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延平专利>正文

轨道车轮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817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4:38
一种轨道车轮固定器,包括用于放置在钢轨上的固定架,固定架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后竖直部,后竖直部的底部边沿处设有搭钩,搭钩的内壁与钢轨轨头下部的倾斜侧壁紧贴,后竖直部的内壁与钢轨轨头的后侧壁紧贴,前竖直部上设有横向螺纹孔,螺纹孔内装有螺钉,螺钉的尾部紧顶在钢轨轨头的前侧壁上,固定架顶面上垂直设有竖板,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左、右限位块的宽度均与钢轨轨头的宽度相等,左限位块的左侧面设有与左侧车轮外壁相贴合的左弧形面,右限位块的右侧面设有与右侧车轮外壁相贴合的右弧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满足工作和安全上的需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轮固定器
本技术涉及煤矿生产运输领域,具体讲是一种轨道车轮固定器。
技术介绍
在煤矿生产中,运输物料、巷道乘车载人、装载设备等,大多都在轨道(钢轨)上实施。出于工作及安全上的考虑,有时需要对轨道上的车辆进行固定,尤其是煤矿掘进工作面使用的扒矸机,对固定的要求显得更为重要。随着煤矿掘进的不断延伸,其轨道也在不断的跟进铺设,以实现矸石及物料的转动。扒矸机的整台设备也是通过矿用轮对承载的,沿轨道跟进掘进工作面。在扒矸机工作时,需要对其进行固定,以防止扒矸机在轨道上窜动,避免给工作和安全上带来不利的影响。目前,大多采用钢丝绳和地锚对扒矸机的车轮进行固定,同时还要在不同的角度和方向上进行多道固定。这种固定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费工费时,工作繁琐,劳动强度大;2、给行人及工作安全上带来诸多不便;3、稳定效果不好;4、随着掘进工作面的不断延伸,需要不断的重复拆卸和固定,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效果好、安全性能高,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的轨道车轮固定器,以满足工作和安全上的需要。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轨道车轮固定器,包括用于放置在钢轨上的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竖直部和后竖直部,所述后竖直部的底部边沿处设有向内延伸的搭钩,所述搭钩的内壁与钢轨轨头下部的倾斜侧壁紧贴,所述后竖直部的内壁与钢轨轨头的后侧壁紧贴,所述前竖直部上设有横向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装有M12螺钉,M12螺钉的尾部紧顶在钢轨轨头的前侧壁上,所述固定架的顶面上垂直设有竖板,竖板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的宽度均与钢轨轨头的宽度相等,所述左限位块的左侧面设有与左侧车轮外壁相贴合的左弧形面,所述右限位块的右侧面设有与右侧车轮外壁相贴合的右弧形面。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轮固定器,其中,所述M12螺钉的头部装有M12螺母,所述M12螺母与前竖直部的外壁紧贴。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轮固定器,其中,所述固定架、前竖直部、后竖直部、竖板、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采用ZG40Cr材料一体成型,调质HRC34~38。本技术所述的轨道车轮固定器,其中,所述M12螺钉的尾部设有直径为长度为6mm的圆柱段,所述圆柱段的尾部边沿处设有0.5X45°的倒角,所述圆柱段紧顶在钢轨轨头的前侧壁上。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轨道车轮固定器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仅由固定架以及设置在固定架上的前竖直部、螺钉、后竖直部、竖板、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组成,相对结构非常简单,重量也轻,携带和使用时都非常方便;对车轮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固定架放置在钢轨上,然后通过旋紧或旋松安装在前竖直部上的M12螺钉,即可对车轮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如此简单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当M12螺钉处于旋松状态时,可使本技术跟随车轮在钢轨上长距离滑动;而当将M12螺钉旋紧后,能够实现对车轮的牢靠固定,稳定车轮的效果非常好,安全性能高,充分满足了工作和安全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轨道车轮固定器安装在钢轨上对车轮进行固定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轨道车轮固定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轨道车轮固定器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轨道车轮固定器,包括用于放置在钢轨33上的固定架17,固定架17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竖直部10和后竖直部22(参见图3)。