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及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72417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建筑屋顶用的屋面覆盖层,特别是集防水、保温、隔热为一体的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它是将保温层(3)与防水层(2)挤压网结成一整体,形成复合板材,放置在建筑屋面(9)上,逐块拼接铺覆,在上面铺敷水泥砂浆,构成防护覆盖层(1),使保温隔热层(3),防水层(2)、防护覆盖层(1)与建筑屋面(9)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刚性防水保温。能够充分保证保温性能和防水性能,并且能达到双重防水的作用,延长了使用寿命,简化了施工作业程序,大幅度提高施工作业的效率。(*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建筑屋顶用的屋面覆盖层,特别是集防水、保温、隔热为一体的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及生产方法。以往的建筑屋顶的屋面覆盖层是采用逐层铺敷施工作业的,即在建筑屋面(9)上将保温层(3)、找平层、防水层(2)逐层铺敷施工作业。保温层(3)大多是在建筑屋面(9)铺敷松散珍珠岩或蛭石类保温材料,压实后铺敷找平层。防水层(2)大多是在找平层上铺敷防水卷材或涂敷防水涂料,或者在找平层上将油毡用二毡三油的方式制做成防水层(2)。既便保温层(3)是采用预制板材,如水泥珍珠岩保温板、水泥蛭石保温板,也是在建筑屋顶的建筑屋面(9)上先铺敷保温层(3)再铺敷防水层(2),仍未脱离逐层铺敷的施工作业。采用上述方法其不足点是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因种种原因保温层(3)的厚度往往不能完全保证是统一厚度,则会造成保温系数不一致,保温效果会出现差异。由于防水层(2)、找平层、保温层(3)是逐层铺敷施工作业,各层之间往往不能达到紧密连接,往往会出现各层之间分离,起鼓等现象,以至降低使用寿命。逐层铺敷作业,施工作业繁琐,尤其不利于在季风区域的建筑屋顶施工作业。本专利技术就是为解决上述不足而研制的。本专利技术是以市场销售的粉末状防水粉末(6)作为防水材料,如镇水粉、拒水粉、隔热粉、防水粉、增水粉、克水珠等;以胶粘珍珠岩(7)作为保温层(3)的保温材料,在保温层(3)中间制成凹槽型空气间层(8)作为隔热层,构成保温隔热层(3),将保温隔热层(3)与防水层(2)挤压网结成一整体,形成复合板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建筑屋面(9)上将制作好的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铺敷拼接,防水层(2)在上面,保温隔热层(3)贴覆于建筑屋面(9)。在防水层(2)上面铺敷水泥砂浆,构成防护覆盖层(1),待水泥砂浆凝固后,使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与建筑屋面(9)成为一个整体,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和制作过程如图1所示。在模具(10)内放入凹槽型连接部件(4)。模具(10)可采用钢模具或木质模具,模具(10)的形状和尺寸可根据具体需要而确定。凹槽型连接部件(4)可采用金属网制作而成,呈凹槽形,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10)的形状和尺寸相吻合。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置于模具(10)底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口向上,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贴覆于模具(10)的底部。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内底部放入用无纺布制成凹槽形的盛粉槽(5),盛粉槽(5)的形状和尺寸与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形状和尺寸相吻合。盛粉槽(5)的槽底贴覆于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且相吻合。盛粉槽(5)可采用可纺布或纸质材料制作。在盛粉槽(5)的槽内放入防水粉末(6),铺平,加压密实定型,使防水粉末(6)、盛粉槽(5)、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下部构成防水层(2)。防水粉末(6)可采用市场销售的各种牌号的碳酸盐、硫酸盐、铝酸盐类粉末制成的镇水粉粉末、拒水粉粉末、隔水粉粉末、防水粉粉末、增水粉粉末、克水珠粉末等粉末状防水粉末(6)。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粉末(6)的表面放入松散胶粘珍珠岩(7),铺平,加压密实定型,使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层(2)的表面与松散胶粘珍珠岩(7)紧密连接,构成保温隔热层(3),保温隔热层(3)的底部与防水层(2)的防水粉末(6)和凹槽型连接件(4)的槽口部紧密连接,在加压定型后使保温隔热层(3)与防水层(2)构成一个整体。在加压密实定型松散胶粘珍珠岩(7)的同时,还可以在松散胶粘珍珠岩(7)的中间部制成一个或多个凹槽形的凹槽型空气间层(8),构成带有凹槽型空气间层(8)的保温隔热层(3)。凹槽型空气间层(8)的四边形成间隔肋,间隔肋有助于提高保温隔热层(3)的刚度,如图3所示。定型后拆除模具(10),脱模后进行养护。在养护期结束后即可用在建筑屋面(9)上,如图2所示。将建筑防水保温隔热板放置在建筑屋面(9)上,逐块拼接铺覆。保温隔热层(3)贴覆于建筑屋面(9),保温隔热层(3)上面是防水层(2)。在防水层(2)上铺敷水泥砂浆,构成防护覆盖层(1)。使保温隔热层(3)、防水层(2)、防护覆盖层(1)与建筑屋面(9)构成一个整体,形成刚性防水保温。