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贴膜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161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膜折弯机,包括取膜机构、出标机构、工位一、工位二,所述取膜机构与所述出标机构连接,所述工位一、工位二位于所述出标机构的下方,所述工位一、工位二的旁边分别设有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所述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的下方设有料盘工位、料盘搬运机构。开发自动贴膜折弯机主要目的为提高产线人员工作效率低,减少劳动力,实现自动化,此机构贴膜,折弯性能稳定,没有人工折弯痕迹,褶皱等问题,产能高,通用机种多适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贴膜折弯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贴膜折弯机。
技术介绍
此机器针对目前产线人员手工作业的前提下开发而成的CCM(摄像头模组行业)贴膜折弯机,目前产线人员采用人工将保护膜贴付到摄像头背面以后在采用人工折弯、包边的方式生产。人工作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方式,在科技发展,自动化不断普及的前提下,我司针对性的开发一款自动贴膜,折弯的机器来代替高成本、高密集型的产线作业方式。从而大大提高生产产能,降低劳动成本。传统的作业方式采用人工模式,人工作业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陷:一,人员贴膜,折弯的产能比较低;二,贴膜,折弯的精度没有办法保证一致性;甚至导致产品有破坏的隐患,例如二次污染,FPC折裂等风险;三,产线人员难以管控贴膜折弯品质,人员流动性较强等问题均影响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贴膜折弯机,可以提高产线人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力,实现自动化。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膜折弯机,包括取膜机构、出标机构、工位一、工位二,所述取膜机构与所述出标机构连接,所述工位一、工位二位于所述出标机构的下方,所述工位一、工位二的旁边分别设有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所述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的下方设有料盘工位、料盘搬运机构。优选地,所述工位一、工位二的侧边分别设有工位一相机、工位二相机。优选地,所述折弯工位一包括XY调整平台、立板,所述立板位于所述XY调节平台上,所述立板上设有折弯下拉气缸,所述折弯下拉气缸上设有电动夹爪一、电动夹爪二、电动夹爪三以及真空吸附平台,所述电动夹爪一、电动夹爪二、电动夹爪三形成抓住待加工产品的空间。优选地,所述折弯工位一和所述折弯工位二的结构相同。优选地,所述取膜机构包括马达、传送带、固定板、夹爪气缸,所述马达与所述传送带连接,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传送带上,所述固定板上设有纵向气缸,所述纵向气缸的下方通过一连接板与所述夹爪气缸连接,所述夹爪气缸的下端设有用于夹取产品的夹爪。优选地,所述料盘工位包括料台一、料台二、料台三,所述料台一、料台二、料台三并排放置,所述料台一、料台二、料台三分别与升降电机一、升降电机二、升降电机三通过料台升降齿条连接。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贴膜折弯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发自动贴膜折弯机主要目的为提高产线人员工作效率低,减少劳动力,实现自动化,此机构贴膜,折弯性能稳定,没有人工折弯痕迹,褶皱等问题,产能高,通用机种多适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贴膜折弯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折弯工位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取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料盘工位结构示意图。1—取膜机构,3—出标机构,4—工位一,5—工位二,6—工位一相机,7—折弯工位一,8—料盘工位,10—料盘搬运机构,12—折弯工位二,13—工位二相机,14—XY调整平台,15—电动夹爪三,16—真空吸附平台,17—折弯下拉气缸,18—待加工产品,19—电动夹爪二,20—电动夹爪一,21—立板,22—纵向气缸,23—传送带,24—固定板,25—马达,26—夹爪,27—夹爪气缸,28—升降电机一,29—升降电机二,30—升降电机三,31—料台一,32—料台二,33—料台三,34—料台升降齿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4。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膜折弯机,包括取膜机构1、出标机构3、工位一4、工位二5,所述取膜机构1与所述出标机构3连接,所述工位一4、工位二5位于所述出标机构3的下方,所述工位一4、工位二5的旁边分别设有折弯工位一7、折弯工位二12,所述折弯工位一7、折弯工位二12的下方设有料盘工位8、料盘搬运机构1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位一4、工位二5的侧边分别设有工位一相机6、工位二相机1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工位一7包括XY调整平台14、立板21,所述立板21位于所述XY调节平台14上,所述立板21上设有折弯下拉气缸17,所述折弯下拉气缸17上设有电动夹爪一20、电动夹爪二19、电动夹爪三15以及真空吸附平台16,所述电动夹爪一20、电动夹爪二19、电动夹爪三15形成抓住待加工产品的空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折弯工位一7和所述折弯工位二12的结构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取膜机构1包括马达25、传送带23、固定板24、夹爪气缸27,所述马达25与所述传送23带连接,所述固定板24固定于所述传送带23上,所述固定板24上设有纵向气缸22,所述纵向气缸22的下方通过一连接板与所述夹爪气缸27连接,所述夹爪气缸27的下端设有用于夹取产品的夹爪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料盘工位包括料台一31、料台二32、料台三33,所述料台一31、料台二32、料台三33并排放置,所述料台一31、料台二32、料台三33分别与升降电机一28、升降电机二、29升降电机三30通过料台升降齿条34连接。人工上料到料盘工位8(最少2盘--最多10盘),料盘搬运机构10从XYZ从料台一到料台三,左右机械手同时开启作业模式,影像系统自动判断料盘工位物料在料盘里面的状态后给定,料盘搬运机构10位置自动识别抓取,抓取后在工位一相机6,工位二相机13下相机自动识别抓取后的状态,工位一、工位二自动校正移动放置到折弯工位一7、折弯工位二12,在物料抓取移动的同时取标手臂已经将需要折弯的膜翻转放置到折弯工位一7、折弯工位二12,此时胶面已经向上。调整需要折弯的距离后折弯下拉气缸17开始下降,两边或三边垂直向上,整个折弯动作完成。折弯后的成品再由工位一、工位二的取料手臂抓取搬回原来料盒的位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贴膜折弯机,开发自动贴膜折弯机主要目的为提高产线人员工作效率低,减少劳动力,实现自动化,此机构贴膜,折弯性能稳定,没有人工折弯痕迹,褶皱等问题,产能高,通用机种多适用性强。所以,本专利技术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贴膜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取膜机构、出标机构、工位一、工位二,所述取膜机构与所述出标机构连接,所述工位一、工位二位于所述出标机构的下方,所述工位一、工位二的旁边分别设有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所述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的下方设有料盘工位、料盘搬运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贴膜折弯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取膜机构、出标机构、工位一、工位二,所述取膜机构与所述出标机构连接,所述工位一、工位二位于所述出标机构的下方,所述工位一、工位二的旁边分别设有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所述折弯工位一、折弯工位二的下方设有料盘工位、料盘搬运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膜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位一、工位二的侧边分别设有工位一相机、工位二相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贴膜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工位一包括XY调整平台、立板,所述立板位于所述XY调节平台上,所述立板上设有折弯下拉气缸,所述折弯下拉气缸上设有电动夹爪一、电动夹爪二、电动夹爪三以及真空吸附平台,所述电动夹爪一、电动夹爪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彬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驰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