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渡区的混凝土梁及无粘结或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7193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它涉及一种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由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和过渡区(3)组成,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平行相向错位设置,过渡区(3)与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端头(1-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端头(2-1)连接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渡区将其两侧错位梁段连为一体作为一根梁受力,由于将错位布置的错位梁作为主梁来使用,降低了混凝土平面体系的结构高度,使混凝土平面体系受力合理,降低造价,改善使用功能;可通过过渡区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的跨内张拉,为无法或难以实现在梁端张拉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在建筑上由于功能要求,常常出现主梁沿长向布置,在主梁两侧与主梁相交的次梁虽不同轴,但布置十分邻近的情况,此时主梁跨度较大,梁截面较高,材料使用较多,对建筑室内使用净高有一定的不利影响。在旧房改造或紧邻已有建筑新建房屋,受已有建筑外墙的影响,新建现浇混凝土楼盖的预应力梁无法或难以实现在梁端张拉预应力筋,传统方法施工较复杂,预应力筋和锚具使用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通过过渡区将其两侧错位梁段连为一体作为一根梁受力;通过过渡区实现对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的跨内张拉。本专利技术由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和过渡区3组成,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平行相向错位设置,过渡区3与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端头1-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端头2-1连接为一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过渡区将其两侧错位梁段连为一体作为一根梁受力,将错位布置的错位梁作为主梁来使用,降低了混凝土平面体系的结构高度,使混凝土平面体系受力合理,降低造价,改善使用功能;可通过过渡区实现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预应力筋的跨内张拉,为无法或难以实现在梁端张拉预应力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实施创造了条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混凝土梁的过渡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过渡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是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过渡区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某车库应用带过渡区梁的楼盖平面布置示意图,图6是应用带过渡区梁的后置现浇混凝土楼盖平面布置示意图,图6中的附图标记4为原房屋外墙。具体实施例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参见图1、图5、图6)本实施方式由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和过渡区3组成,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平行相向错位设置,过渡区3与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端头1-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端头2-1连接为一体。具体实施方式二(参见图2)本实施方式为带过渡区的混凝土梁,它由第一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第二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第一封闭钢筋箍3-1、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三封闭钢筋箍3-3和混凝土5组成,紧贴第一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和第二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外缘垂直铺设第三封闭钢筋箍3-3,再紧贴第三封闭钢筋箍3-3外缘垂直铺设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一封闭钢筋箍3-1分别与第二封闭钢筋箍3-2和第三封闭钢筋箍3-3垂直设置在最外层,钢筋绑扎结束后,浇筑混凝土5。具体实施方式三(参见图3)本实施方式为带过渡区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它由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第一封闭钢筋箍3-1、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三封闭钢筋箍3-3、混凝土5、预应力筋6和锚垫板7组成,在二错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内按设计线形铺设预应力筋6,紧贴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和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外缘垂直铺设第三封闭钢筋箍3-3,再紧贴第三封闭钢筋箍3-3外缘垂直铺设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一封闭钢筋箍3-1分别与第二封闭钢筋箍3-2和第三封闭钢筋箍3-3垂直设置在最外层,锚垫板7紧贴第一封闭钢筋箍3-1外缘设置,钢筋绑扎结束后,浇筑混凝土5。具体实施方式四(参见图4)本实施方式为带过渡区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它由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第一封闭钢筋箍3-1、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三封闭钢筋箍3-3、混凝土5、预应力筋6、锚垫板7和波纹管8组成,在二错位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内按设计线形铺设波纹管8,管内设预应力筋6,紧贴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和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外缘垂直铺设第三封闭钢筋箍3-3,再紧贴第三封闭钢筋箍3-3外缘垂直铺设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一封闭钢筋箍3-1分别与第二封闭钢筋箍3-2和第三封闭钢筋箍3-3垂直设置在最外层,锚垫板7紧贴第一封闭钢筋箍3-1外缘设置,钢筋绑扎结束后,浇筑混凝土5,预应力筋6张拉结束后进行孔道灌浆。以上实施方式的混凝土浇筑、预应力筋的张拉及封锚均按国家现行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标准进行施工。权利要求1.一种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它由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和过渡区(3)组成,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平行相向错位设置,其特征在于过渡区(3)与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端头(1-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端头(2-1)连接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带过渡区的混凝土梁由第一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第二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第一封闭钢筋箍(3-1)、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三封闭钢筋箍(3-3)和混凝土(5)组成,紧贴第一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和第二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外缘垂直铺设第三封闭钢筋箍(3-3),再紧贴第三封闭钢筋箍(3-3)外缘垂直铺设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一封闭钢筋箍(3-1)分别与第二封闭钢筋箍(3-2)和第三封闭钢筋箍(3-3)垂直设置在最外层,钢筋绑扎结束后,浇筑混凝土(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带过渡区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由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第一封闭钢筋箍(3-1)、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三封闭钢筋箍(3-3)、混凝土(5)、预应力筋(6)和锚垫板(7)组成,在二错位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内按设计线形铺设预应力筋(6),紧贴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和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外缘垂直铺设第三封闭钢筋箍(3-3),再紧贴第三封闭钢筋箍(3-3)外缘垂直铺设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一封闭钢筋箍(3-1)分别与第二封闭钢筋箍(3-2)和第三封闭钢筋箍(3-3)垂直设置在最外层,锚垫板(7)紧贴第一封闭钢筋箍(3-1)外缘设置,钢筋绑扎结束后,浇筑混凝土(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其特征在于带过渡区的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由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第一封闭钢筋箍(3-1)、第二封闭钢筋箍(3-2)、第三封闭钢筋箍(3-3)、混凝土(5)、预应力筋(6)、锚垫板(7)和波纹管(8)组成,在二错位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内按设计线形铺设波纹管(8),管内设预应力筋(6),紧贴第一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纵钢筋(1-1-1)和第二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纵钢筋(2-1-1)外缘垂直铺设第三封闭钢筋箍(3-3),再紧贴第三封闭钢筋箍(3-3)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过渡区的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梁,它由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和过渡区(3)组成,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平行相向错位设置,其特征在于过渡区(3)与第一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1)的端头(1-1)和第二混凝土或预应力混凝土梁(2)的端头(2-1)连接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忠谭军王英刘铁解恒燕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