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物野外干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7008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8 0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菌物野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装置本体,所述干燥装置本体包括通过竖向轴铰接相连的加热底座、干燥盒和顶盖,所述加热底座内设置有与充电电池和温度调节器相连的热风机,加热底座侧面开设有进风口、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干燥盒底板为透风式结构,干燥盒内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一端与干燥盒内中心设置的立柱铰接相连、另一端与干燥盒侧壁滑动相连,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排汽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携带和及时干燥菌物标本,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能够分类容纳大量的菌物标本,同时还可以在野外行进时,实时观测菌物标本的干燥状况,干燥完毕及时取出,提高菌物野外收集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菌物野外干燥装置
本技术涉及标本干燥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菌物野外干燥装置。
技术介绍
菌物通常于长期阴雨天过后天气放晴的时候,在植被茂盛的地方生长。由于菌物子实体存活周期短,因此,采集人员必须争分夺秒地穿梭在丛林中,赶在子实体衰老前采集。当标本采集量较大的时候,需要连续采集数日。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一般在白天采集结束后,夜晚在营地干燥箱内对标本进行干燥。这种干燥方式会带来诸多不利因素:首先,由于收集的标本较多,放置在一起时不仅容易混淆,而且容易因碰撞和挤压发生损坏;其次,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容易导致部分菌物发生腐烂变质;再次,不同种类的菌物含水量并不相同,放在一起在干燥箱中干燥一通宵,温度和时间不易把握,容易出现干燥不足和干燥过度两种情况,菌物干燥不足则出现霉变生虫,干燥过度则出现形变,甚至破碎。可见,不适宜的干燥均使标本失去研究和保藏价值。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目前出现了一些小型便携式干燥装置。如申请号为201620445831.4的技术专利,包括两个干燥用的槽体,菌物放置在同一个槽体里干燥,在野外行走时,槽体难免摇晃,而菌物质软,相互挤压,损毁严重,无法鉴别,失去研究和保存价值。或者简单地采用盛装干燥硅胶的小塑料袋对菌物标本进行干燥,由于需要频繁更换吸水后的硅胶,因此,使用并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菌物野外干燥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现有菌物干燥方式不能满足标本采集要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述的菌物野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装置本体,所述干燥装置本体包括通过竖向轴铰接相连的加热底座、干燥盒和顶盖,所述加热底座内设置有与充电电池和温度调节器相连的热风机,加热底座侧面开设有进风口、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干燥盒底板为透风式结构,干燥盒内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一端与干燥盒内中心设置的立柱铰接相连、另一端与干燥盒侧壁滑动相连,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排汽孔。为了便于观察标本干燥情况,所述干燥盒、顶盖由透明材质制成;为了增加装载量,干燥盒至少为一个,而顶盖为一个。为了加强干燥效果,在所述顶盖中心设置有凸起结构,所述排汽孔沿所述凸起结构的侧面开设。为了减少热损失,所述加热底座、干燥盒和顶盖的接触面上设置有密封条。为了便于携带,所述加热底座、干燥盒和顶盖外侧环绕设置有卡扣连接的手提架。