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榆林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728809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2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池、电渗析池、结晶池及树脂吸附塔;电渗析池的第一淡水室顶端设有第二出水管,第二淡水室顶端设有第三出水管,浓水室顶端设有第四出水管,第二出水管及第三出水管汇进总出水管;结晶池内设有曝气管,曝气管内设有空气进气管,曝气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孔,曝气管的底端还设有第五进水管,且第五进水管与第四出水管连通;曝气管的顶端还套接有环形滤板;总出水管远离电渗析池的一端位于树脂吸附塔的上方,树脂吸附塔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PVC无纺布层和树脂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设备基建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含氟废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生产磷肥时排放的含氟气体经水吸收后生成氟硅酸,再用饱和食盐水与氟硅酸反应生成氟硅酸钠产品。但是在这一生产过程却产生了一定浓度的含氟酸性废水,含氟废水的排放不仅会对环境造成较大的污染,而且会对人类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对含氟废水的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含氟废水治理技术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环保领域的重要课题。工业含氟废水往往采用石灰沉淀法处理,在水中投加石灰后,形成氟化钙沉淀,然后投加絮凝剂,实现水固分离。但由于氟化钙形成速率较慢,含氟废水与石灰接触时间达到24小时以上,氟化物浓度才可能降至理论极限浓度8mg/L,这对于一般工业过程而言,时间太长。出于处理时间和成本的综合考虑,工业上含氟废水往往需要通过二次处理,才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国家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氟化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中10mg/L的二级排放标准的要求。传统的二次处理一般步骤为:废水→反应池反应→絮凝池絮凝→沉淀池沉淀→一次处理废水→反应池二次反应→絮凝池二次絮凝→沉淀池沉淀→废水达标排放或回用。该工业含氟废水二次处理过程操作复杂,其设备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大。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含氟废水处理过程操作复杂,其设备基建投资、占地面积大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包括中和池、电渗析池、结晶池以及树脂吸附塔,所述中和池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相对另一侧的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电渗析池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与所述中和池连通,所述电渗析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阳极室、第一淡水室、浓水室、第二淡水室以及阴极室;所述第一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水管,所述浓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三进水管,所述第二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四进水管,且所述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三进水管以及所述第四进水管均与所述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三出水管,所述浓水室的顶端设有第四出水管,且所述第二出水管以及所述第三出水管汇合进总出水管,所述总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所述第四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所述结晶池通过所述第四出水管与所述电渗析池连通,所述结晶池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五出水管与进药管,下端设有排渣管,所述排渣管上设有阀门,所述结晶池内设有曝气管,所述曝气管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间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穿接有空气进气管,所述空气进气管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所述曝气管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孔,所述曝气管的底端还设有第五进水管,且所述第五进水管与所述第四出水管连通;所述曝气管的顶端还套接有环形滤板,且所述环形滤板位于所述第五出水管与所述进药管之间;所述树脂吸附塔通过所述第五出水管与所述结晶池连通,且所述总出水管远离所述电渗析池的一端位于所述树脂吸附塔的上方,所述树脂吸附塔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PVC无纺布层和树脂层,所述树脂吸附塔的底端设有第六出水管。优选的,所述中和池内设有pH值测定仪。优选的,所述阳极室内设有阳极板,所述阴极室内设有阴极板,且所述阳极板与所述阴极板均连接有直流电源,所述阳极室与所述第一淡水室通过第一阳极膜隔开,所述第一淡水室与所述浓水室通过第一阴极膜隔开,所述浓水室与所述第二淡水室通过第二阳极膜隔开,所述第二淡水室与所述阴极室通过第二阴极膜隔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首先采用中和池中和掉废水中的酸,然后将废水通过电渗析池进行氟离子富集,为下一步结晶做准备;电渗析池将氟离子浓度富集到10mg/L以上后将废水通入结晶池,往结晶池内投加氟磷灰石作为晶种,并投加磷酸盐和钙盐使水中氟离子在晶种表面生成氟磷酸钙Ca10(PO4)6F2结晶,从而将废水中氟离子浓度降至1mg/L以下,结晶池出水进入树脂吸附塔进一步纯化,最终出水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这四个处理步骤配合使用,使废水中各种污染物得到去除,处理后的出水能够达标排放,也能满足回用标准。2)本技术操作简单,设备基建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尤其适用于中小企业含氟废水的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进水管,2-第一出水管,3-第二进水管,4-第三进水管,5-第四进水管,6-第二出水管,7-第三出水管,8-第四出水管,9-总出水管,10-第一提升泵,11-第二提升泵,12-第五出水管,13-进药管,14-排渣管,15-环形滤板,16-曝气管,17-空气进气管,18-空气压缩机,19-第二开孔,20-第五进水管,21-PVC无纺布,22-树脂层,23-第六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具体如图1所示,包括中和池、电渗析池、结晶池以及树脂吸附塔,中和池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1,相对另一侧的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2;由于废水是呈酸性的,所以中和池主要用来投加碱,如生石灰、氢氧化钠等,将废水调成中性。