同时防护覆盖层(1)还起到防紫外线照射、防老化、防腐等作用。本专利技术在制作保温隔热层(3)和防水层(2)时,还可以对防水粉末(6)和松散胶粘珍珠岩(7)同时加压定型。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内放入盛粉槽(5),盛粉槽(5)内放入防水粉末(6),铺平,再放入松散胶粘珍珠岩(7),铺平,加压密实定型。在加压密实定型时,使防水粉末(6)密实构成防水层(2),同时也使松散胶粘珍珠岩(7)密实构成保温隔热层(3)。并且使保温隔热层(3)与防水层(2)定型成为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在制作保温隔热层(3)时,还可以预先将松散的胶粘珍珠岩(7)用模具(10)加压密实定型制作成保温隔热层(3),再放置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粉末(6)表面上,加压密实定型,制成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内放入盛粉槽(5),盛粉槽(5)内放入防水粉末(6),铺平,再将预先把松散胶粘珍珠岩(7)用模具(10)加压密实定型成保温隔热层(3),然后再放置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粉末(6)表面上,加压密实定型。在加压密实定型时使防水粉末(6)密实,构成防水层(2),同时使保温隔热层(3)与防水层(2)定型成为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的保温隔热层(3)采用胶粘珍珠岩(7)外,还可以采用水泥珍珠岩、水玻璃珍珠岩、沥青珍珠岩、菱苦土珍珠岩制作成保温隔热层(3)。本专利技术的防水层(2)的防水粉末(6)可采用市场销售的碳酸盐、硫酸盐、铝酸盐类粉末制成的防水粉粉末、镇水粉粉末、拒水粉粉末、隔水粉粉末、憎水粉粉末、克水珠粉末装入盛粉槽(5)内,加压密实定型制成防水层(2)。本专利技术的凹槽型的盛粉槽(5)还可以采用纸质材料制成的盛粉槽(5)。本专利技术的凹槽型连接部件(4)还可以采用竹丝制成的凹槽型连接部件(4)。以下用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在模具(10)内放入凹槽型连接部件(4)。模具(10)采用钢模具,模具(10)呈矩型,尺寸可根据需要而确定。凹槽型连接部件(4)采用金属网制作而成,呈凹槽形,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形状和尺寸与模具(10)的形状和尺寸相吻合。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置于模具(10)底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口向上,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贴覆于模具(10)的底部。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内底部放入用无纺布制成凹槽形的盛粉槽(5),盛粉槽(5)的形状和尺寸与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形状和尺寸相吻合。盛粉槽(5)的槽底贴覆于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且相吻合。在盛粉槽(5)的槽内放入防水粉末(6),铺平,加压密实定型,使防水粉末(6)、盛粉槽(5)、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下部构成防水层(2)。防水粉末(6)采用市场销售的镇水粉。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粉末(6)的表面放入松散胶粘珍珠岩(7)铺平,加压密实定型,使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层( 2)的表面与松散胶粘粘珍珠岩(7)紧密连接,构成保温隔热层(3)。保温隔热层(3)的底部与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建筑屋面(9)的建筑防水保温隔热复合板及生产方法,是在建筑屋面(9)上将保温隔热层(3)、找平层、防水层(2)逐层铺敷作业而成的,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保温隔热层(3)与防水层(2)挤压网结成一整体形成复合板材,是在模具(10)内放入用金属网制成的呈凹槽形的凹槽型连接部件(4),用无纺布制成的凹槽形的盛粉槽(5)放入凹槽型连接部件(4)槽内的底部,盛粉槽(5)的槽底贴覆于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底;在盛粉槽(5)内放入防水粉末(6),铺平,加压密实定型,使防水粉末(6)、盛粉槽(5)、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下部构成防水层(2);在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上部槽口部和防水粉末(6)的表面放入松散胶粘珍珠岩(7),铺平,加压密实定型,使其构成保温隔热层(3);保温隔热层(3)的底部与防水层(2)的防水粉末(6)和凹槽型连接部件(4)的槽口部紧密连接,在加压密实定型后使保温隔热层(3)与防水层(2)成为一个整体;定型后拆除模具(10),脱模后进行养护,养护期结束后,逐块拼接铺覆在建筑屋面(9)上,保温隔热层(3)贴覆于建筑屋面(9),保温隔热层(3)上面是防水层(2),在防水层(2)上铺敷水泥砂浆,构成防护覆盖层(1),使保温隔热层(3)、防水层(2)、防护覆盖层(1)与建筑屋面(9)构成一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超华张玉环陶炎城黄海云王宝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天津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构件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