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线及音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53297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线及音频设备,涉及音频设备技术领域。该电线包括导线和包覆在导线外周面的绝缘层,连接器端子连接在电线的一端,还包括缓冲结构,缓冲结构包覆在绝缘层的外围,缓冲结构的外周沿电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缺口,连接器端子能插入缺口实现与电线卡合固定;缓冲结构上未开设缺口处形成防撞筋。该电线缓冲效果好,与连接器端子连接处更加牢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音频设备,该音频设备不会产生异响,使用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线及音频设备
本技术涉及音频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电线及音频设备。
技术介绍
在音频设备
,电线主要用来传递信号和电能,如图1所示,这种电线主要形状呈圆形,内部为导线1',通常为铜丝,外部包覆绝缘层2',以防止露出铜导线1',电线通过连接器端子100与音频设备电连接。在使用过程中,音频设备通过喇叭的振动从而产生声音,喇叭在振动发声时最容易使喇叭周围的电线振动,从而使得电线与音频设备内的其它物体碰撞而产生震音或异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中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电线的外部包裹海绵、泡棉或EVA等缓冲物,通过胶水粘结固定,但是这种方法增加了生产和人工成本,耗费材料,同时胶水受到高温容易开裂,在炎热的夏天,电线长期处在高温的环境下,海绵、泡棉或EVA等缓冲物材料容易融化,弯勾焊锡处的电线容易粘到海绵,导致虚焊,产生很大的不良隐患;另一种方法,是在电线的外周面包裹绝缘层,且绝缘层上设有缓冲结构,但这种电线在使用过程中,电线与连接器端子的固定较为困难,很容易造成与端子连接处脱落,严重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电线及音频设备,该电线缓冲效果好,与连接器端子连接处更加牢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采用该电线的音频设备不会产生异响,使用效果更好。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线,包括:导线和包覆在所述导线外周面的绝缘层,连接器端子连接在所述电线的一端,还包括: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包覆在所述绝缘层的外围,所述缓冲结构的外周沿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缺口,连接器端子能插入所述缺口实现与所述电线卡合固定;所述缓冲结构上未开设缺口处形成防撞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结构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缓冲结构的每个侧面沿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所述缺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结构的横截面为矩形或三角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缺口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的外径大于等于1.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缓冲结构的外接圆直径不小于3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缓冲结构一体成型。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绝缘层与所述缓冲结构的材料为PVC,硬度为85P-95P。一种音频设备,包括上述的电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电线,通过在缓冲结构的外周沿电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缺口,使得连接器端子能插入缺口实现与电线卡合固定,使得电线与连接器端子连接处更加牢固,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缓冲结构上未开设缺口处形成防撞筋,使得电线缓冲效果好。(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音频设备,采用上述电线,该音频设备不会产生异响,使用效果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电线与连接器端子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电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线与连接器端子相卡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线;2、绝缘层;3、缓冲结构;31、缺口;32、防撞筋;100、连接器端子;1'、导线;2'、绝缘层;100'、连接器端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电线主要包括导线1、绝缘层2和缓冲结构3,其中,导线1用于传递信号和电能,通常为铜丝,绝缘层2包覆在导线1外周面上,以防止露出导线1,缓冲结构3包覆在绝缘层2的外围,起到对导线1的缓冲作用。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缓冲结构3的外周沿电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缺口31,连接器端子100(图4中示出)能插入缺口31实现与电线卡合固定,缓冲结构3上未开设缺口31处形成防撞筋32。防撞筋32的设置,使得电线与其它物体的碰撞,由现有技术中的面与面接触,变成了防撞筋32形成的线与面的接触,缺口31为碰撞时电线产生的形变提供了变形空间,缓冲效果更好;同时,缺口31的设置,使得连接器端子100能插入缺口31实现与电线卡合固定,使得电线与连接器端子100连接处更加牢固。进一步地,缓冲结构3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缓冲结构3的每个侧面沿电线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缺口31。具体地,图2中缓冲结构3的横截面为矩形,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电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中缓冲结构3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即图2中矩形横截面的四边上共开设四个缺口31,图3中三角形横截面的三边上共开设三个缺口31,优选缺口3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缓冲结构3上未开设缺口31处形成防撞筋32,即图2中防撞筋32设置有4个,图3中防撞筋32设置有3个。多个防撞筋32的设置,是为了使电线与其他硬物之间形成的线与面的接触,缺口31为碰撞时电线产生的形变提供了变形空间,缓冲效果更好进一步地,绝缘层2的外径大于等于1.1mm,绝缘层2与缓冲结构3的材料为PVC,硬度为85P-95P,优选硬度为90P。具体地,绝缘层2的外径大于等于1.1mm是防止电流击穿绝缘层2而设计的最小外皮厚度。优选地,为了使得电线满足行业内尺寸标准,缓冲结构3的外接圆直径不小于3mm,进一步优选为3mm。进一步地,电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电线与其他元件电连接,就需要将外层的绝缘层2与缓冲结构3剥开,导线1与连接器端子100固定,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线与连接器端子相卡合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缓冲结构3的横截面为图2中的矩形结构,缓冲结构3上设置多个缺口31,连接器端子100能插入其中任意一个缺口31实现与电线卡合固定,使得电线与连接器端子100的固定更加牢固。因此,缺口31的设置既为缓冲结构3提供了变形空间,提高缓冲效果,又提供了与连接器端子100卡合的卡槽,使得电线与连接器端子100的固定更加牢固。可以预计地是,缓冲结构3截面形状并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缓冲功能,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缺口31的截面形状也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实现接器端子100卡合固定,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进一步地,在本技术中,优选绝缘层2与缓冲结构3一体成型,即绝缘层2与缓冲结构3是由PVC材料一次性挤出的,这种设置使得整个电线的结构强度更好,电线更加结实耐用。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音频设备,包括上述的电线,使得音频设备中其他结构的振动,由电线上的缓冲结构3得到缓冲,进而不会产生异响,使用效果更好;电线与连接器端子100的固定更加牢固,使得音频设备的故障率降低。注意,上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技术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技术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线,包括:导线(1)和包覆在所述导线(1)外周面的绝缘层(2),连接器端子(100)连接在所述电线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结构(3),所述缓冲结构(3)包覆在所述绝缘层(2)的外围,所述缓冲结构(3)的外周沿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缺口(31),连接器端子(100)能插入所述缺口(31)实现与所述电线卡合固定;所述缓冲结构(3)上未开设缺口(31)处形成防撞筋(3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包括:导线(1)和包覆在所述导线(1)外周面的绝缘层(2),连接器端子(100)连接在所述电线的一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缓冲结构(3),所述缓冲结构(3)包覆在所述绝缘层(2)的外围,所述缓冲结构(3)的外周沿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开设多个缺口(31),连接器端子(100)能插入所述缺口(31)实现与所述电线卡合固定;所述缓冲结构(3)上未开设缺口(31)处形成防撞筋(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3)的横截面为多边形,所述缓冲结构(3)的每个侧面沿所述电线的长度方向均设置有所述缺口(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琳楠
申请(专利权)人: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国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