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段炼山专利>正文

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671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指一种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墙体、预制板组成,其特点是:墙体的顶部与预制板之间设置至少二条斜充杆,使预制板在两端墙体支撑外,设有斜充杆作为支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除垮塌要害,在墙体四角安置斜充杆,便每块楼板由两端托点增为四个斜向托点,瞬间的巨大力向转到墙体心柱受托,楼板安稳了,不会垮倒。(*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指一种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技术背景现有的建筑物墙体一般用砖砌成,自重较大,上层建筑给下层建筑造成巨大的负压力, 从而使主体建筑的抗震力降低,经力学分析,水泥楼板仅靠两端受托,当突然瞬间多方面的 力转为切向合力的冲击将是无法抗拒的,正如气功师的瞬间冲击也能击碎托起二端厚厚的花 岗岩一样。地震后的灾区也仍然矗立着的烟窗和震不倒的平房墙体,是因为没有楼板同样的 冲击原理,仅靠自重与震波上下垂直负荷,是不会垮倒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实用的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由墙体、预制板组成的墙体结构,其特点是墙体的顶部 与预制板之间设置至少二条斜充杆,使预制板在两端墙体支撑外,设有斜充杆作为支撑。本技术解除垮塌要害,在墙体四角安置斜充杆,便每块楼板由两端托点增为四个斜 向托点,瞬间的巨大力向转到墙体心柱受托,楼板安稳了,不会垮倒。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之一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之二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l、 2可知,本技术由墙体l、预制板2组成,其特点是墙体1的顶部与预制板2 之间设置至少二条斜充杆3,使预制板2在两端墙体1支撑外,设有斜充杆3作为支撑。本技术所述的斜充杆3两端设置在墙体1中部,每面墙体1上设置二根斜充杆3,每块 预制板在悬空处有四个斜向托点。所述的斜充杆3包括直杆31、连接端32、固定端33,其中 直杆31两端为环状连接端32,固定端33为一钢纤;钢纤钉进墙体l后,环状连接端32套固在 钢纤上,即将斜充杆3固定。所述的墙体l为空心砌块砖,斜充杆3固定端33的钢纤即固定在 墙体l的空心处。本技术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思想的前题下,本领域中工程技术人 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实 用新型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权利要求1.一种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由墙体(1)、预制板(2)组成,其特征在于墙体(1)的顶部与预制板(2)之间设置至少二条斜充杆(3),使预制板(2)在两端墙体(1)支撑外,设有斜充杆(3)作为支撑。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指一种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本技术由墙体、预制板组成,其特点是墙体的顶部与预制板之间设置至少二条斜充杆,使预制板在两端墙体支撑外,设有斜充杆作为支撑。本技术解除垮塌要害,在墙体四角安置斜充杆,便每块楼板由两端托点增为四个斜向托点,瞬间的巨大力向转到墙体心柱受托,楼板安稳了,不会垮倒。文档编号E04B1/98GK201217860SQ20082030141公开日2009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日专利技术者段志义, 段炼山 申请人:段炼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震斜充杆墙体结构,由墙体(1)、预制板(2)组成,其特征在于:墙体(1)的顶部与预制板(2)之间设置至少二条斜充杆(3),使预制板(2)在两端墙体(1)支撑外,设有斜充杆(3)作为支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义段炼山
申请(专利权)人:段炼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