本技术提供的菌物野外干燥装置,结构简单、实用,便于携带和及时干燥菌物标本,具有较高的空间利用率,能够分类容纳大量的菌物标本,同时还可以在野外行进时,实时观测菌物标本的干燥状况,干燥完毕及时取出,提高菌物野外收集工作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干燥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菌物野外干燥装置,包括由加热底座1、两个干燥盒2和一个顶盖3组成的干燥装置本体。上述加热底座1、干燥盒2和顶盖3通过竖向轴4铰接相连,干燥盒2和顶盖3可方便地绕竖向轴4旋转,当两者相互交错时,放入或取出菌物。当三者上下叠合形成竖直柱状体后,在加热底座1、干燥盒2和顶盖3外侧加装由底托、侧边条、顶部提拉环及连接卡扣5组成的手提架6,该手提架6不仅便于携带,而且能够对加热底座1、干燥盒2和顶盖3起定位加固作用。加热底座1内设置有与充电电池7和温度调节器8相连的热风机9,加热底座1侧面开设有进风口、顶部开设有出风口;而干燥盒2底板为透风式结构,可直接采用网格板或在底板上开设通孔,便于热风进入干燥盒2内,对菌物进行干燥,菌物干燥后产生的水汽则通过顶盖3上开设的排汽孔排出。为了便于观察菌物干燥情况,干燥盒2和顶盖3均采用透明材质;为了增加热风停留时间,使热风充满整个干燥盒2内腔,避免出现干燥死角影响干燥效果,在顶盖3中心设置凸起结构,并沿凸起结构侧面开设排汽孔;同时,在加热底座1、干燥盒2和顶盖3的接触面上设置密封条,防止热风或热蒸汽从接缝处泄露,进一步减少热损失。为了对不同菌物进行分类干燥,在干燥盒2内设置有多个柔性材料制成的竖向隔板10;进一步地,该竖向隔板10一端与干燥盒2中心设置的立柱11铰接相连、另一端与干燥盒2侧壁滑动相连,使竖向隔板的10位置可调,从而可以根据菌物体积大小调节相邻竖向隔板10和盒体侧壁形成的扇形空间的大小,避免菌物受到挤压碰撞产生损坏。此外,可以根据干燥量增加或减少竖向隔板10和干燥盒2的数量。使用前,对充电电池7充电,使干燥装置具有充足的电量。使用时,打开手提架6的卡扣5,旋开顶盖3和/或干燥盒2,将采集到的单株或一簇菌物经过表面清理后放置在干燥盒2的扇形空间内,根据菌物体积调节竖向隔板10至合适的位置,并用少许脱脂棉填充空隙,固定菌物,减少摩擦。之后,旋上顶盖3和/或干燥盒2,加装手提架6,并扣紧卡扣5。接着,打开加热底座1的电源开关,通过温度调节器8将热风调至适当温度,根据菌物大小和干湿程度确定适当的干燥时间,并通过干燥盒2侧壁或顶盖3观察菌物干燥情况,一旦干燥完毕即可及时取出。取出后的干燥标本需用隔水性好的纸逐份包裹,然后用自封袋密封标记保存,并注意防水防压。为避免虫蛀,将干燥标本带回实验室并置于低温冰箱冷冻l~2周后,再进行存放。使用本技术对菌物进行干燥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可以对每一个菌物进行独立收纳干燥,避免相互挤压损毁,扇形设计节约空间,能同时容纳大量的菌物,空间利用率高;2.本技术可以在野外实时观察菌物的干燥进度,已干燥完毕的菌物可以及时取出保存,避免过度烘烤;3.本技术设计简约,野外工作时不仅便于携带,而且还可以方便地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菌物野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本体包括通过竖向轴铰接相连的加热底座、干燥盒和顶盖,所述加热底座内设置有与充电电池和温度调节器相连的热风机,加热底座侧面开设有进风口、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干燥盒底板为透风式结构,干燥盒内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一端与干燥盒内中心设置的立柱铰接相连、另一端与干燥盒侧壁滑动相连;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排汽孔;所述干燥盒、顶盖由透明材质制成,干燥盒至少为一个,顶盖为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菌物野外干燥装置,包括干燥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装置本体包括通过竖向轴铰接相连的加热底座、干燥盒和顶盖,所述加热底座内设置有与充电电池和温度调节器相连的热风机,加热底座侧面开设有进风口、顶部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干燥盒底板为透风式结构,干燥盒内设置有多个竖向隔板,所述竖向隔板一端与干燥盒内中心设置的立柱铰接相连、另一端与干燥盒侧壁滑动相连;所述顶盖上开设有排汽孔;所述干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尽哲耿立陈颐辉张燕黄雅琴王德芝马俊义茹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农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