线2直接通过出料管线20连接到回流罐9,在出料管线20上设有加压塔调节阀8,主输送线3连接两根物料输送线6,一根物料输送线6连接换热器A4的顶部,另一根物料输送线6连接换热器B5的顶部,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底部分别通过物料输出线7连接到出料管线20,除氧水输送线10分别连接到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下部,在除氧水输送线10上设有除氧水调节阀11和流量计12,在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上部连接除氧水输出线13,有效地降低除氧水使用蒸汽的能耗,还有效的将反应加压塔多余热源移走。其中,在除氧水输送线10处连接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线14,在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线14上安装有控制开关15,控制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蒸汽的输入。另外,在副输送线2上安装有副输送线控制阀16,实现副输送线的开关。另外,在两根物料输送线6上安装有物料输送控制阀17,控制物料的输送。还有,在除氧水输送线10与换热器A4、换热器B5连通处安装有除氧水输送阀18,在除氧水输出线13与换热器A4、换热器B5连通处安装有除氧水输出阀19,除氧水输送阀18控制除氧水进入到换热器的流量,除氧水输出阀控制除氧水输出换热器的流量。在投入前,物料端先由副输送线,经过出料管线,通过回流罐将热源循环回加压塔内,当除氧水流量、压力、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参数时,投入高效换热器流通,加压塔将物料端经过高效换热器顶端进入换热器后,由底部加压塔调节阀来调节物料端物料流量,控制热源量,达到了反应余热再利用的目的。加压塔顶与除氧水进行换热操作,现将除氧水进出换热器的除氧水输送阀打开,除氧水流量由0控制到150m³/H,此时除氧水来水温度在35℃;将加压塔顶进换热器处的物料输送控制阀打开,关闭副输送线控制阀,此时除氧水温度在缓慢上升,将动力除氧水加热系统线上的控制开关关小,待温度上升到85℃后,开始进入稳定阶段。本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除氧水使用蒸汽的能耗,还有效的将反应加压塔多余热源移走,将物料组分进行有效的控制分离,该装置的碳酸丙烯酯加压塔塔顶是主要热源产出点,通过增加换热器后,与除氧水换热后,将多余热量进行热交换,达到热源再利用的目的,在投入前,物料端先由副输送线将热源循环回加压塔内,当除氧水流量、压力、温度达到工艺要求参数时,投入高效换热器实现流通,加压塔将物料端经过高效换热器顶端进入换热器后,由底部加压塔调节阀来调节物料端物料流量,控制热源量,达到了反应余热再利用的目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加压塔(1)、副输送线(2)、主输送线(3)、换热器A(4)、换热器B(5)、物料输送线(6)、物料输出线(7)、加压塔调节阀(8)、回流罐(9)、除氧水输送线(10)、除氧水输出线(13),在加压塔(1)的顶部通过管线并联有副输送线(2)和主输送线(3),副输送线(2)直接通过出料管线(20)连接到回流罐(9),在出料管线(20)上设有加压塔调节阀(8),主输送线(3)连接两根物料输送线(6),一根物料输送线(6)连接换热器A(4)的顶部,另一根物料输送线(6)连接换热器B(5)的顶部,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底部分别通过物料输出线(7)连接到出料管线(20),除氧水输送线(10)分别连接到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下部,在除氧水输送线(10)上设有除氧水调节阀(11)和流量计(12),在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上部连接除氧水输出线(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酸丙烯酯加压塔热源再利用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加压塔(1)、副输送线(2)、主输送线(3)、换热器A(4)、换热器B(5)、物料输送线(6)、物料输出线(7)、加压塔调节阀(8)、回流罐(9)、除氧水输送线(10)、除氧水输出线(13),在加压塔(1)的顶部通过管线并联有副输送线(2)和主输送线(3),副输送线(2)直接通过出料管线(20)连接到回流罐(9),在出料管线(20)上设有加压塔调节阀(8),主输送线(3)连接两根物料输送线(6),一根物料输送线(6)连接换热器A(4)的顶部,另一根物料输送线(6)连接换热器B(5)的顶部,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底部分别通过物料输出线(7)连接到出料管线(20),除氧水输送线(10)分别连接到换热器A(4)和换热器B(5)的下部,在除氧水输送线(10)上设有除氧水调节阀(11)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军王玉申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石大胜华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