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对于汽车的后侧围来说,主要承受的力来自于后轮减震器施加的向上的力以及后背门开启过程产生的向下的力。为有效分解减震器产生的力,需要将从后轮减震器传过来的力传递到C柱(D柱)的封闭空腔内;为有效分解后背门开启过程中产生的力,需要将掀背门产生的力通过顶盖后横梁传递到D柱进行分解和吸收。在汽车的后侧围中,一般侧围外板与D柱上外板、D柱上内板之间通过三层焊焊接,C-D柱之间的后侧围结构主要依靠C柱和D柱来支撑,以保证后侧围结构的强度。但由于MPV造型的设计要求,侧围外板需要与后侧围内板焊接,而非与D柱焊接,此时后侧围的结构强度就主要依赖于侧围内板本身的结构。对于MPV,由于其车身后端C-D柱之间跨距较长,后侧围内板需要足够的钣金厚度和截面才能保证整个后侧围的强度,如此则导致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限制汽车的设计。而如果后侧围内板结构较弱,就会导致后侧围的整体结构强度不足。此外,当汽车的后轮减震器安装在后轮罩上时,后减震器安装点的刚度也依赖于后侧围内板。如果上车体结构较弱,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侧围外板、后侧围内板、D柱上外板和D柱上内板,所述D柱上外板和D柱上内板的两侧分别对接形成第一联结边和第二联结边,所述第二联结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后侧围外板连接形成第三联结边;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侧围外板之间设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联结边和第三联结边,所述内板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后侧围外板、后侧围内板、D柱上外板和D柱上内板,所述D柱上外板和D柱上内板的两侧分别对接形成第一联结边和第二联结边,所述第二联结边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一侧连接,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另一侧与所述后侧围外板连接形成第三联结边;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后侧围外板之间设有内板加强板,所述内板加强板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联结边和第三联结边,所述内板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内板之间形成第一腔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加强板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汽车的Y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结边的一端沿汽车的Y向延伸,所述第三联结边的另一端沿汽车的Z向朝下延伸。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侧围加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联结边的一端沿汽车的Y向延伸,所述第三联结边的另一端沿汽车的X向朝后延伸并沿汽车的Z向朝下延伸。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永国,陈宗明,包键,李玉洁,张志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