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边形复合螺旋箍建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2603 阅读:5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土建工程中钢筋混凝工程技术领域,是本发明专利技术人在前做出的“多边形复合螺箍”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的具体配套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不仅为构筑物的梁,柱及节点区采用多边形复合螺箍技术提出了行之有效,切实可行,操作简易的施工方法,而且对于多年以来采用普通箍筋也无法按设计要求施工节点区箍筋的配制技术,找到了可替代的施工方法,采用本施工方法,还可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工效,提高了工程质量。(*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本专利技术人在前作出的“多边形复合螺旋箍”专利技术而设计的施工方法。目前,国内外土建行业在钢筋混凝土的柱与梁中,一般采用的钢筋结构件大都是用短筋弯成的多边形单个箍筋,其端头有135°的弯钩并有十倍直径的延长段,这种普通箍在轴压及反复弯矩的作用下,保护层剥落,箍筋所包的核心部分混凝土产生裂缝,导致箍筋与混凝土粘结力迅速下降,构件受压面纵筋向外凸,则普通箍的端头弯钩被拉直松扣而失去约束作用,产生构件破坏,房屋侧塌的后果。园形螺旋箍虽然早有应用,但仅限于园形或环形构件,只有日本国鹿岛式箍筋是在方柱中用方形普通箍分别箍之,再加一层园形螺箍〔见《鹿岛建设技术研究所年报》第19号P359~372“钢筋混凝土箍筋性能改善方法的研究”(“铁筋コンタリ-ト造骨组耐力改良 造法 研究”)〕,但这种园形螺箍不包括柱四角的主要纵向钢筋,则四角纵筋首先破坏,故抗力较差。“多边形复合螺旋箍”的专利技术,改变了多年以来在国内外的钢筋混凝土柱与梁设计规范中所贯用的构造形式,采用了连续的多边形箍筋,即外螺箍为矩形,内螺箍为多边形的复合螺箍。(见图1、2)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采用这种箍筋,从理论到实践已无可非议地证明了它的优越性,其主要优点如下所述首先,由于避免了因粘结力丧失而使箍筋被拉直松扣的危险,因在轴压及反复弯曲力的作用下,构件仍能承受较大的轴压力,从荷载-位移滞回曲线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构件在变形能力、延性、循环次数及吸收震动能力方面都大大增加。(见图3、4)普通箍构件在压弯剪作用下,未达屈服应变前即因松扣而破坏,而本专利技术构件的应变能力远远超过了原设计所依据的屈服应变,且其角变位是抗震规范要求楼层中柱角变位的2倍。这些构件在承受了轴压比为0.7~0.9的重压及反复弯曲之后,仍然坏而不倒,达到了“大震不倒”的抗震要求,从而可在震害中拯救众多的生命财产,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其次,由于省去了普通箍筋的两个弯钩及两个延长段,则可节约箍筋10%以上,在框架结构中,每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可节约钢材6吨,此外,普通箍筋为短筋弯成,很难实现机械化,而连续式螺旋箍,可实现机械化生产,现场安装方便,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程质量。正由于上述优点,很多设计与施工单位都争相采用这种多边形复合螺旋箍技术,但目前在国内外土建工程技术中,尚未发现采用这种复合箍技术的先例,无法可循,在实际施工时,对于矩形外螺箍和多边形内螺箍的复合安装又束手无策,此外,多年来,在梁与柱的交叉节点处,由于有很多纵横交错的钢筋,使得即使采用普通单个箍筋,也一直无法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若采用多边形复合螺箍,就更无处下手了。针对这种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多边形复合螺箍技术在构筑物的梁,柱及节点区的采用提供具体的配套施工方法,以满足目前广大设计与施工单位的急需。现将本专利技术施工方法叙述如下1.柱中多边复合螺旋箍施工方法由于柱中纵筋数目较多,箍筋一般为内、外两层,无论用手工或者机械制做,下料尺寸必须考虑到规定螺距所产生的斜度边长,例如,方形箍每边长51公分,采用20公分螺距时,其斜长度应为51.3公分,下好料后,按下工序进行a、按柱全长制成外螺箍与内螺箍,圈数由设计规定决定。外螺箍多为矩形,内螺箍多为多边形,保证螺箍尺寸、形状正确的关键在于弯制过程中,要用对角线相等法进行测量,及时调整。在车间内,将内、外螺箍水平放置,当外螺箍为正四边形,内螺箍为正八边形时,因要求内、外螺箍对边直径尺寸相同,则内螺箍无法进入外螺箍,解决此问题的技术诀窍在于制作拷钍保诼莨康闹北叱叽缂跣 ~1.5箍筋直径,套入时,先将内螺箍转45°,套进外螺箍后再恢复到原位置,当外螺箍为任意矩形,内螺箍为任意多边形时,则因螺距相同,可从侧向插入套成复合箍。