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仿生多足运输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陆面仿生机器人领域,涉及一种新型仿生多足运输机器人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仿生机器人的发展是机器人发展的高级阶段,其采用的仿生物特性的设计不仅使机器人的运动更灵活、控制更精确,而且其特定的结构可以更好的满足某些特殊的工作要求。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科研机构都在着力研究仿生机器人,仿生机器人已逐渐应用于抢险救灾、科研探索等领域,特别是在人类难以到达或很危险的作业环境下工作。因此,仿生机器人的研究专利技术是非常重要和急切的。仿生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原始探索、仿生仿型、机电与生物系统融合三个阶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仿生机器人正迈向更加智能、更加符合生物结构特性的方向。但是,如今仿生机器人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结构模型相对简单、对生物机理揭示不足、驱动方式能量利用率较低、控制无法达到足够精确等。现有的运输机器人重量沉、体积大,且只能平地运输,很多场合不能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传统运输机器人的缺点,使运输机器人结构设计巧妙,运行平稳并具有一定的越障能力,本专利技术通过研究多足行走生物的行为、结构、原理等进行结构模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仿生多足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承载支架(1)、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减速器装置(3)、传动装置(4)和腿部多杆机构(5);所述的箱式承载支架(1),由上部的箱体和下部的支撑架组成;箱体分为三个槽,分别用于承载重物、放置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和放置减速器装置(3);支撑架由支撑杆、底板和多个三角形侧板组成,支撑杆用于连接承载箱和底板,三角形侧板对称布置在底板的两侧,三角形侧板的上设有圆孔,用于安装传动装置(4)和腿部多杆机构(5);所述的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安装在箱式承载支架(1)的箱体内,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动力;所述的减速器装置(3),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仿生多足运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承载支架(1)、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减速器装置(3)、传动装置(4)和腿部多杆机构(5);所述的箱式承载支架(1),由上部的箱体和下部的支撑架组成;箱体分为三个槽,分别用于承载重物、放置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和放置减速器装置(3);支撑架由支撑杆、底板和多个三角形侧板组成,支撑杆用于连接承载箱和底板,三角形侧板对称布置在底板的两侧,三角形侧板的上设有圆孔,用于安装传动装置(4)和腿部多杆机构(5);所述的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安装在箱式承载支架(1)的箱体内,用于控制整个装置的动力;所述的减速器装置(3),包括弹性联轴器(6)、齿轮轴(7)、第一滚动轴承(8)、挡油盘(9)、大齿轮(10)、阶梯轴(11)、轴套(12)和第二滚动轴承(13),减速器装置(3)安装在箱式承载支架(1)的箱体内;所述的齿轮轴(7)上安装有两个第一滚动轴承(8)和两个挡油盘(9),齿轮位于齿轮轴(7)的中部,两个第一滚动轴承(8)和挡油盘(9)分别对称布置在齿轮的两侧,挡油盘(9)与第一滚动轴承(8)的内侧相接触;齿轮轴(7)通过第一滚动轴承(8)与箱式承载支架(1)相互配合;齿轮轴(7)的一端设有弹性联轴器(6),齿轮轴(7)通过弹性联轴器(6)与驱动电机及控制电路(2)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的阶梯轴(11)上安装有大齿轮(10)、轴套(12)和第二滚动轴承(13),大齿轮(10)通过平键安装在阶梯轴(11)上,与齿轮轴(7)上的齿轮相啮合,两个第二滚动轴承(13)对称安装在大齿轮(10)的两侧,阶梯轴(11)通过第二滚动轴承(13)与箱式承载支架(1)相互配合;轴套(12)安装在大齿轮(10)与第二滚动轴承(13)之间,与二者相接触;阶梯轴(11)的外伸轴段设有花键,阶梯轴(11)通过花键与传动装置(4)的第一传动齿轮(14)相联接;所述的传动装置(4),包括第一传动齿轮(14)、第二传动齿轮(15)、锁紧螺母a(16)、第三传动齿轮(17)、第一曲轴(18)、第二曲轴(19)、连接杆(20)和锁紧螺母b(21),传动装置(4)安装在箱式承载支架(1)的侧面;所述的第一曲轴(18)和第二曲轴(19)为折型结构,二者的末端通过锁紧螺母b(21)与连接杆(20)的两端连接,第一曲轴(18)的首端设有花键,并通过花键与第三传动齿轮(17)相连接,第一曲轴(18)和第二曲轴(19)通过箱式承载支架(1)的三角形侧板的孔安装在箱式承载支架(1)底部的侧面;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14)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杰,崔鹤瀚,孙伟,马辉,张学良,李朝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