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及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技术

技术编号:1971251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运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就位;对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现场整体浇筑,以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在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模块化隔墙组件,所述模块化隔墙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住宅建筑建造方法能够实现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从而可以使用户根据个人需要采用模块化隔墙组件对开阔的容纳腔室进行分隔,灵活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及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是涉及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及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
技术介绍
目前,住宅建筑产品的户型通常是一定的,房间数量、位置或者大小等多是不变的,如果住户想要进行改造,则需要借助施工人员进行施工,费时费力,传统的住宅建筑产品结构固定,灵活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及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住宅建筑产品灵活性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包括: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运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就位;对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现场整体浇筑,以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在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模块化隔墙组件,所述模块化隔墙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包括预制墙板、预制梁以及预制预应力楼板,预制墙板、预制梁以及预制预应力楼板通过现浇混凝土层连接,预制墙板、预制梁、预制预应力楼板以及现浇混凝土层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模块化隔墙组件,模块化隔墙组件与预制预应力楼板可拆卸连接,以将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进一步地,预制墙板包括墙壳体,墙壳体内形成墙空腔,预制梁包括梁壳体,梁壳体内形成梁空腔,预制预应力楼板内设有楼板空腔;墙空腔、梁空腔、以及楼板空腔相互连通,且均设有现浇混凝土层。进一步地,预制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预制墙板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矩形容纳腔室。进一步地,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包括设置在预制预应力楼板的顶板上的后浇叠合层,后浇叠合层设有现浇混凝土。进一步地,容纳腔室的开口处设置有连梁和墙垛,连梁连接在相对设置的预制墙板之间,墙垛的一端与连梁连接,另一端用于与支撑面连接。进一步地,墙壳体包括外页板、设置在外页板的一侧的功能板以及间隔设置在功能板的远离外页板的一侧的内页板,内页板与功能板之间形成墙空腔。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预制墙板的外页板对接,相邻两个内页板之间具有设定间隔。进一步地,模块化隔墙组件包括与龙骨架以及墙面板,龙骨架的上端与预制预应力楼板可拆卸连接,墙面板固定在龙骨架上。进一步地,龙骨架包括天龙骨、地龙骨以及竖向龙骨,天龙骨与地龙骨均沿水平方向延伸,天龙骨与预制预应力楼板可拆卸连接,竖向龙骨的一端与天龙骨连接,另一端与地龙骨连接。进一步地,天龙骨与预制预应力楼板通过连接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模块化隔墙组件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模块化隔墙组件可拆卸连接。在实施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时,将预制好的预制墙板、预制梁、预制预应力楼板以及模块化隔板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和预制预应力楼板吊装就位,然后对三者进行整体现场浇筑混凝土,则完成住宅建筑的外围的建设。墙板、梁以及楼板形成室内的无梁无柱的容纳空间,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设置模块化隔墙组件的数量和位置。从而使用户享有室内布局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使用户能够获得灵活自由的住宅产品;满足人们对空间自由与健康的基本需求,给用户最大的选择权与自主权,让用户真正享有灵动多样的空间。再有,模块化隔墙组件可实现工厂预制生产,省时、省力、效率高,施工成本低,使大量户内墙体成为用户可自行更新的部品部件,从工程建设量及建设方式两方面极大缩短建造周期;促进整个建筑产业向更加工业化、更加绿色、更加智能化转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中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中模块化隔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预制墙板;20-预制梁;30-预制预应力楼板;40-容纳腔室;50-模块化隔墙组件;60-开口;70-墙垛;11-墙壳体;12-墙空腔;13-墙钢筋笼;111-外页板;112-功能板;113-内页板;21-梁壳体;22-梁空腔;23-梁钢筋笼;51-天龙骨;52-地龙骨;53-竖向龙骨;54-墙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包括: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运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就位;对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现场整体浇筑,以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在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模块化隔墙组件,所述模块化隔墙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在实施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时,将预制好的预制墙板、预制梁、预制预应力楼板以及模块化隔板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和预制预应力楼板吊装就位,然后对三者进行整体现场浇筑混凝土,则完成住宅建筑的外围的建设。墙板、梁以及楼板形成室内的无梁无柱的容纳空间,人们可以根据个人需要来设置模块化隔墙组件的数量和位置。从而使用户享有室内布局的选择权和决策权,使用户能够获得灵活自由的住宅产品;满足人们对空间自由与健康的基本需求,给用户最大的选择权与自主权,让用户真正享有灵动多样的空间。再有,模块化隔墙组件可实现工厂预制生产,省时、省力、效率高,施工成本低,使大量户内墙体成为用户可自行更新的部品部件,从工程建设量及建设方式两方面极大缩短建造周期;促进整个建筑产业向更加工业化、更加绿色、更加智能化转变。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的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中预制墙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中模块化隔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还提供一种采用上述住宅建筑建造方法进行建造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包括预制墙板10、预制梁以及预制预应力楼板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运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就位;对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现场整体浇筑,以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在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模块化隔墙组件,所述模块化隔墙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住宅建筑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运至施工现场并吊装就位;对预制墙板、预制梁及预制预应力楼板现场整体浇筑,以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在所述容纳空腔内安装模块化隔墙组件,所述模块化隔墙组件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2.一种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墙板、预制梁以及预制预应力楼板,所述预制墙板、所述预制梁以及所述预制预应力楼板通过现浇混凝土层连接;所述预制墙板、所述预制梁、所述预制预应力楼板以及所述现浇混凝土层形成无梁无柱的容纳腔室;模块化隔墙组件,所述模块化隔墙组件与所述预制预应力楼板可拆卸连接,以将所述容纳腔室分隔成多个分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包括墙壳体,所述墙壳体内形成墙空腔,所述预制梁包括梁壳体,所述梁壳体内形成梁空腔,所述预制预应力楼板内设有楼板空腔;所述墙空腔、所述梁空腔、以及所述楼板空腔相互连通,且均设有所述现浇混凝土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墙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制墙板围设形成一侧开口的矩形容纳腔室。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无梁无柱的住宅建筑体系,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盛珏孙亚军史红彬
申请(专利权)人:三一筑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