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俊丽专利>正文

电连接器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81434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安装结构,包括电连接器及芯片模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一对短梁及一对长梁,且一对长梁及一对短梁围成一收容空间;长梁及短梁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表面以及外表面,短梁及长梁分别开设有多个收容孔,短梁及长梁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配合孔;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卡持部、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每个导电端子的卡持部卡持于收容孔内且第一接触部伸出上表面、第二接触部伸出下表面;芯片模组的底面开设有多个限位槽,每个限位槽中设置有导电垫片,每个第一接触部与限位槽中的导电垫片抵压接触;芯片模组的底面还设置有多个凸柱,每个凸柱与配合孔相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
,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数字家庭概念的兴起,数字化技术是以高性能的计算机为中心,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诸如数字电视、数码相机、手机、mp3播放器,家庭影院,数字家电甚至包括安防系统等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统筹管理。而控制这些设备的核心处理系统就是高性能的处理器,这就对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有一绝缘本体及复数对应插脚位置而贯穿绝缘本体上下两面之收容导电端子之容置孔,在电路板上则预先设计有对应导电端子位置之电性接点,藉由收容于绝缘本体内之导电端子的上端电性接触芯片模组之对应插脚、下端则对应地连接位于电路板上的电性接点,使得芯片模组得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以传递电子讯号。但芯片模组与导电端子的连接不够稳定,且芯片模组易在绝缘本体滑动。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安装结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安装结构,电性连接稳定,能够避免芯片模组在绝缘本体上的滑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安装结构,所述电连接器安装结构包括电连接器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结构,所述电连接器安装结构包括电连接器及芯片模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个框状的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彼此平行的短梁及分别连接于一对短梁两端的一对长梁,且所述一对长梁及所述一对短梁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长梁及所述短梁包括上表面、与上表面相背的下表面、连接于上表面及下表面且朝向收容空间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短梁及所述长梁分别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收容孔,所述短梁及所述长梁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配合孔;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卡持部及自卡持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每个导电端子的卡持部卡持于对应一个收容孔内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安装结构,所述电连接器安装结构包括电连接器及芯片模组,所述电连接器包括一个框状的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一对彼此平行的短梁及分别连接于一对短梁两端的一对长梁,且所述一对长梁及所述一对短梁围成一收容空间;所述长梁及所述短梁包括上表面、与上表面相背的下表面、连接于上表面及下表面且朝向收容空间的内表面以及与内表面相背的外表面,所述短梁及所述长梁分别开设有多个贯穿所述上表面及所述下表面的收容孔,所述短梁及所述长梁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多个配合孔;每个导电端子包括卡持部及自卡持部两端分别延伸形成的第一接触部及第二接触部,每个导电端子的卡持部卡持于对应一个收容孔内且第一接触部伸出上表面、第二接触部伸出下表面;所述芯片模组呈矩形状,所述芯片模组的底面开设有多个对应于所述收容孔的限位槽,每个限位槽中设置有导电垫片,每个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与对应一个限位槽中的导电垫片抵压接触而实现电性连接;所述芯片模组的底面还设置有多个对应于所述配合孔的凸柱,每个凸柱与对应一个配合孔相配合,从而将所述芯片模组安装于所述电连接器的上表面;所述长梁及所述短梁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俊丽
申请(专利权)人:马俊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