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1177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8: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制备合格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生产种子,然后接种在培养基中用发酵罐培养,控制溶解氧值为10~40%,发酵罐培养转速100~200 r/min,发酵7~8小时。本发酵工艺在发酵8小时活菌数达到高峰,收获时每ml菌液含活菌数≥1.0×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
技术介绍
鸭疫里默氏杆菌(Ra)会引起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症、鸭疫巴氏杆菌病等。多见于1-8周龄的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临诊上主要表现为眼和鼻分泌物增多、喘气、咳嗽、下痢、共济失调和头颈震颤,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及部分病例出现关节炎为特征,常引起小鸭的大批发病和死亡。我省自1982年郭予强首次报道本病以来,目前已成为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防控方法主要为疫苗接种和药物防治,广泛应用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国内已有多家灭活疫苗问世,应用于养殖生产,未见关于鸭传染性浆膜炎弱毒活疫苗研究的报道,也未见该类疫苗产品问世。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的弱毒疫苗对我国养鸭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疫苗制备中,抗原浓度是影响疫苗质量和免疫保护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优化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培养条件提高有效抗原产量对制备疫苗非常必要。目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大规发酵工艺的匮乏严重制约了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疫苗的研究和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培养密度高、效率高、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好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株的发酵工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株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培养基在培养发酵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株方面的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目的是提供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株的发酵工艺。本专利技术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一种用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株发酵培养的培养基,每升培养基含胰蛋白胨17~18g、大豆蛋白胨7~8g、酵母提取物7~8g、葡萄糖2~3、磷酸氢二钾2~3g、氯化钠4~6g。优选的,每升培养基含胰蛋白胨17.5g、大豆蛋白胨7.5g、酵母提取物7.5g、葡萄糖2.5g、磷酸氢二钾2.5g、氯化钠5.0g。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株的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生产种子液;S2.将生产种子液接种在以上所述培养基中培养,控制培养过程中溶解氧值为10~40%,发酵罐培养转速为100~200r/min,发酵时间为7~8小时。优选地,步骤S2中,发酵罐培养,溶解氧值为20%。优选地,步骤S2中,发酵罐培养,发酵罐培养转速为150r/min。优选地,步骤S2中,发酵罐培养,发酵时间为8小时。优选地,步骤S1中,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生产种子液的方法为:挑选鸭疫里默氏杆菌单菌落接种于4~6%新生牛血清的以上所述培养基中,置36.5~37.5℃振荡培养16~20小时;取样,按体积比1~2%接种于4~6%新生牛血清的以上所述培养基中,调整转速为150~170r/min,置37℃振荡培养12~14小时作为种子液。优选地,步骤S2中,将生产种子液接种在培养基中用发酵罐培养,包括以下步骤:S21.在发酵容器(如发酵罐)中加入pH7.4~7.6的所述培养基及消泡剂,灭菌,自然降温;S22.将发酵罐中的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及消泡剂预热36.5~37.5℃,加入4~6%新生牛血清、1~2%种子液;S23.培养温度为36.5~37.5℃,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通气量使溶氧维持在溶解氧值为10~40%,发酵罐培养转速为100~200r/min,发酵时间为7~8小时。优选地,鸭疫里默氏杆菌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优选地,鸭疫里默氏杆菌为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菌株。优选地,鸭疫里默氏杆菌为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菌株。