a、内、外螺箍套好后,两端及中间接头处搭接焊,使其成为不会松扣的整体。b、将二箍的每圈,一内一外临时绑扎,使其次序不乱,然后将其压实扎紧,成为刚性体,以便运输及吊装到施工现场。c、在施工现场,将扎实的螺箍,套在予留的柱短纵筋上,然后将纵筋焊接或搭接至全长。d、将螺箍松开,拉至规定的上层梁底高度(此时上层梁尚未架立)再按规定箍距绑牢柱顶部的两圈螺箍,这时箍已散开,即可按设计规定,绑其余箍筋。2.梁中螺旋箍筋施工方法a、制箍方法类同柱中螺箍。b、将制好之箍予先压紧压实待运至施工现场。c、在现场将扎实的箍筋立在梁中段,然后穿入梁上部纵钢筋。d、将上部纵筋架起,以使箍筋不着地为度,以便箍筋自由横向移动。e、穿入全部梁纵筋后,将扎实的螺箍松开,延梁至全长,按设计规定的箍距绑好即可。3.节点区螺旋箍筋施工方法a、按设计规定制好节点中的内、外螺箍,两端焊好后,压实扎紧,运往现场。b、在布置梁上部纵钢筋前,将扎实的节点螺箍临时固定在柱子予留的纵筋适当位置上,此位置宜处于绑扎架起的梁上、下纵筋之间,然后将梁上部纵筋,搭在此螺箍上,必须注意先放较低的纵筋,再放较高的纵筋。c、在该梁纵筋之上,再搭放垂直方向梁的上部纵筋。d、在节点,螺箍下部,再穿放纵横梁的下部钢筋。e、待纵横梁的上下纵筋及箍筋绑扎完毕后,将节点区螺箍从柱纵筋上松开,再把它的上圈绑牢在梁上部纵筋上,把节点区螺箍的底圈,绑在梁下部纵筋上,其中间各圈,以18号铅丝按规定箍距,把它们一个个吊起,而不与任何柱的纵筋相连,以便整个梁骨架,连同节点区柱的螺箍,一起落在予定的模板中。f、梁骨架落入模板中,此时节点区螺箍基本上已就位,个别处再用短棍调整,再绑扎在纵筋之上即可。 现将附图说明如下图1,内、外螺箍为正矩形,正八边形时的复合外形图。图2,内螺箍为正八边形时的外形图。图3,普通箍滞回曲线图。图5,图1的左视图。图4,螺旋箍滞回曲线图。图6,图2的左视图。其中1.外螺箍2.内螺箍3.内、外螺箍复合后螺距4.内、外螺箍复合后主视外形5.内螺箍6.内螺箍螺距7.内螺箍主视外形图3、图4的横座标表示横向变形能力,即延性。图3、图4的滞回曲线所包的面积及反复次数的乘积即为消散地震力的能力。上述施工方法使得多边形复合螺箍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得以具体实施,并使施工质量提高、速度加快,节约钢材,构件性能大为改善,在使用普钢筋箍的工程中均可采用多边形复合箍及其施工方法代替。对于重要的建筑物与构筑物上,如博物馆、纪念馆、车间、医院、重要工路架桥之柱及军事,防灾,防火部门指挥所等,对于易受海浪冲击、撞击冲击、爆炸冲击的构筑物,则更显示其无比的优越性。权利要求1.一种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柱中采用“多边形复合螺箍”技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及圈数制成柱全长的外螺箍与内螺箍,在车间内予装,即先将内外箍水平放置,两端及中间接头处应搭接焊牢,使其成为不合格扣的整体;(1.1)外螺箍一般为矩形,内螺箍一般为多边形,保证螺箍的尺寸、形状正确的关键在于弯制箍筋过程中要用对角线相等法进行测量;(1.2)当外螺箍为正方形,内螺箍为正八边形时,可将内螺箍套入外螺箍,为此在制作箍筋时,先将内螺箍的直边尺寸减小1~1.5箍筋直径,套入时先将内螺箍转45°,套入外螺箍后再恢复到原位置;(1.3)当外螺箍为任意矩形,内螺箍为任意多边形时,则因螺距相同,可从侧向插入套成复合箍;(2)将二箍的每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钢筋混凝土构筑物的柱中采用“多边形复合螺箍”技术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1)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及圈数制成柱全长的外螺箍与内螺箍,在车间内予装,即先将内外箍水平放置,两端及中间接头处应搭接焊牢,使其成为不合格扣的整体;(1.1) 外螺箍一般为矩形,内螺箍一般为多边形,保证螺箍的尺寸、形状正确的关键在弯制箍筋过程中要用对角线相等法进行测量;(1.2)当外螺箍为正方形,内螺箍为正八边形时,可将内螺箍套入外螺箍,为此在制作箍筋时,先将内螺箍的直边尺寸减小1~1.5箍筋 直径,套入时先将内螺箍转45°,套入外螺箍后再恢复到原位置;(1.3)当外螺箍为任意矩形,内螺箍为任意多边形时,则因螺距相同,可从侧向插入套成复合箍;(2)将二箍的每圈,一内一外临时绑扎,使其次序不乱,然后将其压实扎紧,成为钢性体, 以便运输及吊装至施工现场;(3)在施工现场将扎实的螺箍,套在予留的柱短纵筋上,然后将纵筋焊接或搭接至全长;(4)将螺箍松开,拉至规定的上层梁底高度,再按规定箍距绑牢柱顶部的两圈螺箍,这时箍已散开,即可按设计规定,绑其余箍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金声姜维山周小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冶金建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