稠油井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3575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稠油井管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稠油井管柱,包括:加热电缆、油管、套管以及封隔器;加热电缆设置在油管内;油管侧壁设置有掺稀阀门;套管套设在油管的外侧;封隔器设置在油管和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且封隔器位于掺稀阀门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稠油井管柱,通过在油管内设置加热电缆,对油管进行加热降低稠油的黏度,通过在油管侧壁设置有掺稀阀门,用于加入降粘液体降低稠油的黏度,在采油的同时降低稠油的黏度,有效防止油管堵塞,确保稠油的顺利开采,有利于降低开采周期,提高开采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稠油井管柱
本技术涉及油气田开采
,尤其涉及一种稠油井管柱。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急速增加,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稠油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要。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很高、黏度较大的原油,稠油的黏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显著,例如,温度增加8~9℃,稠油的黏度可降低一半。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由于越往地面温度越低,稠油的黏度逐渐增高,不利于稠油的开采。目前,现有的稠油井管柱大多采用蒸汽吞吐开采稠油,其中稠油井管柱包括油管以及套设在油管外的套管,油管既作为加入蒸气的加入管柱,又作为采油的油管。实际使用时,将热蒸汽通过采油树油管出口、油管挤注入地层,然后进行焖井。焖井周期结束后开采稠油,由于井底以及油管的温度较高,稠油的黏度降低,顺利的从油管向上到达地面。但是,随着油井的生产,井底以及油管的温度降低,稠油的黏度增大,容易造成管柱的堵塞,且导致产油量逐渐降低,需要进行多次蒸汽吞吐焖井,不仅油管容易变形损坏而影响生产,而且导致稠油开采周期长,开采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稠油井管柱,以解决现有稠油井管柱易损坏影响生产、开采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稠油井管柱,包括:加热电缆、油管、套管以及封隔器;所述加热电缆设置在所述油管内;所述油管侧壁设置有掺稀阀门;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油管的外侧;所述封隔器设置在所述油管和所述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掺稀阀门的下端。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油管内设置有混合装置,且所述混合装置位于所述掺稀阀门的上端。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掺稀阀门为单向阀,用于将降粘液体通过所述油套环空掺入所述油管。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单向阀和所述混合装置与所述油管螺纹连接。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单向阀为多个,沿所述油管的周向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单向阀为多个,沿所述油管的轴向间隔设置。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封隔器的下端还设置有扶正器;所述油管的最下端连接有稠油进口,所述稠油进口下端的直径大于所述稠油进口上端的直径。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还包括采油树、地面掺稀装置以及调节阀门;所述采油树与所述油管、所述套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地面掺稀装置通过所述调节阀门与所述采油树连接。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还包括控制柜以及变压器;所述控制柜通过所述变压器与所述加热电缆电连接。如上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中,所述加热电缆的上端通过法兰与所述采油树固定连接,且所述法兰上还设置有密封垫。本技术稠油井管柱,通过在油管内设置加热电缆,对油管进行加热降低稠油的黏度,通过在油管侧壁设置有掺稀阀门,用于加入降粘液体降低稠油的黏度,在采油的同时降低稠油的黏度,有效防止油管堵塞,确保稠油的顺利开采,有利于降低开采周期,提高开采效率。附图说明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技术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稠油井管柱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稠油井管柱实施例一采油时液体流向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稠油井管柱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稠油井管柱实施例二采油时液体流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稠油井管柱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稠油井管柱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加热电缆;2:油管;21:掺稀阀门;3:套管;4:封隔器;5:油套环空;6:混合装置;7:扶正器;8:采油树;9:地面掺稀装置;10:调节阀门;11:控制柜;12:变压器;13:法兰;14:稠油进口。