最优选地,一种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鸭疫里默氏杆菌单菌落接种于4~6%新生牛血清的所述培养基中,置36.5~37.5℃振荡培养16~20小时;按体积比1~2%接种于4~6%新生牛血清的以上所述培养基中,调整转速为150~170r/min,置36.5~37.5℃振荡培养12~14小时作为种子液;S2.在发酵容器中加入pH7.4~7.6的所述培养基及消泡剂,灭菌,自然降温;将发酵罐中的所述培养基及消泡剂预热36.5~37.5℃,加入4~6%新生牛血清、1~2%种子液;培养温度为36.5~37.5℃,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通气量使溶氧维持在溶解氧值为20%,发酵罐培养转速为150r/min,发酵时间为8小时。最优选地,包括以下步骤:S1.挑选鸭疫里默氏杆菌单菌落接种于5%新生牛血清的所述培养基中,置337℃振荡培养16~20小时;按体积比1%接种于5%新生牛血清的以上所述培养基中,调整转速为160r/min,置37℃振荡培养12~14小时作为种子液;S2.在发酵容器中加入pH7.4~7.6的所述培养基及消泡剂,灭菌,自然降温;将发酵罐中的所述培养基及消泡剂预热37℃,加入5%新生牛血清、1%种子液;培养温度为37℃,在发酵过程中通过调节通气量使溶氧维持在溶解氧值为20%,发酵罐培养转速为150r/min,发酵时间为8小时。由于弱毒菌株相对于普通菌株更难培养,因此一般发酵工艺所得活菌数较低,活性较差。专利技术人通过对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基的主要成分的进一步优化,得到了适合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培养基及其培养方式,以及发酵工艺的严格控制,对于鸭疫里默氏杆菌弱毒菌株的发酵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对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SG株进行发酵培养,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SG株在发酵8小时活菌数达到高峰,收获时每ml菌液含活菌数≥1.0×1010CFU,4℃放置2天菌液的存活率≥75%。而且,本发酵工艺发酵培养密度高、效率高、重复性好、可操作性好、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可有效提高抗原产量和培养基的利用率,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为鸭疫里默杆菌弱毒疫苗生产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抗原制备工艺。本研究通过优化鸭疫里默杆菌弱毒株发酵培养条件,提高抗原产量,为研制高效疫苗打好基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出进一步地详细阐述,所述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试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使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为可从商业途径得到的试剂和材料。以下实施例所用材料如下:菌株:1型鸭疫里默氏杆菌SG株,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寄生生物学研究室分离、鉴定并保存。试剂:胰蛋白胨、酵母提取物,OXOID产品;革兰氏染色液、微量生化鉴定管、纯粹检验用培养基、大豆蛋白胨、琼脂粉,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葡萄糖、氯化钠、磷酸氢二钾,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新生牛血清,广州蕊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培养基的配制:TSA培养基:胰蛋白胨17.0g、大豆蛋白胨10.0g、酵母提取物5.0g、葡萄糖2.5g、磷酸氢二钾2.5g、氯化钠5.0g、琼脂粉20.0g,将上述物质溶于双蒸水中定容至1L,调整pH值至7.5,混匀后分装,121℃高压灭菌30分钟,待其自然冷却至40~50℃,加入5%新生牛血清,混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发酵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升培养基含胰蛋白胨17~18g、大豆蛋白胨7~8g、酵母提取物7~8g、葡萄糖2~3、磷酸氢二钾2~3g、氯化钠4~6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发酵培养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升培养基含胰蛋白胨17~18g、大豆蛋白胨7~8g、酵母提取物7~8g、葡萄糖2~3、磷酸氢二钾2~3g、氯化钠4~6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每升培养基含胰蛋白胨17.5g、大豆蛋白胨7.5g、酵母提取物7.5g、葡萄糖2.5g、磷酸氢二钾2.5g、氯化钠5.0g。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培养基在培养发酵鸭疫里默氏杆菌方面的应用。4.一种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生产种子液;S2.将生产种子液接种在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中培养,控制培养过程中溶解氧值为10~40%,发酵罐培养转速为100~200r/min,发酵时间为7~8小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酵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制备鸭疫里默氏杆菌生产种子液的方法为:挑选鸭疫里默氏杆菌单菌落接种于4~6%新生牛血清的权利要求1所述培养基中,置36.5~37.5℃振荡培养16~20小时;按体积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林徐志宏董嘉文孙敏华吴彩艳廖申权孙铭飞吕敏娜邝瑞欢张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