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74466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电机、旋转杆、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一支杆、第一圆弧形齿板、第二旋转杆、第二支杆、第二圆弧形齿板、滑杆、滑套、第一齿板、第二齿板和连接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机械手和机械手托盘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使用者不能够调节机械手与机械手托盘的间距,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该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具备间距可调的优点,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减小了使用者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本技术涉及机械手
,具体为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
技术介绍
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机械设备运行时,其一些部件甚至其本身可进行不同形式的机械运动,机械设备由驱动装置、变速装置、传动装置、工作装置、制动装置、防护装置、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部分组成。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使用到机械手对零件进行加工,然而现有机械手和机械手托盘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使用者不能够调节机械手与机械手托盘的间距,给使用者带来不便,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增大了使用者的劳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具备间距可调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机械手和机械手托盘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使用者不能够调节机械手与机械手托盘的间距,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箱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至箱体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杆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一支杆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形齿板,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所述第二旋转杆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二支杆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弧形齿板,所述第一旋转杆和第二旋转杆的两端均与箱体活动连接,所述箱体的内腔且位于主动齿轮的前端竖向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套设有滑套,所述滑套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所述第一齿板的正表面与第一圆弧形齿板啮合,所述第二齿板的背表面与第二圆弧形齿板啮合,所述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左侧贯穿至箱体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机械手,所述箱体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机械手托盘。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的底部设置有灯罩。优选的,所述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远离滑套的一侧与箱体固定连接,位于箱体内腔底部的橡胶垫与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均接触。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优选的,所述壳体的左侧和箱体的右侧均开设有与电机输出轴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所述箱体的左侧开设有与连接杆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电机、旋转杆、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旋转杆、第一支杆、第一圆弧形齿板、第二旋转杆、第二支杆、第二圆弧形齿板、滑杆、滑套、第一齿板、第二齿板和连接杆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机械手和机械手托盘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使用者不能够调节机械手与机械手托盘的间距,给使用者带来不便的问题,该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具备间距可调的优点,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减小了使用者的劳动量。2、本技术通过照明灯的设置,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对工作台提供照明,使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机械手的运行状态,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通过橡胶垫的设置,避免第一齿板和第二齿板在升降过程中与箱体之间因硬性碰撞出现零件损坏的现象,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通过散热孔和过滤网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壳体的内腔进行散热,避免电机因温度过高出现损坏的现象,延长了电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体的主视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箱体的左视剖视图。图中:1、底座;2、箱体;3、支撑杆;4、壳体;5、电机;6、旋转杆;7、主动齿轮;8、第一从动齿轮;9、第二从动齿轮;10、第一旋转杆;11、第一支杆;12、第一圆弧形齿板;13、第二旋转杆;14、第二支杆;15、第二圆弧形齿板;16、滑杆;17、滑套;18、第一齿板;19、第二齿板;20、连接杆;21、机械手;22、机械手托盘;23、照明灯;24、橡胶垫;25、散热孔;26、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底座1,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2,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箱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4,壳体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至箱体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6,旋转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7,主动齿轮7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8和第二从动齿轮9,第一从动齿轮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10,第一旋转杆10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一支杆11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形齿板12,第二从动齿轮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3,第二旋转杆13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二支杆14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弧形齿板15,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13的两端均与箱体2活动连接,箱体2的内腔且位于主动齿轮7的前端竖向固定连接有滑杆16,滑杆16的表面套设有滑套17,滑套17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第一齿板18的正表面与第一圆弧形齿板12啮合,第二齿板19的背表面与第二圆弧形齿板15啮合,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连接杆20的左侧贯穿至箱体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机械手21,箱体2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机械手21配合使用的机械手托盘22。本技术中:支撑杆3底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照明灯23,照明灯23的底部设置有灯罩,通过照明灯23的设置,在光线较暗的情况下对工作台提供照明,使用者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实时观察机械手21的运行状态,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本技术中:滑杆16的顶部和底部均套设有橡胶垫24,橡胶垫24远离滑套17的一侧与箱体2固定连接,位于箱体2内腔底部的橡胶垫24与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均接触,通过橡胶垫24的设置,避免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在升降过程中与箱体2之间因硬性碰撞出现零件损坏的现象,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壳体4的右侧开设有散热孔25,散热孔25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过滤网26,通过散热孔25和过滤网26的配合使用,可以对壳体4的内腔进行散热,避免电机5因温度过高出现损坏的现象,延长了电机5的使用寿命。本技术中:壳体4的左侧和箱体2的右侧均开设有与电机5输出轴配合使用的第一通孔,箱体2的左侧开设有与连接杆20配合使用的第二通孔。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通过开启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旋转杆6转动,旋转杆6带动主动齿轮7转动,主动齿轮7带动第一从动齿轮8和第二从动齿轮9反向同步转动,第一从动齿轮8带动第一旋转杆10转动,第一旋转杆10通过第一支杆11带动第一圆弧形齿板12转动,第一圆弧形齿板12带动第一齿板18向上移动,第一齿板18带动连接杆20向上移动,进而达到了机械手21向上移动的效果,同时第二从动齿轮9带动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箱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至箱体(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6),所述旋转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7)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8)和第二从动齿轮(9),所述第一从动齿轮(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10),所述第一旋转杆(10)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一支杆(11)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形齿板(12),所述第二从动齿轮(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3),所述第二旋转杆(13)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二支杆(14)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弧形齿板(15),所述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13)的两端均与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箱体(2)的内腔且位于主动齿轮(7)的前端竖向固定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表面套设有滑套(17),所述滑套(17)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所述第一齿板(18)的正表面与第一圆弧形齿板(12)啮合,所述第二齿板(19)的背表面与第二圆弧形齿板(15)啮合,所述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0),所述连接杆(20)的左侧贯穿至箱体(2)的外侧并固定连接有机械手(21),所述箱体(2)左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机械手(21)配合使用的机械手托盘(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间距可调的机械手,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3),所述箱体(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壳体(4),所述壳体(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贯穿至箱体(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旋转杆(6),所述旋转杆(6)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7),所述主动齿轮(7)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啮合有第一从动齿轮(8)和第二从动齿轮(9),所述第一从动齿轮(8)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杆(10),所述第一旋转杆(10)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一支杆(11)固定连接有第一圆弧形齿板(12),所述第二从动齿轮(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杆(13),所述第二旋转杆(13)表面的左侧通过第二支杆(14)固定连接有第二圆弧形齿板(15),所述第一旋转杆(10)和第二旋转杆(13)的两端均与箱体(2)活动连接,所述箱体(2)的内腔且位于主动齿轮(7)的前端竖向固定连接有滑杆(16),所述滑杆(16)的表面套设有滑套(17),所述滑套(17)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齿板(18)和第二齿板(19),所述第一齿板(18)的正表面与第一圆弧形齿板(12)啮合,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市力松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