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8407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9: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通过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在插秧的同时,将定量肥料一次性定点定位深施到秧苗一侧的泥土里,施肥深度在5‑8cm,施肥量:N:99‑148.5Kg/h㎡,P2O5:36Kg/h㎡,K2O:90Kg/h㎡。与常规机插,多次施肥的传统方法相比,使用此方法种植的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21.99%~34.04%,且氮肥施用量少,减少了对土地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我国人口数量大,耕地面积少的情况下,提高水稻单产成为了迫切的问题。而施加氮肥是提高水稻单产的重要手段,这也导致了我国水稻的单位面积氮肥施用量比世界高出75%。现有施肥手段多为人工抛洒表施,也有机械基肥深施,但均为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多次施肥,不仅增加了人工作业的成本,而且氮肥流失量大,导致氮肥利用率低。超量的施肥又造成了浪费,还增加了环境的负担。2017年3月向镜等人提出了一种水稻机插一次施肥方法(申请公布号:CN106857130A),在水稻机插时一次性沟施控释复混肥和表层混施速效肥。虽然提出了机插时一次性施肥的方法,但其施肥量与传统施肥量一致,并采用了深施和表施同时进行的方法,并不能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和防止氮肥的流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多次施肥和施肥过量的问题,提供一种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在双季稻晚稻机插时一次性施肥,在晚稻的整个生育期不再施肥;氮肥施用量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有所减少,防止过量施肥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晚稻的养分利用率却得到了提高等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在晚稻机插同时,将养分量为N:99-148.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的复混肥料一次性施到秧苗一侧的土下,整个晚稻生育期不再追加施肥。优选地,所述复混肥料的N含量为148.5Kg/hm2。优选地,所述一次性施到秧苗一侧的土下,是指利用机插同步施肥机的机械推肥机构,在插秧的同时,将定量复混肥料一次性推入秧苗一侧的泥土里,推入深度在5-8cm。优选地,所述晚稻机插的栽植密度16cm×25cm。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在晚稻的整个生育期一次性施肥,减少了施肥的工作量;施肥方法采用土下深施,防止了肥料的流失;在农民习惯施肥量的基础上减少了氮肥的施用量,提高了晚稻养分利用率,减轻了环境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晚稻不同施肥实施例中氮肥施用量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对照图;图2是不同实施例中晚稻地上部N、P、K总积累量对照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专利技术人在湖南省汨罗市古培镇进行了种植试验,供试晚稻品种为H优518;晚稻供试肥料由为湖南金叶众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传统施肥量由湖南省调查而得,施肥方式采用20-8-12的区域大配方肥,本专利技术所用配方肥由该公司为本次试验生产所要求的含量配制,其他肥料还包括尿素,氯化钾,过磷酸钙。各实施例所施肥量如下:T1、传统施肥:(N16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氮肥全部为普通尿素(基肥60%,土层混施;分蘖肥40%,表层撒施);T2、实施例一: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量10%施肥(N148.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T3、实施例二: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量20%施肥(N132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T4、实施例三: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量30%施肥(N115.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T5、实施例四: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量40%施肥(N99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T6、实施例五:速效、缓释肥配合机插同步一次性减N量30%施肥(N115.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T7、无氮空白例:磷钾等量无氮施肥(N0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具体施肥方法为:T1、20-8-12复混肥30.0公斤/亩,全部做基肥整地时撒施,分蘖期追施尿素10.87公斤/亩、氯化钾4.0公斤/亩;T2、28.9-7-17.5复混肥34.27公斤/亩,全部机插同步施入;T3、27.1-7.4-18.5复混肥32.43公斤/亩,全部机插同步施入;T4、25.4-7.9-19.8复混肥30.38公斤/亩,全部机插同步施入;T5、23.1-8.4-21复混肥28.57公斤/亩,全部机插同步施入T6、25.4-7.9-19.8缓释、速效复混肥30.38公斤/亩,全部机插同步施入;T7、每亩撒施过磷酸钙20.0公斤、氯化钾5.0公斤,分蘖期每亩追施氯化钾5.0公斤。T2-T6均采用龙舟公司的2FH-8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机,在插秧时设置好施肥量一次性侧深施肥,施肥深度5-8cm。试验种植方式为,分小区种植,每种实施方式一个小区,小区面积12m×4m=48m2,栽植密度16cm×25cm,每种实施方式重复3次,共21个小区,在大田里随机区组排列。试验结果测定:在成熟期,每个小区取代表性稻株5蔸,分植株和籽粒在105℃杀青,80℃烘干到恒重后称重。将样品粉碎研磨,用H2SO4-H2O2消煮,分别测定各器官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养分含量测定方法为:全N含量:凯氏定N法;全P含量:矾钼黄比色法;全K含量:火焰光度计法。各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各器官N、P、K总量分别用各器官N、P、K含量乘以其干重表示;N总吸收量=稻谷重量×稻谷含N量+稻草重量×稻草含N量;N肥吸收利用率=(施N区N总吸收量一无N区N总吸收量)/总施N量×100%;各实施方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与氮肥施用量的对照情况参见图1,相对于无氮空白例,传统施肥方式和实施例一-实施例五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在32.37%-43.40%之间,而实施例一-实施例五均较传统施肥方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高,在氮肥施用量下降10%-40%的情况下,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22.00%~34.07%,在实施例一中,氮肥施用量减少了10%,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了34.07%,为各实施例中最高。各实施方式的氮肥吸收利用率数据见表1:表1各实施方式氮肥吸收利用率各实施方式的晚稻地上部N、P、K总积累量情况参见图2,所有施N例的N、P、K总积累量均比无N空白例高,而各处例磷肥钾肥等量施用,可能是由于适宜的氮肥有利于促进磷素钾素的吸收与转运。实施例一-实施例五的K总积累量均较传统施肥方式有所提高,而N、P总积累量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减氮量较少的实施例较高,而减氮量较多的实施例有所下降。实施例一的N、P、K总积累量均为最高,与传统施肥方式相比,实施例一的N总积累量提高了11.15%,P积累量提高了22.64%,K积累量提高了42.21%。各实施方式的N、P、K总积累量数据见表2:表2各实施方式晚稻地上部N、P、K积累量实施方式T1T2T3T4T5T6T7N总累积量122.07135.68121.54122.98110.01114.11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晚稻机插同时,将养分量为N:99‑148.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的复混肥料一次性施到秧苗一侧的土下,整个晚稻生育期不再追加施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晚稻机插同时,将养分量为N:99-148.5Kg/hm2、P2O5:36Kg/hm2、K2O:90Kg/hm2的复混肥料一次性施到秧苗一侧的土下,整个晚稻生育期不再追加施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过机插同步精量施肥提高晚稻养分利用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混肥料的N含量为148.5K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建伟田昌周旋韩永亮荣湘民杨勇胡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