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窃电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8791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10: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窃电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窃电检测技术领域。技术方案是:将倒U形的罗氏线圈(1)挂在电力用户外面进户的10kV线路上,通过测量端测量到的10kV线路上的电流,并无线传送到数据接收端,数据接收端将测量到的10kV线路上电流与供电企业电量用采系统后台上的二次电流进行对比;如果二者电流不符,就能够确认该电力用户可能存在窃电行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测量用户10kV线路电流与供电企业电量用采系统后台上的二次电流进行对比,确认该用户是否窃电,然后有针对性的采取全面检查等措施,锁定窃电证据,避免大海捞针式的检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方便,针对各种窃电方式,检测准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窃电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窃电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窃电检测

技术介绍
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减少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之一。供电所10kV线损偏高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其中:用电负荷大、导线截面小、供电半径长、末梢大负荷、无功补偿不足、高耗能配变多、高供低计用户多是诸多原因之一,但供电企业突然升高的非正常线损往往是猖獗的窃电造成的。供电企业用电检查人员总结出了一些常见的窃电方法:有些农村低压用户,采用私改表尾接线、绕越电能表用电的方法窃电;有些用户采用借用零线的方式窃电;有些用户采用低压线路上挂钩接电的方式窃电。有的企业从变压器低压侧直接接线,绕越电能表用电;有的企业采用私开表盖,改动表计接线的方式窃电;有的企业更换大变比电流互感器或将电流互感器铭牌更换为小变比铭牌;有的企业表前短接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窃电。上述这些窃电方式,通过用电检查人员日常工作中积累的检查方法,不难解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一些高技能的窃电手段被应用于工厂窃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反侦察能力;例如:使用遥控窃电的方法,就让用电检查人员伤透了脑筋。所谓遥控窃电方法,就是窃电者在电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窃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由相互匹配的测量端和数据接收端构成,测量端包含测量端外壳(6)、电源一(9)、罗氏线圈(1)、积分放大器(2)、AD转换器(3)、MCU一(4)和无线收发器一(5),罗氏线圈(1)、积分放大器(2)、AD转换器(3)、MCU一(4)和无线收发器一(5)依次连接,电源一(9)、积分放大器(2)、AD转换器(3)、MCU一(4)和无线收发器一(5)设置在测量端外壳(6)内,所述罗氏线圈(1)整体为倒U形,向下开口,外面包覆绝缘材料;倒U形的罗氏线圈(1),其中一端垂直设置在测量端外壳(6)上,另一端形成倒U的钩状;所述数据接收端,包含接收端外壳(18)、MCU二(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窃电检测仪,其特征在于:由相互匹配的测量端和数据接收端构成,测量端包含测量端外壳(6)、电源一(9)、罗氏线圈(1)、积分放大器(2)、AD转换器(3)、MCU一(4)和无线收发器一(5),罗氏线圈(1)、积分放大器(2)、AD转换器(3)、MCU一(4)和无线收发器一(5)依次连接,电源一(9)、积分放大器(2)、AD转换器(3)、MCU一(4)和无线收发器一(5)设置在测量端外壳(6)内,所述罗氏线圈(1)整体为倒U形,向下开口,外面包覆绝缘材料;倒U形的罗氏线圈(1),其中一端垂直设置在测量端外壳(6)上,另一端形成倒U的钩状;所述数据接收端,包含接收端外壳(18)、MCU二(11)、无线收发器二(12)、显示屏(13)、电源二(14)和按键(15),MCU二(11)、无线收发器二(12)和电源二(14)设置在接收端外壳(18)内,显示屏(13)和按键(15)设置在接收端外壳(18)表面;无线收发器二(12)、显示屏(13)和按键(15)分别与MCU二(11)连接;无线收发器二(12)与无线收发器一(5)通过无线方式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窃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长龙陈峰吕军杰吕佳骏吕伟郑百春刘洪文杨振宋长青张立军卯伟春高子丰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唐山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