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电路及扩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0108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驱动电路及扩香设备,所述驱动电路用于对电源升压并向负载供电,其包括对所述电源进行升压的第一级升压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输出的蓄能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升压的第二级升压电路;所述电源经过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升压后,输出到所述蓄能电路并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充电;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的电压进行升压,使所述蓄能电路给所述负载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级升压电路和第二级升压电路对电源进行升压,并在第一级升压电路和第二级升压电路之间设置超级电容,使电源通过第一级升压电路对超级电容进行充电,且由于升压幅度较小,电源的工作电流也较小,减少电源发热,提高电源的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驱动电路及扩香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路
,具体为一种驱动电路及具有该驱动电路的扩香设备。
技术介绍
精油雾化扩香设备通过气泵(负载)向雾化头供压缩气体,使精油雾化。气泵一般进行间歇工作,且气泵在扩香设备使用寿命范围内大约会启停数万次。由于气泵的工作电压相对较高(5V左右),因此在使用电池供电时,如果直接由3节5号干电池升压到5V,会使电池的工作电流比较大,发热高。而且,因干电池随着放电内阻越来越大,放电电流也越来越小,因而干电池无法提供大电流。当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无法再为气泵马达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流,电池的利用率约为50%,也即电池用到一半就不能再用了,造成电池的能源利用率低,并增加电池的使用成本,同时也无法为气泵提供持久稳定的工作电流。并且,使用升压芯片对干电池进行升压,升压芯片将干电池的低电压升压至5V,升压芯片很难跨越如此大的电压并升压上去,即使升压芯片将干电池的电压升压上去了,也无法提供足够大的电流。因此,需要设计一种专门针对扩香设备的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具备节能、稳定等优点,解决了扩香设备的电池能源利用率低,工作电流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节能、稳定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驱动电路,其用于对电源升压并向负载供电,所述驱动电路包括对所述电源进行升压的第一级升压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输出的蓄能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升压的第二级升压电路;所述电源经过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升压后,输出到所述蓄能电路并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充电;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的电压进行升压,使所述蓄能电路给所述负载供电。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所述蓄能电路、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均为单向电路。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在所述蓄能电路的电量达到预设电量或者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后导通,否则断开。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通过控制信号CTRL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蓄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的导通与断开。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负载工作时,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导通,否则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断开。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电路包括超级电容C1或者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源为干电池。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蓄能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超级电容C1的正极相接,且连接点还与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连接;超级电容C1的负极接地。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包括:有极性电容C3,其正极接入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5,其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地;电感L1,其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接;升压芯片一,其输入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其接地端接地;有极性电容C2,其正极与所述升压芯片一的输出端相接,其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4,其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升压芯片一的输出端、电容C2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均相接且连接点与所述蓄能电路相连。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通过控制信号CTRL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蓄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蓄能电路的电量达到预设电量后导通,否则断开;所述开关电路包括:P沟道MOS管Q2,其源极与超级电容C1的正极相接,漏极与所述第二级升压的输入端相接;电阻R3,其一端与MOS管Q2的源极相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相接;电阻R5,其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相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控制信号CTRL。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包括:无极性电容C6,其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另一端接地;无极性电容C7,其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另一端接地;电感L2,其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升压芯片二,其转换引脚SW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接,接地引脚GND接地,片选端CE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二极管D1,其正极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接;电阻R21,其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升压芯片二的输出引脚OUT相接;无极性电容C19,其一端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相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22,其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相接;电阻R23,其一端与电阻R22的另一端相接且连接点还与所述升压芯片二的反馈引脚FB相连,另一端接地;有极性电容C9,其正极与电阻R22的一端相接,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8,其一端与电容C9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地;其中,二极管D1的负极、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22的一端、电容C9的正极、电容C8的一端相接且连接点与所述负载的正极相接,所述负载的负极接地。