后竖直部22的底部边沿处设有向内延伸的搭钩23,搭钩23的内壁与钢轨轨头32下部的倾斜侧壁紧贴,后竖直部22的内壁与钢轨轨头32的后侧壁紧贴;前竖直部10上设有两个横向螺纹孔21,各螺纹孔21内均装有一枚M12螺钉11,两枚M12螺钉11的尾部均紧顶在钢轨轨头32的前侧壁上。固定架17的顶面上垂直设有竖板14,竖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的宽度均与钢轨轨头32的宽度相等(参见图3),左限位块12的左侧面设有与左侧车轮30外壁相贴合的左弧形面13,右限位块15的右侧面设有与右侧车轮31外壁相贴合的右弧形面16。两枚M12螺钉11的头部均装有一个M12螺母19,M12螺母19与前竖直部10的外壁紧贴。当M12螺钉11拧紧后,用于将其背紧,防止M12螺钉11因振动而产生松动,起到了更好的连接效果。固定架17、前竖直部10、后竖直部22、竖板14、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采用ZG40Cr材料一体成型,调质HRC34~38。一体成型的结构可保证整体的强度,确保本技术使用时的可靠性。M12螺钉11的尾部设有直径为长度为6mm的圆柱段20,圆柱段20的尾部边沿处设有0.5X45°的倒角,圆柱段20紧顶在钢轨轨头32的前侧壁上。通过圆柱段20与钢轨轨头32的前侧壁紧贴,可避免M12螺钉11上螺纹的损坏,延长了使用寿命。在扒矸机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只需2~4个本技术固定器就可将其稳定牢靠地固定在轨道上。需要说明的是,技术人员可根据不同轨道的截面设计出与本技术固定器相似的结构,如依靠钢轨的截面,仅局部尺寸或形状相应变化。本技术可以推广应用到铁道车辆的固定,以及在维修、检修、停放时,对列车车辆、车厢等的固定。本技术仅由固定架17以及设置在固定架17上的前竖直部10、M12螺钉11、后竖直部22、竖板14、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组成,相对结构非常简单,重量也轻,携带和使用时都非常方便;对车轮进行固定时,只需将固定架17放置在钢轨33上,然后通过旋紧或旋松安装在前竖直部10上的两枚M12螺钉11,即可对车轮进行固定或解除固定,如此简单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当M12螺钉11处于旋松状态时,在车轮的驱动下,本技术可跟随车轮在钢轨33上长距离滑动;而当将M12螺钉11旋紧后,能够实现对车轮的牢靠固定,稳定车轮的效果非常好,安全性能高,充分满足了工作和安全的需要。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轮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在钢轨(33)上的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竖直部(10)和后竖直部(22),所述后竖直部(22)的底部边沿处设有向内延伸的搭钩(23),所述搭钩(23)的内壁与钢轨轨头(32)下部的倾斜侧壁紧贴,所述后竖直部(22)的内壁与钢轨轨头(32)的后侧壁紧贴,所述前竖直部(10)上设有横向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内装有M12螺钉(11),M12螺钉(11)的尾部紧顶在钢轨轨头(32)的前侧壁上,所述固定架(17)的顶面上垂直设有竖板(14),竖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的宽度均与钢轨轨头(32)的宽度相等,所述左限位块(12)的左侧面设有与左侧车轮(30)外壁相贴合的左弧形面(13),所述右限位块(15)的右侧面设有与右侧车轮(31)外壁相贴合的右弧形面(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轮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在钢轨(33)上的固定架(17),所述固定架(17)的前后两端均向下垂直折弯,形成前竖直部(10)和后竖直部(22),所述后竖直部(22)的底部边沿处设有向内延伸的搭钩(23),所述搭钩(23)的内壁与钢轨轨头(32)下部的倾斜侧壁紧贴,所述后竖直部(22)的内壁与钢轨轨头(32)的后侧壁紧贴,所述前竖直部(10)上设有横向螺纹孔(21),所述螺纹孔(21)内装有M12螺钉(11),M12螺钉(11)的尾部紧顶在钢轨轨头(32)的前侧壁上,所述固定架(17)的顶面上垂直设有竖板(14),竖板(14)的左右两端分别装有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左限位块(12)和右限位块(15)的宽度均与钢轨轨头(32)的宽度相等,所述左限位块(12)的左侧面设有与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平
申请(专利权)人:张延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