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34043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碳酸酯80‑100份、阻燃剂10‑20份、抗划伤剂10‑20份、填料10‑15份、分散剂0.5‑1份和抗滴落剂0.2‑1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加入较大长径比的纳米线作为抗划伤剂,可以降低其对聚碳酸酯透明性的影响;制备得到的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划伤效果,较好的透明性,材料的安全性好,同时改善了耐磨性和机械性能,可广泛用于家电、汽车和电子设备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时采用双螺杆挤出设备,流程简单连续,所得产品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碳酸酯复合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高抗冲、高韧性、高耐热性、耐候性和优异的电绝缘性,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透明性的塑料产品,被誉为透明金属。广泛应用在汽车工业、仪表仪器、电子电器等领域。我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家电,如电视、冰箱、洗衣机、饮水机等也广泛使用了聚碳酸酯塑料。目前商业上应用最广的是双酚A型聚碳酸酯,但是聚碳酸酯材料的表面抗划伤性能很差,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产品的美观程度,而且制品表面产生的划痕也会导致应力集中,所以聚碳酸酯的应用在对制品表面性能要求高的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外壳。因此,提高聚碳酸酯表面抗划伤性能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划伤是材料表面的一种破坏形式,产生类型和机制相当复杂,影响因素较多。聚碳酸酯的分子结构、填料、润滑剂、涂层和共混物等都影响着聚碳酸酯的划伤行为,改善聚碳酸酯抗划伤性能的主要方法是对其进行改性。目前的改性方法主要有3种:a)通过在聚碳酸酯表面进行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碳酸酯80‑100份、阻燃剂10‑20份、抗划伤剂10‑20份、填料10‑15份、分散剂0.5‑1份和抗滴落剂0.2‑1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原料组分按重量份计,包括:聚碳酸酯80-100份、阻燃剂10-20份、抗划伤剂10-20份、填料10-15份、分散剂0.5-1份和抗滴落剂0.2-1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碳酸酯是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优选为非光气法双酚A型聚碳酸酯树脂;所述聚碳酸酯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40000g/mol,密度为1.12-1.28g/cm3,玻璃化温度为120-16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剂是纳米氢氧化铝和纳米氢氧化镁中的一种或二种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划伤剂为纳米线,优选为经过钛酸酯偶联剂或硅烷偶联剂表面处理后的纳米线;所述纳米线为有机纳米线和/或无机纳米线,所述纳米线的直径为10-500nm、长径比为10-500,所述纳米线包括但不限于金纳米线、银纳米线、铜纳米线、碲纳米线、镍纳米线、铁纳米线、碳化硅纳米线、二氧化硅纳米线、二氧化钛纳米线、氧化锰纳米线、氧化钼纳米线、氧化钨纳米线、氧化镍纳米线、氢氧化镍纳米线、氧化锌纳米线、氧化钛纳米线、氧化铝纳米线、氧化钒纳米线、纳米纤维素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为玻璃纤维、碳纤维、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划伤高透明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聚丙烯蜡、α-甲基苯乙烯树脂、硬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聪史吉华殷鹏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濮源新材料技术研究院普通合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