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4862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5: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模结构,包括上针模、凹坑、浮动块、针模盖板、埋设于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弹簧针、双头探针、下针模、以及真空管头;所述弹簧针的下端贯穿所述下针模且外露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所述浮动块的上表面凹设有测试位,所述测试位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的上端相配合的上针孔。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针模结构,通过浮动块与弹簧针的设置,能够对待插接的连接器形成有效缓冲,同时,通过真空管头的设置,能够使得真空管头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后再测试位形成一定的负压,继而使得待测试产品的连接器与双头探针的上端稳定可靠的连接,从而有效避免直接按压连接器而造成连接器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模结构
本技术涉及自动检测
,尤其涉及一种针模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在对产品进行测试时,大多通过手工作业的方式将待测产品的连接器与测试针连接,以此方式作业,作业效率极低,且插接稳定性也较差;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一些用于替代人工作业的自动化设备,但由于测试针模的结构设计不够合理,因而很容易将连接器压坏或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模结构,该针模结构插接方便,稳定性好,能够对待测试产品的连接器形成有效保护。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针模结构,包括上针模、凹设于所述上针模上表面的凹坑、收容于所述凹坑内的浮动块、套设于所述浮动块且与所述上针模紧固的针模盖板、埋设于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弹簧针、埋设于所述凹坑内底面的双头探针、紧固于所述上针模下底面的下针模、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与所述凹坑贯通连接的真空管头;所述弹簧针的下端贯穿所述下针模且外露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四周向外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针模盖板的下底面相配合;所述浮动块的上表面凹设有测试位,所述测试位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的上端相配合的上针孔。其中,所述下针模的中部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的下端相配合的下针孔。其中,所述针模盖板的中部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浮动块的外侧壁滑动配合的通孔。其中,所述真空管头与所述下针模通过连接板紧固。其中,所述测试位为凹设于所述浮动块上表面的U形凹槽。其中,所述U形凹槽的内底面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凹坑相贯通的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包括上针模、凹设于所述上针模上表面的凹坑、收容于所述凹坑内的浮动块、套设于所述浮动块且与所述上针模紧固的针模盖板、埋设于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弹簧针、埋设于所述凹坑内底面的双头探针、紧固于所述上针模下底面的下针模、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与所述凹坑贯通连接的真空管头;所述弹簧针的下端贯穿所述下针模且外露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四周向外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针模盖板的下底面相配合;所述浮动块的上表面凹设有测试位,所述测试位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的上端相配合的上针孔。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针模结构,通过浮动块与弹簧针的设置,能够对待插接的连接器形成有效缓冲,同时,通过真空管头的设置,能够使得真空管头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后再测试位形成一定的负压,继而使得待测试产品的连接器与双头探针的上端稳定可靠的连接,从而有效避免直接按压连接器而造成连接器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针模结构的分解图。图2是图1的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合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针模结构,包括上针模1、凹设于所述上针模1上表面的凹坑11、收容于所述凹坑11内的浮动块2、套设于所述浮动块2且与所述上针模1紧固的针模盖板3、埋设于所述浮动块2下底面的弹簧针4、埋设于所述凹坑11内底面的双头探针5、紧固于所述上针模1下底面的下针模6、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针模6下底面与所述凹坑11贯通连接的真空管头7;所述弹簧针4的下端贯穿所述下针模6且外露于所述下针模6下底面,所述浮动块2下底面的四周向外凸设有限位凸缘21,所述限位凸缘21的上表面与所述针模盖板3的下底面相配合;所述浮动块2的上表面凹设有测试位22,所述测试位22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5的上端相配合的上针孔221,所述下针模6的中部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5的下端相配合的下针孔61,所述针模盖板3的中部贯穿设置有与所述浮动块2的外侧壁滑动配合的通孔31,所述真空管头7与所述下针模6通过连接板8紧固,所述测试位22为凹设于所述浮动块2上表面的U形凹槽,所述U形凹槽的内底面贯穿设置有与所述凹坑相贯通的气孔。采用上述结构设计的针模结构,当待测产品的连接器通过外部设备与双头探针的上端对齐并向下移动时,能够通过浮动块2及弹簧针的设置,对连接器起到较好的缓冲;当外部设备的压块与测试位22配合后,连接器置于两者形成的腔体内,并通过真空管头与外部抽真空装置连接后所形成的负压,将连接器稳定可靠的与双头探针相连接,以此方便快捷,且稳定可靠的对待测产品进行检测。以此方式设计,极大的降低了连接器损伤的风险。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针模、凹设于所述上针模上表面的凹坑、收容于所述凹坑内的浮动块、套设于所述浮动块且与所述上针模紧固的针模盖板、埋设于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弹簧针、埋设于所述凹坑内底面的双头探针、紧固于所述上针模下底面的下针模、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与所述凹坑贯通连接的真空管头;所述弹簧针的下端贯穿所述下针模且外露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四周向外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针模盖板的下底面相配合;所述浮动块的上表面凹设有测试位,所述测试位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的上端相配合的上针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针模、凹设于所述上针模上表面的凹坑、收容于所述凹坑内的浮动块、套设于所述浮动块且与所述上针模紧固的针模盖板、埋设于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弹簧针、埋设于所述凹坑内底面的双头探针、紧固于所述上针模下底面的下针模、以及设置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与所述凹坑贯通连接的真空管头;所述弹簧针的下端贯穿所述下针模且外露于所述下针模的下底面,所述浮动块下底面的四周向外凸设有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的上表面与所述针模盖板的下底面相配合;所述浮动块的上表面凹设有测试位,所述测试位贯穿均布有与所述双头探针的上端相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伟仁陈文龙马志丰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