需要说明的是,中和池内设有pH值测定仪,可以随时检测中和池内pH值,为碱性药剂的投加提供指导数据。电渗析池通过第一出水管2与中和池连通,电渗析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阳极室、第一淡水室、浓水室、第二淡水室以及阴极室;阳极室内设有阳极板,阴极室内设有阴极板,且阳极板与阴极板均连接有直流电源,阳极室与第一淡水室通过第一阳极膜隔开,第一淡水室与浓水室通过第一阴极膜隔开,浓水室与第二淡水室通过第二阳极膜隔开,第二淡水室与阴极室通过第二阴极膜隔开。第一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水管3,浓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三进水管4,第二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四进水管5,且第二进水管3、第三进水管4以及第四进水管5均与第一出水管2连通;第一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二出水管6,第二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三出水管7,浓水室的顶端设有第四出水管8,且第二出水管6以及第三出水管7汇合进总出水管9,总出水管9上设有第一提升泵10,第四出水管8上设有第二提升泵11。中和池的出水进入电渗析池,在电渗析池内电极与直流电源的作用下,阳离子向阴极聚集,阴离子向阳极聚集,从而在电渗析池内形成浓水区以及淡水区,浓水区内F-浓度得到富集,富集后的F-离子浓度达到10mg/L以上,而淡水区水质基本达标,然后再将浓水区富集的污水通过第四出水管8通入结晶池,而淡水则进入树脂吸附塔内进行进一步处理。结晶池通过第四出水管8与电渗析池连通,结晶池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五出水管12与进药管13,通过进药管13往结晶池内投加氟磷灰石作为晶种,并投加磷酸盐和钙盐使水中氟离子在晶种表面生成氟磷酸钙Ca10(PO4)6F2结晶。其中,氟磷灰石的投加量为8g/L,并投加NaH2PO4和CaCl2,使钙离子、磷酸根离子和氟离子的摩尔比为10:5:1,搅拌速度为100r/min,反应时间1h,反应中磷酸根离子和钙离子的利用率分别达到98%和25%以上,电子扫描显微镜表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池、电渗析池、结晶池以及树脂吸附塔,所述中和池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1),相对另一侧的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2);所述电渗析池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2)与所述中和池连通,所述电渗析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阳极室、第一淡水室、浓水室、第二淡水室以及阴极室;所述第一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水管(3),所述浓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三进水管(4),所述第二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四进水管(5),且所述第二进水管(3)、所述第三进水管(4)以及所述第四进水管(5)均与所述第一出水管(2)连通;所述第一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二出水管(6),所述第二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三出水管(7),所述浓水室的顶端设有第四出水管(8),且所述第二出水管(6)以及所述第三出水管(7)汇合进总出水管(9),所述总出水管(9)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10),所述第四出水管(8)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11);所述结晶池通过所述第四出水管(8)与所述电渗析池连通,所述结晶池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五出水管(12)与进药管(13),下端设有排渣管(14),所述排渣管(14)上设有阀门,所述结晶池内设有曝气管(16),所述曝气管(16)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间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内穿接有空气进气管(17),所述空气进气管(17)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有空气压缩机(18),所述曝气管(16)上开设有多个第二开孔(19),所述曝气管(16)的底端还设有第五进水管(20),且所述第五进水管(20)与所述第四出水管(8)连通;所述曝气管(16)的顶端还套接有环形滤板(15),且所述环形滤板(15)位于所述第五出水管(12)与所述进药管(13)之间;所述树脂吸附塔通过所述第五出水管(12)与所述结晶池连通,且所述总出水管(9)远离所述电渗析池的一端位于所述树脂吸附塔的上方,所述树脂吸附塔内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PVC无纺布层(21)和树脂层(22),所述树脂吸附塔的底端设有第六出水管(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氟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和池、电渗析池、结晶池以及树脂吸附塔,所述中和池一侧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水管(1),相对另一侧的下端设有第一出水管(2);所述电渗析池通过所述第一出水管(2)与所述中和池连通,所述电渗析池内沿水流方向依次设有阳极室、第一淡水室、浓水室、第二淡水室以及阴极室;所述第一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水管(3),所述浓水室的底端设有第三进水管(4),所述第二淡水室的底端设有第四进水管(5),且所述第二进水管(3)、所述第三进水管(4)以及所述第四进水管(5)均与所述第一出水管(2)连通;所述第一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二出水管(6),所述第二淡水室的顶端设有第三出水管(7),所述浓水室的顶端设有第四出水管(8),且所述第二出水管(6)以及所述第三出水管(7)汇合进总出水管(9),所述总出水管(9)上设置有第一提升泵(10),所述第四出水管(8)上设置有第二提升泵(11);所述结晶池通过所述第四出水管(8)与所述电渗析池连通,所述结晶池的上端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五出水管(12)与进药管(13),下端设有排渣管(14),所述排渣管(14)上设有阀门,所述结晶池内设有曝气管(16),所述曝气管(16)的顶端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睿马向荣张宇鑫罗姣吴亚庆张鑫玲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