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893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包括上凸平台(1)、肩部(13)、下凹平台(2)、脚部(23)、左侧面(3)、右侧面(4),所述的上凸平台(1)与下凹平台(2)、肩部(13)与脚部(23)大小形状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凸平台(5)、前端肩部(53)、后凹平台(6)、后端脚部(63)、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间肋(9);所述的前凸平台(5)与后凹平台(6)、前端肩部(53)与后端脚部(6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均为盲孔,由间肋(9)隔开。(*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物使用的墙体材料,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正位的双孔混凝土空心砌块。
技术介绍
建筑物使用的墙体材料,传统一直以烧结粘土砖为主,因粘土砖制造时要耗用大量的粘土,破坏了农田,同时烧结粘土砖又消耗大量燃料,造成对环境的破坏,所以国家限制并禁止使用粘土砖。代替粘土砖的产品目前有灰砂砖,加气水泥砖,混凝土空心砌块等。上述几种墙体材料在施工砌制过程中,都是用人工操作,对工人的技术程度要求高,而且工效较低,砌制的墙体质量受工人的技术程度影响而差异很大。本申请人于2003年4月29日向中国专利申请了申请号为03225575.6,专利技术名称为“自动正位的混凝土空心砌块”的技术专利,该技术提出了这样一个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空心砌块,主要由上凸平台、下凹平台、左侧面、右侧面、前端面、后端面、前后贯穿的空心、缝线面、肩部构成,所述的上凸平台由一个平整的铺浆面和铺浆面的两侧的斜面构成;所述的下凹平台由一个平整的坐浆面和坐浆面两侧的斜面构成;所述的上凸平台与下凹平台大小和形状相适配;砌块的脚部至坐浆面的尺寸小于砌块的肩部至铺浆面的尺寸,中间留出的缝刚好等于缝线面的尺寸。该混凝土空心砌省去砌制时人工调正过程,提高了工效,但由于空心砌块是单孔,防水、隔热和隔音效果不太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该混凝土空心砌块在施工时,砌块的上、下之间,前之间可以自动对正,工效高,同时防水、隔热和隔音效果理想。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主要由上凸平台1、下凹平台2、左侧面3、右侧面4、前凸平台5、后凹平台6、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和间肋9,肩部13、脚部23、前端肩部53、后端脚部63构成;所述的上凸平台1与下凹平台2、肩部13与脚部2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前凸平台5与后凹平台6、前端肩部53与后端脚部6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均为盲孔,由间肋9隔开。所述的上凸平台1由铺浆面11和两侧的上凸斜面12构成;所述的下凹平台2由坐浆面21和两侧的下凹斜面22构成;所述的前凸平台5由前凸平面51和两侧的前端斜面52构成;所述的后凹平台6由后凹平面61和两侧的后凹斜面62构成。本技术的优点1.本技术的上凸平台与下凹平台、肩部与脚部大小形状相适配;前凸平台与后凹平台、前端肩部与后端脚部大小形状相适配;在施工时,上与下、前与后砌块自动对正位置,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低,比传统的施工效率提高,墙体因砌块对正整齐,使内、外墙面非常平整,节省抹灰时的灰浆用量,是代替粘土红砖的较好新墙体材料。2.本技术砌块的有两个空心孔,且两个空心孔均为盲孔,由间肋隔开,有效地提高了墙体的隔热和隔音效果。3.当前、后两砌块由于干缩而产生微小的缝隙,即使外墙由于各种原因产生雨水渗漏时,由于前、后端面的缝隙呈现一条曲线状,雨水不能渗进室内侧面,起到很好的防水作用。由于砌块的空心由间肋而成两个空心孔,由于间肋起阻隔作用,即使外墙万一有雨水渗漏,也只能渗到外侧的空心孔,而不会渗进室内侧。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本技术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中1-上凸平台、2-下凹平台、3-左侧面、4-右侧面、5-前凸平台、6-后凹平台、7-左空心孔、8-右空心孔、9-间肋、10-、11-铺浆面、12-上凸斜面、13-肩部、21-坐浆面、22-下凹斜面、23-脚部、51-前凸平面、52-前端斜面、53-前端肩部、61-后凹平面、62-后凹斜面、63-后端脚部结合图1、图2来看,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主要由上凸平台1、下凹平台2、左侧面3、右侧面4、前凸平台5、后凹平台6、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和间肋9,肩部13、脚部23、前端肩部53、后端脚部63构成;所述的上凸平台1与下凹平台2、肩部13与脚部2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前凸平台5与后凹平台6、前端肩部53与后端脚部6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均为盲孔,由间肋9隔开;所述的上凸平台1由铺浆面11和两侧的上凸斜面12构成;所述的下凹平台2由坐浆面21和两侧的下凹斜面22构成;所述的前凸平台5由前凸平面51和两侧的前端斜面52构成;所述的后凹平台6由后凹平面61和两侧的后凹斜面62构成。本技术的规格除了按国家标准生产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同时增加二分之一长度和二分之一高度的砌块来配合使用,使砌作的效率提高。本技术具有防水、隔音、隔热的功能,同时砌制墙体时能上、下、前后自动对正砌块的位置,提高生产效率,节省工时,砌制的墙体两侧面同样平整,节省墙面抹灰用砂浆量,是代替粘土红砖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包括上凸平台(1)、肩部(13)、下凹平台(2)、脚部(23)、左侧面(3)、右侧面(4),所述的上凸平台(1)与下凹平台(2)、肩部(13)与脚部(23)大小形状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凸平台(5)、前端肩部(53)、后凹平台(6)、后端脚部(63)、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间肋(9);所述的前凸平台(5)与后凹平台(6)、前端肩部(53)与后端脚部(6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均为盲孔,由间肋(9)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凸平台(1)由铺浆面(11)和两侧的上凸斜面(12)构成;所述的下凹平台(2)由坐浆面(21)和两侧的下凹斜面(22)构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凸平台(5)由前凸平面(51)和两侧的前端斜面(52)构成;所述的后凹平台(6)由后凹平面(61)和两侧的后凹斜面(62)构成。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正位的混凝土双孔空心砌块,包括上凸平台(1)、肩部(13)、下凹平台(2)、脚部(23)、左侧面(3)、右侧面(4),所述的上凸平台(1)与下凹平台(2)、肩部(13)与脚部(23)大小形状相适配;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前凸平台(5)、前端肩部(53)、后凹平台(6)、后端脚部(63)、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间肋(9);所述的前凸平台(5)与后凹平台(6)、前端肩部(53)与后端脚部(63)大小形状相适配;所述的左空心孔(7)、右空心孔(8)均为盲孔,由间肋(9)隔开。该混凝土空心砌块在施工时,砌块的上、下之间,前、后之间可以自动对正,工效高,同时防水、隔热和隔音效果理想。文档编号E04C1/00GK2641186SQ0327386公开日2004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3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8月27日专利技术者梁华土 申请人:广州子光建材开发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华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子光建材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