具体实施方式石油是包括自然界中存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杂质组成的复杂混合物。油气在地壳生成后以分散状态存在于生油气层中,随后经过运移进入储集层并在具有良好保存条件的地质层内聚集形成油气藏。石油开采是在储存有石油的储层中对石油进行挖掘和提取的过程,储层具有允许油气流在其中通过的储存空间,储层空间包括岩石碎屑间的孔隙、岩石裂缝中的裂隙、经溶蚀作用形成的洞隙等,储层空间中空隙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情况影响着油气的流动,从而决定着油气开采的特征。在石油开采过程中,油气通常先从储层流入井底,随后从井底上升到井口,再从井口流入集油站,在经过分离脱水处理后,油气流入输油气总站并转输出矿区。石油开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次采油通常依靠岩石膨胀、边水驱动、重力、天然气膨胀等天然能量进行开采,该阶段主要利用天然能量使油藏中的石油通过油管自行举升至井外;然而,随着原油及天然气的不断产出,油层岩石及地层中流体的体积逐渐扩展,弹性能量逐渐释放,该阶段石油的采收率平均仅为15%-20%。二次采油主要是通过注水、注气等方式来提高油层的压力,从而在油井停喷后能够使油井继续产油。其中,注水开采是通过专门的注入井将水注入油藏以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从而使油藏形成较强的驱动力以提高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注气开采主要是利用注入气体的降粘、膨胀、混相、分子扩散等作用来降低界面张力、提高渗透率,进而提高油田采油率。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注入流体通常沿着阻力较小的途径流向油井,而处于阻力相对较大的区域中的石油以及一些被岩石所吸附的石油仍然无法被开采出来,因此二次采油阶段的采收率依然有限。三次采油主要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来改变原油的粘度和对岩石的吸附性,从而增加原油的流动能力,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石油的需求也急速增加,在常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稠油资源的开发越来越重要。稠油指地层条件下,黏度大于50毫帕·秒,或在油层温度下脱气原油黏度为1000~10000毫帕·秒的高黏度重质原油。稠油除黏度高外,密度也高。稠油含轻质馏分少,胶质与沥青含量高。稠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改变显著,如温度增加8~9℃,黏度可降低一半。在稠油的开采过程中,由于越往地面温度越低,稠油的黏度逐渐增高,不利于稠油的开采。在油田的石油开采中,稠油具有特殊的高粘度和高凝固点特性,在开发和应用的各个方面都遇到一些技术难题。就开采技术而言,胶质、沥青质和长链石蜡造成原油在储层和井筒中的流动性变差,稠油一般无法自喷,要求实施高投入的三次采油工艺方法。高粘、高凝稠油的输送必须采用更大功率的泵送设备,并且为了达到合理的泵送排量,要求对输送系统进行加热处理或者对原油进行稀释处理。就炼化技术而言,重油中的重金属会迅速降低催化剂的效果,并且为了将稠油转化为燃料油,还需要加入氢,从而导致炼化成本大大增加,渣油量大,硫、氮、金属、酸等难处理组份含量高,也是炼油厂不愿多炼稠油的原因。可见,稠油的特殊性质决定了稠油的采、输、炼必然是围绕稠油的降粘降凝改性或改质处理进行的。目前,现有的稠油井管柱包括油管以及套设在油管外的套管,油管既作为加入蒸气的加入管柱,又作为采油的油管。实际使用时,将热蒸汽通过采油树油管出口、油管挤注入地层,然后进行焖井。焖井周期结束后开采稠油,由于井底以及油管的温度较高,稠油的黏度降低,顺利的从油管向上到达地面。但是,随着油井的生产,井底以及油管的温度降低,稠油的黏度增大,容易造成管柱的堵塞,且导致产油量逐渐降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稠油井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电缆、油管、套管以及封隔器;所述加热电缆设置在所述油管内;所述油管侧壁设置有掺稀阀门;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油管的外侧;所述封隔器设置在所述油管和所述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掺稀阀门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稠油井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电缆、油管、套管以及封隔器;所述加热电缆设置在所述油管内;所述油管侧壁设置有掺稀阀门;所述套管套设在所述油管的外侧;所述封隔器设置在所述油管和所述套管之间的油套环空,且所述封隔器位于所述掺稀阀门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内设置有混合装置,且所述混合装置位于所述掺稀阀门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掺稀阀门为单向阀,用于将降粘液体通过所述油套环空掺入所述油管。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和所述混合装置与所述油管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稠油井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为多个,沿所述油管的周向间隔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阁李丹阳刘勇于志楠苟柱银杨文明李洪罗慎超苏东坡尹怀润李红波段云江晏楠钟楚红王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