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通过控制信号CTRL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蓄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的导通与断开;所述蓄能电路包括超级电容C10、二极管D3、电阻R2;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负极与电阻R2的一端相接;电阻R2的另一端与超级电容C10的正极相接,且连接点还与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相连;超级电容C10的负极接地。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关电路包括:P沟道MOS管Q1,其源极与超级电容C10的正极相接,漏极与所述第二级升压的输入端相接;电阻R4,其一端与MOS管Q1的源极相接,另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接;电阻R7,其一端与MOS管Q1的栅极相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控制信号CTRL。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包括:有极性电容C13,其正极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相接,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14,其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地;电感L3,其一端与所述电源的正极相接;MOS管Q3,其源极接地,漏极与电感L3的另一端相接,栅极接入一信号S1;二极管D2,其正极与MOS管Q3的源极相接;有极性电容C11,其正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接,其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15,其一端与二极管D2的负极相接,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信号S1采用PWM信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包括:电感L4,其一端与MOS管Q1的漏极相接;MOS管Q4,其源极接地,漏极与电感L4的另一端相接,栅极接入一信号S2;二极管D5,其正极与MOS管Q4的漏极相接;有极性电容C12,其正极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接,其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16,其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6,其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接,另一端输出一个输出信号Detect;电阻R8,其一端与电阻R6相接,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信号S2也采用PWM信号。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第三级升压电路和次级蓄能电路,所述次级蓄能电路与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连接,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驱动电路,其用于对电源升压并向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电源进行升压的第一级升压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输出的蓄能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升压的第二级升压电路;所述电源经过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升压后,输出到所述蓄能电路并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充电;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的电压进行升压,使所述蓄能电路给所述负载供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驱动电路,其用于对电源升压并向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所述电源进行升压的第一级升压电路、接收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输出的蓄能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升压的第二级升压电路;所述电源经过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升压后,输出到所述蓄能电路并对所述蓄能电路进行充电;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对所述蓄能电路的电压进行升压,使所述蓄能电路给所述负载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所述蓄能电路、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均为单向电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在所述蓄能电路的电量达到预设电量或者电压达到预设电压后导通,否则断开。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通过控制信号CTRL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蓄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的导通与断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工作时,所述开关电路控制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导通,否则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与蓄能电路断开。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电路包括超级电容C1或者可充电电池,所述电源为干电池。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电路还包括二极管D4、电阻R1;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的输出端,负极与电阻R1的一端相接;电阻R1的另一端与超级电容C1的正极相接,且连接点还与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连接;超级电容C1的负极接地。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级升压电路包括:有极性电容C3,其正极接入所述电源的正极,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5,其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地;电感L1,其一端与电容C3的正极相接;升压芯片一,其输入端与电感L1的另一端相接,其接地端接地;有极性电容C2,其正极与所述升压芯片一的输出端相接,其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4,其一端与电容C2的正极相接,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升压芯片一的输出端、电容C2的正极、电容C4的一端均相接且连接点与所述蓄能电路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路还包括通过控制信号CTRL控制其通断的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一端连接所述蓄能电路的输出端,所述开关电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开关电路在所述蓄能电路的电量达到预设电量后导通,否则断开;所述开关电路包括:P沟道MOS管Q2,其源极与超级电容C1的正极相接,漏极与所述第二级升压的输入端相接;电阻R3,其一端与MOS管Q2的源极相接,另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相接;电阻R5,其一端与MOS管Q2的栅极相接,另一端接入所述控制信号CTRL。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升压电路包括:无极性电容C6,其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另一端接地;无极性电容C7,其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另一端接地;电感L2,其一端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升压芯片二,其转换引脚SW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接,接地引脚GND接地,片选端CE与MOS管Q2的漏极相接;二极管D1,其正极与电感L2的另一端相接;电阻R21,其一端与二极管D1的负极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升压芯片二的输出引脚OUT相接;无极性电容C19,其一端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相接,另一端接地;电阻R22,其一端与电阻R21的一端相接;电阻R23,其一端与电阻R22的另一端相接且连接点还与所述升压芯片二的反馈引脚FB相连,另一端接地;有极性电容C9,其正极与电阻R22的一端相接,负极接地;无极性电容C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晓扬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驰扬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