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的砌块模具及利用其压制成型砌块的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新型墙体材料主要分为砖、砌块、板材三类。砌块类主要有普通混凝土砌块、轻质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石膏砌块、粉煤灰砌块、烧结空心砌块等。砌块的力学性能主要有受压性能、受剪性能、受拉性能、受弯性能,砌块结构房屋一般情况下只需考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因此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对于提高砌体抗震能力起到关键作用。具有栓孔结构的砌块砌筑出的墙体具有优良的抗剪强度等好的力学性能,栓孔结构由砌块凸出的栓接部件与通孔组成,砌筑时墙体每一块砌块的栓接部件伸出通孔外部分插入上层相邻两砌块的通孔内,使砌块之间相互约束固定,使墙体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并且砌块结构坚固,便于建筑施工、制造,使用范围广。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具有优良的抗剪强度,但是传统的模具很难制备出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提供一种模具用于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砌块成为重中之重。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模具很难制备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挤压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所述砌块模具由至少一个模具单元水平排列组合而成,所述模具单元包括: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表面上的模箱; 设置在所述模箱里的模芯单元;及插设在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模箱的内壁无缝贴合,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或者“田”字形压头;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和第二竖向模芯;所述“日”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所述纵肋与前壁、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砌块模具,其特征在于,用于挤压成型具有凸出栓接部件的抗震防裂砌块,所述砌块模具由至少一个模具单元水平排列组合而成,所述模具单元包括:
托板,所述托板的上表面为一个平面;
设置在所述托板上表面上的模箱;
设置在所述模箱里的模芯单元;及
插设在所述模箱和模芯单元之间的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的外壁与所述模箱的内壁无缝贴合,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或者“田”字形压头;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日”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和第二竖向模芯;所述“日”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所述纵肋与前壁、后壁、左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第一孔,所述纵肋与前壁、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二竖向模芯的第二孔,所述第一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或者所述第一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所述“日”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所述下层挤压面为一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分别与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与所述“日”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所述第一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二挤压面、“日”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分别形成收容所述栓接部件的收容腔;
当所述带有竖向孔结构的压头为“田”字形压头时,所述模芯单元包括第一竖向模芯、第二竖向模芯、第三竖向模芯和第四竖向模芯,所述“田”字形压头具有前壁、后壁、左壁、右壁、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纵肋、及连接所述左壁和右壁的横肋,所述纵肋、横肋、左壁、后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第一孔,所述纵肋、横肋、后壁、右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二竖向模芯的第二孔,所述纵肋、横肋、右壁、前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三竖向模芯的第三孔,所述纵肋、横肋、左壁、前壁围合形成收容所述第四竖向模芯的第四孔,所述第一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三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所述第四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或者所述第一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挤压面,所述第二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挤压面,所述第三孔的左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三挤压面,所述第四孔的右半侧靠近所述托板的一端设有第四挤压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无缝附着在各自所在孔内的壁上并且朝下方,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各自附着壁的竖向垂直截面呈阶梯形;所述“田”字形压头的下端底面为下层挤压面,所述下层挤压面为一个平面,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分别与所述下层挤压面的垂直距离皆小于挤压成型砌块状态时下层挤压面与托板上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所述第一挤压面、第二挤压面、第三挤压面、第四挤压面在水平左右方向上的最大长度分别小于各自所在孔的下端底面左右方向长度的1/2;所述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分别与所述“田”字形压头的内壁无缝贴合,且所述第一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一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二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二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三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三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所述第四挤压面、“田”字形压头的内壁与第四竖向模芯的外壁围合,...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