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草原生态治理与恢复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草地资源丰富,拥有各类天然草地近4亿平方公顷,占国土面积的41.7%,分别是耕地面积和森林面积的3.2倍和2.5倍,草地资源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其他土地资源的首位。然而,截至2007年,虽然全国已有20%左右的可利用草原实施了禁牧、休牧和划区轮牧等保护措施,但由于气候变暖、降雨减少,加上长期过载放牧以及人为破坏,导致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盐渍化)现象严重。据农业部的监测显示,我国天然草地的干草单产已经由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900公斤/平方公顷降至2007年的760公斤/平方公顷,载畜能力平均仅为0.59羊单位/平方公顷(新西兰为10羊单位/平方公顷左右),我国的有识之士都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都在采取积极措施来拯救、治理草地,其中,针对最优质、面积最大的羊草群落的通常处理方法是切根处理,即利用机械设备切断羊草在土壤中盘根错节的复杂根系,同时打破板结的土壤,使得土壤恢复透气性,使得土壤朝着利于植被生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在所述主体框架(1)下方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两个行走轮(2),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被所述行走轮(2)撑紧的履带(3);其中,在所述履带(3)内侧,在两个行走轮(2)之间设置自走切削部(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主体框架(1),在所述主体框架(1)下方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两个行走轮(2),该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被所述行走轮(2)撑紧的履带(3);其中,在所述履带(3)内侧,在两个行走轮(2)之间设置自走切削部(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走切削部(4)在所述履带(3)上行走,其上设置有切刀(5);优选地,自走切削部(4)包括切削支架(41),在所述切削支架(41)下方两侧各设置有至少两各滚轮(42),在所述履带(3)内侧设置有环状豁槽(31),所述滚轮(42)一端嵌入到所述环状豁槽(31)内,并可沿着所述环状豁槽(31)滚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豁槽(31)的宽度尺寸从内向外逐渐增大;所述滚轮(42)的厚度尺寸从轴心向边缘逐渐变小;优选地,所述环状豁槽的深度尺寸小于滚轮(42)的半径尺寸。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切削支架(41)上安装有驱动滚轮(42)沿着环状豁槽(31)滚动的驱动机构,在所述切削支架(41)的下方侧部安装有下感应装置(43),在所述履带(3)上,每隔预定距离设置有下感应触点(32),所述下感应装置(43)用于在感应到所述下感应触点(32)位于其下方时,通过驱动机构控制所述自走切削部(4)停止移动,并控制切刀(5)竖直向下切断羊草根茎;在切削作业完成后,所述驱动机构可控制自走切削部(4)继续沿着环状豁槽(31)向前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典型草原区放牧退化羊草草原的切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在所述自走切削部(4)前方设置有前感应触点(11),所述自走切削部(4)还包括设置在其前端的前感应装置(44),所述前感应装置(44)用于在感应其自身与前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起,刘蔚,郭瑞,贾冰,陈丽娟,郭小燕,尹振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