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邵旭东专利>正文

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24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结构。由固定端垫板(1),P锚(2),固定端螺旋筋(3),波纹管(5),钢绞线(4),张拉端锚具(8),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7)组成。解决了现有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损失偏大的问题。固定端垫板(1),P锚(2)和张拉端垫板(6)构成承力架构,固定端用P锚(2)固定钢绞线(4),张拉端用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第一次张拉钢绞线(4)至设计荷载值,锚固。第二次将张拉端锚具(8)整体拉至设计荷载值,锚固。通过实施第二次张拉锚固,弥补了第一次张拉锚具回缩所产生的预应力损失,提高预应力筋效率。主要是用于公路、铁路桥梁、工民建筑等有中、短束预应力筋的混凝土构件中。(*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结构,适用于桥梁竖向预应力,铁路梁固定、工民建筑中、短束预应力筋。
技术介绍
目前,实际工程设计和施工中、短束预应力筋普遍存在应力损失高达20~40%,钢材利用率低,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现有桥梁竖向预应力筋普遍采用高强精轧螺纹粗钢筋预应力筋结构和四级粗钢筋轧丝预应力筋结构。上述两种预应力筋结构预应力损失(在实验室条件,力筋长度3.28m)高达17~25%,并存在预应力钢材强度低(750~800MPa),单价高(与钢绞线比),性价比低。更让人担心的是设计时选用应力值高达90%,致使施工时预应力张拉控制难度加大,稍有偏差,极易超出材料屈服点,造成预应力钢材失效,造成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目前中短束预应力筋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二次张拉高效预应力筋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固定端垫板(1)、P锚(2)、固定端螺旋筋(7)、波纹管(5)、钢绞线(4)和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3)八部分组成。各部分呈柱状排列,一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固定端,顶端P锚(2)顶住固定端垫板(1),靠近固定端垫板(1)的周围布置固定端螺旋筋(3);另一端是张拉端,顶端是张拉端锚具(8),锚具紧靠张拉端垫板(6),靠近张拉端垫板(6)的钢绞线(4)周围布置张拉端螺旋筋(7);中部是钢绞线(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预应力荷载可达20KN~4000KN,预应力损失小。材料利用率高,实现等效预应力成本相对低20~30%。安全性可靠性更好,施工难度较小。可广泛应用于公路桥梁竖向预应力筋,铁路梁固定,工民建筑中、短预应力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固定端垫板,2.P锚,3.固定端螺旋筋,4.钢绞线,5.波纹管,6.张拉端垫板,7.张拉端螺旋筋,8.锚具,9.混凝土,10.排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可知,本技术由固定端垫板(1)、P锚(2)、固定端螺旋筋(3)、钢绞线(4)、波纹管(5)、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7)、张拉端锚具(8)组成。固定端垫板(1),P锚(2)和张拉端垫板(6)构成承力架构,固定端用P锚(2)固定钢绞线(4),张拉端用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P锚(2)与钢绞线(4)挤压连接后与固定端垫板(1),固定端螺旋筋(3)、波纹管(5)、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7)一起预埋在混凝土中,待混凝土强度合格后,第一次张拉钢绞线至设计荷载,锚固。第二次通过张拉端锚具(8)将预应力筋张拉至设计荷载值,锚固。弥补了第一次张拉回缩所产生的预应力损失,提高预应力筋效率。权利要求1.一种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结构,由固定端垫板(1)、P锚(2)、固定端螺旋筋(3)、波纹管(5)、钢绞线(4)和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7)八部分组成。各部分呈柱状排列,一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固定端,顶端P锚顶住固定端垫板,靠近固定端垫板的钢绞线(4)周围布置固定端螺旋筋;另一端是张拉端,顶端是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锚具(8)紧靠张拉端垫板(6),靠近张拉端垫板(6)周围布置张拉端螺旋筋(7);中部是钢绞线(4)。其特征是采用二次张拉时能将锚具自身整体张拉锚固的锚具(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预应力筋结构,其特征是长度范围为0.5至16米。专利摘要一种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结构。由固定端垫板(1),P锚(2),固定端螺旋筋(3),波纹管(5),钢绞线(4),张拉端锚具(8),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7)组成。解决了现有预应力结构的预应力损失偏大的问题。固定端垫板(1),P锚(2)和张拉端垫板(6)构成承力架构,固定端用P锚(2)固定钢绞线(4),张拉端用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第一次张拉钢绞线(4)至设计荷载值,锚固。第二次将张拉端锚具(8)整体拉至设计荷载值,锚固。通过实施第二次张拉锚固,弥补了第一次张拉锚具回缩所产生的预应力损失,提高预应力筋效率。主要是用于公路、铁路桥梁、工民建筑等有中、短束预应力筋的混凝土构件中。文档编号E04C5/00GK2677485SQ20042003523公开日2005年2月9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4日专利技术者邵旭东, 万国强 申请人:邵旭东, 万国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次张拉预应力筋结构,由固定端垫板(1)、P锚(2)、固定端螺旋筋(3)、波纹管(5)、钢绞线(4)和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张拉端垫板(6)、张拉端螺旋筋(7)八部分组成。各部分呈柱状排列,一端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固定端,顶端P锚顶住固定端垫板,靠近固定端垫板的钢绞线(4)周围布置固定端螺旋筋;另一端是张拉端,顶端是能实施二次张拉的张拉端锚具(8),锚具(8)紧靠张拉端垫板(6),靠近张拉端垫板(6)周围布置张拉端螺旋筋(7);中部是钢绞线(4)。其特征是:采用二次张拉时能将锚具自身整体张拉锚固的锚具(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旭东万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邵旭东万国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