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452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包括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的螺旋导线,所述螺旋导线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螺旋导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一端内侧靠近螺旋导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套管内部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旋导线靠近连接板的一端插设在通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能够避免螺旋导线缠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
技术介绍
与20世纪80年代设计、建造的一核不同,二核常规岛电动头全部采用ROTORK公司20世纪90年代新推进的IQ系列智能型电动头。IQ系列电动头卡件第一代主要包括就地输入板、远控输入板、主板、继电器板、电源板、位置反馈板、计数板,IQ系列电动头卡件第二代主要包括就地输入板、远控输入板、主板、电源板、计数板。它们是大亚湾和岭澳一期核电站厂发电机定子冷却水系统装置中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到整个保护系统的性能,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又直接影响到整个厂用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所以应尽可能的避免因卡件元器件性能不稳定导致的突发故障、信号插接口和端子排在恶劣工况下的突发性故障、卡件接插口和接插端子排的长期运行的自然老化导致的渐进性故障、卡件元器件在各种不可遇见的输入信号组合下出现的不适应现象等问题的发生。因此,亟需建立以逆变器、电动头、CCM(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能力成熟度模型)卡件拷机试验与故障诊断软硬件平台为基础的卡件拷机试验与故障诊断检测线,具备新卡件性能检测、旧卡件老化程度检测、故障卡件诊断、在线监视、数据分析管理功能。卡件拷机和故障诊断平台不同于一般的过程仿真系统,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综合系统,所涉及理论知识十分复杂,在国内外尚无成型系统可以参照,需要多专业、多学科、多领域专家的密切合作方能成功。在目前研发卡件检测流水线时,需要接220VAC电源、车间满足防静电、多块卡件同时拷机检测、卡件拷机应具备温度、湿度可调的测试箱或测试环境、应具备7天X24小时不间断拷机能力、记录拷机实时状态和数据等多种要求。考虑到以上各种因素,人工操作实现检测相当麻烦,因此在建立检测线时,就需要智能机器人替代人工自动化在线检测。而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常用的方法是将传输电信号的导线设置在元件的外部,同时位于伸缩元件的关节处设置足够长的一端,以满足执行伸缩动作的元件在伸长时导线逐渐伸直而不被拉断;由于设置在伸缩元件外部的导线在所述伸缩元件未伸出到最长状态时处于卷曲状态,容易干扰周围的其他元件的动作,增加了结构的复杂度,使得机构的空间利用率下降,增加了机构的整体体积,影响测试效果。为此专利CN205290970U公开了一种位移传输机构和智能机器人,将导线设置为螺旋结构安装在套管内,虽然能够减小了机构的整体体积,但多次使用后螺旋导线容易缠绕,而且螺旋导线的两端容易磨损,降低了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容易缠绕,容易磨损,安全性低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包括套管和设置在套管内的螺旋导线,所述螺旋导线的外侧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与螺旋导线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的一端内侧靠近螺旋导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套管的内侧中部靠近螺旋导线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中心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远离固定板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套管内部远离固定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中心开设有通孔,所述螺旋导线靠近连接板的一端插设在通孔内。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侧壁与套管的内壁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套设在螺旋导线的一端,所述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套设在螺旋导线的另一端。优选的,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连接板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弹簧与螺旋导线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套管的一端固定设置固定板,在套管的中部活动设置连接板,在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设置弹簧,将弹簧设置在螺旋导线,并将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连接板连接,能够避免使用时螺旋导线缠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通过在螺旋导线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并将第一垫片、第二垫片分别与连接板、固定板连接,能够降低使用时的磨损,保证使用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方便使用,能够避免螺旋导线缠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的弹簧与螺旋导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套管1、第一垫片2、丝母3、固定板4、第二垫片5、弹簧6、螺旋导线7、连接板8、通孔9、螺母10、丝杆11、外套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包括套管1和设置在套管1内的螺旋导线7,螺旋导线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弹簧6与螺旋导线7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外套12,弹簧6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板4、连接板8固定连接,在螺旋导线7使用时,方便收缩,避免螺旋导线7缠绕,保证使用效果。弹簧6与螺旋导线7的外侧固定连接,套管1的一端内侧靠近螺旋导线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螺旋导线7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套管1的内侧中部靠近螺旋导线7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接板8,连接板8的侧壁与套管1的内壁活动连接,方便螺旋导线7收缩,避免螺旋导线7缠绕,保证使用的安全性。连接板8的中心开设有第二安装孔,螺旋导线7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安装孔内,套管1内部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母10,螺母10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1,丝杆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9,螺旋导线7靠近连接板8的一端插设在通孔9内,第一安装孔第二垫片5,第二垫片5套设在螺旋导线7的一端,第二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垫片2,第一垫片2套设在螺旋导线7的另一端。工作流程:本技术使用时,向套管1内拧动丝杆11,丝杆11带动连接板8在套管1内移动,同时弹簧6带动螺旋导线7收缩,当向套管1外拧动丝杆11时,弹簧6的作用下将螺旋导线7拉伸,能够避免螺旋导线7缠绕,提高使用的安全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包括套管(1)和设置在套管(1)内的螺旋导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线(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与螺旋导线(7)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的一端内侧靠近螺旋导线(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7)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套管(1)的内侧中部靠近螺旋导线(7)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中心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7)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套管(1)内部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9),所述螺旋导线(7)靠近连接板(8)的一端插设在通孔(9)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测试机器人的位移传输结构,包括套管(1)和设置在套管(1)内的螺旋导线(7),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线(7)的外侧套设有弹簧(6),所述弹簧(6)与螺旋导线(7)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套管(1)的一端内侧靠近螺旋导线(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的中心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7)的一端插设在第一安装孔内,所述套管(1)的内侧中部靠近螺旋导线(7)的另一端活动安装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中心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螺旋导线(7)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插设在第二安装孔内,所述套管(1)内部远离固定板(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螺母(10),所述螺母(10)内螺纹连接有丝杆(11),所述丝杆(11)的中心开设有通孔(9),所述螺旋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强袁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瑞莱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