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加固用钢绞线张拉接头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6664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结构加固用钢绞线张拉接头盒,由套筒1,端板2、3,套筒内的钢绞线定位件4、5组成,套筒与两个端板焊接。利用该接头盒可以使用普通锚具及张拉设备对已有建筑结构实施单根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张拉加固,简单适用,方便可靠。(*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张拉加固用装置。体外预应力加固,即在被加固的结构或结构构件本体之外增设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对其进行加固或加固改造的一种方法。为了施加预应力,人们曾探讨过多种张拉方法,有电张法、螺栓旋紧法、中间横向张拉法、千斤顶张拉法等,无论哪种方法均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电张法能耗大、施工技术要求高,目前已极少应用;螺栓旋紧法、横向张拉法均难以建立起有效的预应力;千斤顶张拉法可以有效地建立起预应力,但是,由于受相邻结构影响,常常是因为工作面狭窄无法实施张拉操作,导致无法应用该方法或应用效果不好。采用美国专利3 701 509预应力混凝土用接头及张拉千斤顶系统,可以将在加固钢筋端部张拉操作改在钢筋中间某位置进行张拉操作,由此可以解决张拉工作面狭窄的问题,但是,由于该系统采用的是专用张拉设备及锚夹具,而且,无法适用于单根加固钢筋的情况,故不能很好地适用于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可适用于单根钢绞线的张拉接头装置,以便使用普通锚具及张拉设备即可方便地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施工。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结构加固用钢绞线张拉接头盒,它由套筒、两个端板、套筒内的两个钢绞线定位件组成,套筒与两个端板焊接。利用该接头盒可以使用普通锚具及张拉设备对已有建筑结构或结构构件实施单根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张拉加固,简单适用,方便可靠。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构造及使用方法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接头盒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图3、4是接头盒用于结构加固示意图实施例1(图1)接头盒有套筒1,其两端分别与端板2、3焊接,套筒1内有钢绞线定位件4、5。套筒1的下部有灌浆孔a,上部有排气孔(溢浆孔)b;端板2、3上各有2个钢绞线穿孔,其中一个端板的上孔与另一个端板的下孔均大致在端板的中部;定位件4、5在套筒1的外端分别有旋钮6、7,在套筒1内的部分相互斜向错开,并且内端做成一个弯钩(见图2)。接头盒的端板2、3均是长方形,套筒1的剖面也是一个相应大小的长方形。端板和套筒也可以是圆形或其它形状。端板、套筒及定位件都用钢材制作,应有足够的强度以满足张拉施工的需要。实施例2该接头盒用于结构加固的使用方法是,将拟张拉的钢绞线8、9穿过接头盒(分别从一个端板的下孔或上孔穿入,经过定位件4、5之间再分别从另一个端板的下孔或上孔穿出)后,旋动旋钮6、7,以调整钢绞线8、9在接头盒内的弯曲程度,使其两端的中心线彼此处于同一直线上(见图3)。从灌浆孔a持续将高强度灌浆料注入到套筒1内直至从排气孔b有浆料溢出为止。待灌浆料养护到足够强度后,以端板2、3作为张拉承压板,使用普通锚具及张拉设备即可进行张拉施加预应力,使被连接的钢绞线8、9内建立起相等的预应力幅值,接头盒部分即成为一个接头体系。如果钢绞线8、9的两个张拉端的中心线同在一直线上,但与端板2、3有一夹角时,则需在锚具下增设楔形垫块10(见图4)。权利要求1.结构加固用钢绞线张拉接头盒,其特征是该接头盒由套筒(1),端板(2)、(3),套筒内的钢绞线定位件(4)、(5)组成,所说套筒和端板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接头盒,其特征是套筒(1)的下部有灌浆孔(a),上部有排气孔(b);端板(2)、(3)上各有2个钢绞线穿孔,其中一个端板的上孔与另一个端板的下孔大致在端板的中部;定位件(4)、(5)在套筒(1)的外端分别有旋钮(6)、(7),在套筒(1)内的部分相互斜向错开,并且内端做成一个弯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接头盒,其特征是端板(2)、(3)均为长方形,套筒(1)的剖面是一个相应的长方形。专利摘要结构加固用钢绞线张拉接头盒,由套筒1,端板2、3,套筒内的钢绞线定位件4、5组成,套筒与两个端板焊接。利用该接头盒可以使用普通锚具及张拉设备对已有建筑结构实施单根钢绞线体外预应力张拉加固,简单适用,方便可靠。文档编号E04C5/16GK2310812SQ9722085公开日1999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7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7年7月28日专利技术者姜迎秋, 李佩勋, 陈小兵, 李宁, 曾滨 申请人: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结构加固用钢绞线张拉接头盒,其特征是该接头盒由套筒(1),端板(2)、(3),套筒内的钢绞线定位件(4)、(5)组成,所说套筒和端板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迎秋李佩勋陈小兵李宁曾滨
申请(专利权)人: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