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288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包括阳极管和阴极管,阳极管的下部设置进水口且进水口和水泵连通,阳极管的上部设置溢流口且溢流口和过滤器连通,阳极管的底端设置排污口,阴极管布置在阳极管内部,阴极管通过连接提升器实现可移动,阳极管内固定塞环,阴极管的管身自塞环的通孔中穿过,且阴极管的管身和所述通孔内壁相接触,阴极管沿着塞环通孔的中心线移动,阳极管和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管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提升器带动阴极管移动的同时,阴极管的外壁和塞环通孔内壁之间产生刮擦,使得塞环能够刮擦掉阴极管表面的杂质,提高去除水体内钙镁离子及水藻效率,降低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降低冷却用水的硬度及减少藻类对用水的影响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化学药剂如含有氯的物质使其水体内钙镁离子不易结垢(碳酸钙、碳酸镁)并杀灭藻类,但使用量大会造成大量水污染并且大量使用会接触设施造成设施的腐蚀破坏;另一种是采用电解原理利用网状阳极、阴极及高功率电源将水体内钙镁离子在阴极表面形成致密的碳酸钙、碳酸镁以达到降低水体硬度的需要,阳极释放出氧对水藻具有杀灭的效果是一种公认的绿色有效的工艺,但在实际应用中阴极网状表面形成的钙镁物质需人工手动清理增加工作量并且在阴极初始工作时,由于钙镁物质吸附在阴极阻挡了电流的接触面积,效率极低且不利于大规模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能够提高去除水体内钙镁离子及水藻效率,降低能耗。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包括阳极管和阴极管,阳极管的下部设置进水口且进水口和水泵连通,阳极管的上部设置溢流口且溢流口和过滤器连通,阳极管的底端设置排污口,阴极管布置在阳极管内部,阴极管通过连接提升器实现可移动,阳极管内固定塞环,阴极管的管身自塞环的通孔中穿过,且阴极管的管身和所述通孔内壁相接触,阴极管沿着塞环通孔的中心线移动,阳极管和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管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所述塞环包括外环、内环和支撑条板,内环布置在外环内且二者之间通过支撑条板实现连接,支撑条板为两个以上且呈环形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支撑条板之间构成水流通道,内环的内孔即为所述的塞环的通孔,外环上设置安装孔,塞环为两个以上且平行间距布置。所述提升器固定在阳极管的端盖上且提升器的提升杆延伸到阳极管的内部和阴极管的端部相连。有益效果:使用时,将蓄水池内的水用水泵泵入阳极管内,同时开启电源,此时水进入阳极管内成旋转式高速运动并从上部的溢流口溢出至过滤器,其中,过滤器可以为砂滤罐或袋式过滤器,当水高速通过阳极管和阴极管之间形成导体,在电源的作用下,对水进行电解,阳极为惰性阳极析出氧有灭藻灭菌的作用,阴极释放氢气析出水体内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镁会随着进入水的压力冲散流入过滤器并且碳酸钙、碳酸镁颗粒溶解度极低所以不会再溶回水体内,过滤器对碳酸钙、碳酸镁颗粒进行拦截。提升器带动阴极管移动的同时,阴极管的外壁和塞环通孔内壁之间产生刮擦,使得塞环能够刮擦掉阴极管表面的杂质以保证阴极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电解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塞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包括阳极管10和阴极管20,阳极管10的下部设置进水口11且进水口11和水泵30连通,阳极管10的上部设置溢流口12且溢流口12和过滤器40连通,阳极管10的底端设置排污口13,阴极管20布置在阳极管10内部,阴极管20通过连接提升器50实现可移动,阳极管10内固定塞环60,阴极管20的管身自塞环60的通孔中穿过,且阴极管20的管身和所述通孔内壁相接触,阴极管20沿着塞环60通孔的中心线移动,阳极管10和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管20和电源的负极相连。使用时,将蓄水池内的水用水泵30泵入阳极管10内,同时开启电源,此时水进入阳极管10内成旋转式高速运动并从上部的溢流口12溢出至过滤器40,其中,过滤器40可以为砂滤罐或袋式过滤器,当水高速通过阳极管10和阴极管20之间形成导体,在电源的作用下,对水进行电解,阳极为惰性阳极析出氧有灭藻灭菌的作用,阴极释放氢气析出水体内钙镁离子,形成碳酸钙、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镁会随着进入水的压力冲散流入过滤器40并且碳酸钙、碳酸镁颗粒溶解度极低所以不会再溶回水体内,过滤器40对碳酸钙、碳酸镁颗粒进行拦截。提升器50带动阴极管20移动的同时,阴极管20的外壁和塞环60通孔内壁之间产生刮擦,使得塞环60能够刮擦掉阴极管20表面的杂质以保证阴极表面的接触面积增加,提高电解效率,大大提高去除水体内钙镁离子及水藻效率,降低能耗,整个过程不需人工手动即可去除阴极所产生的垢,由于阴极始终处于新鲜的状态降低了因钙镁离子所产的遮挡提高了效率。在整个循环电解中不但除垢还会有效的降低水体内COD、BOD、氨氮等其它污染物,该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有巨大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进一步的,所述塞环60包括外环61、内环62和支撑条板63,内环62布置在外环61内且二者之间通过支撑条板63实现连接,支撑条板63为两个以上且呈环形间隔布置,相邻两个支撑条板63之间构成水流通道,内环62的内孔即为所述的塞环60的通孔,外环61上设置安装孔611,塞环60为两个以上且平行间距布置。塞环60的设置起到刮擦阴极管20外壁杂质的作用。优选的,所述提升器50固定在阳极管10的端盖上且提升器50的提升杆51延伸到阳极管10的内部和阴极管20的端部相连。提升器50也可以为具有推拉作用的其它移动机构。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由本技术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管(10)和阴极管(20),阳极管(10)的下部设置进水口(11)且进水口(11)和水泵(30)连通,阳极管(10)的上部设置溢流口(12)且溢流口(12)和过滤器(40)连通,阳极管(10)的底端设置排污口(13),阴极管(20)布置在阳极管(10)内部,阴极管(20)通过连接提升器(50)实现可移动,阳极管(10)内固定塞环(60),阴极管(20)的管身自塞环(60)的通孔中穿过,且阴极管(20)的管身和所述通孔内壁相接触,阴极管(20)沿着塞环(60)通孔的中心线移动,阳极管(10)和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管(20)和电源的负极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除垢灭藻降低水体硬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管(10)和阴极管(20),阳极管(10)的下部设置进水口(11)且进水口(11)和水泵(30)连通,阳极管(10)的上部设置溢流口(12)且溢流口(12)和过滤器(40)连通,阳极管(10)的底端设置排污口(13),阴极管(20)布置在阳极管(10)内部,阴极管(20)通过连接提升器(50)实现可移动,阳极管(10)内固定塞环(60),阴极管(20)的管身自塞环(60)的通孔中穿过,且阴极管(20)的管身和所述通孔内壁相接触,阴极管(20)沿着塞环(60)通孔的中心线移动,阳极管(10)和电源的正极相连,阴极管(20)和电源的负极相连。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猛曹秀梅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环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