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6402 阅读:3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先搭建内模支撑架;然后采用三维波纹钢板搭建拱形内模,同时在拱形虚拟圆心方向搭建辐条式斜支撑;在拱形内模外部的两侧底层开始同时搭建外模,然后使用泵车进行双侧对称浇筑;底层的外模搭建完成后,沿着拱形内模往上搭建下一层外模,同时监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浇筑连续进行,直至整个库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时,在该过程中监测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对其及时拆模;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然后覆盖无纺布并加装自动喷淋装置,进行混凝土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能有效减少其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纹及其内应力,大大提高库体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型建筑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 凝土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科技和施工技术的发展,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 越来越多,由于其跨度大、高度高,所以其所需技术含量也高,在实际施工中 的实施难度很大,其结构表面容易产生多裂纹,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质量及其 使用寿命,造成安全隐患。目前虽然有多种用于减少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纹的方法,但这些方法 所适用的大跨度混凝土结构多为纵向长度较小的混凝土结构。对于一体式的大 跨度拱形混凝土结构,尤其是纵向长度也很大的大跨度拱形库体来说,目前还 没有能有效消除其混凝土结构内应力及其表面裂纹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 凝土施工工艺,该工艺能有效减少其混凝土结构表面裂纹及其内应力,大大提 高库体的施工质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包 括以下步骤(1) 搭建内模支撑架;(2) 采用三维波纹钢板搭建拱形内模,同时在拱形虚拟圆心方向搭建辐条式斜支撑;(3) 在拱形内模外部的两侧底层开始同时搭建最病层外模,然后根据设 计的浇筑时间确定浇筑速度,使用泵车进行双侧对称浇筑;(4) 沿底层外模往上搭建下一层外模;同时监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 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3(5) 循环进行步骤(4),逐层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逐层浇筑连续进行, 直至整个库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时,在该过程中监测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 间并对其及时拆模;(6) 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然后覆盖无纺布并加装自动喷 淋装置,进行混凝土养护。所述搭建辐条式斜支撑时,在拱形径向中心线两边30 45°范围内,其辐条式斜支撑的钢筋搭建密度大于拱形其它位置。所述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浇筑均沿着拱形内模两侧纵向单向前进。 所述外模搭建时,两侧外模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50mm。 浇筑时使用两台泵车在拱形内模两外侧同步进行,同时施工现场需备有一台以上的备用泵车。所述混凝土为加有钢纤维的混凝土。所述钢纤维投进混凝土时采用震动筛进行有序投放,保证钢纤维均匀分布。其中,混凝土加入钢纤维弥补了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增强、 增韧与阻裂作用。其机理表现为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钢纤维互相交叉,减 少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縮和沉降收縮;在终凝之后,钢纤维以针状骨料形式存在 于水泥桨中,因而水泥水化的产物附着在钢纤维周围,这就减少了水泥水化硬 化过程中形成的微裂缝,提高了水泥石的结构强度;当混凝土结构受力超过其 所能承受的拉应力而发生微裂时,混凝土结构的基体通过界面粘结力,将荷载 传递给钢纤维,钢纤维与混凝土结构的基体作为整体共同承担荷载,使混凝土 结构的初裂荷载提高,同时限制裂缝的开展,推迟新裂缝的出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本专利技术施工安全,操作简单,通过该工艺实现的拱形库体表面质量 好,且有效消除库体内应力,保证了施工质量。(2)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弥补了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缺陷, 对混凝土具有增强、增韧与阻裂的作用。(3) 本专利技术对拱形内模设置辐条式斜支撑,大大降低了在混凝土浇筑过 程中拱形内模的形变,可以将拱高最大形变由几十厘米降至几毫米,从而有效 改善成型后库体的表面质量,减少表面裂纹,降低内应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过程中库体截面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 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本专利技术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施工过程中库体截面的结 构如图1所示,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 搭建内模支撑架l;(2) 采用三维波纹钢板搭建拱形内模2,同时在拱形虚拟圆心方向搭建 辐条式斜支撑3;(3) 在拱形内模2外部的两侧底层开始同时搭建最底层的外模3,然后 根据设计的浇筑时间确定浇筑速度,使用泵车进行双侧对称浇筑;(4) 沿底层外模往上搭建下一层外模;同时监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 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5) 循环进行步骤(4),逐层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逐层浇筑连续进行, 直至整个库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时,在该过程中监测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 间并对其及时拆模;(6) 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然后覆盖无纺布并加装自动喷 淋装置,进行混凝土养护。其中,搭建辐条式斜支撑时,在拱形径向中心线两边30 45°范围内, 其辐条式斜支撑的钢筋搭建密度大于拱形其它位置。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浇筑均沿着拱形内模两侧纵向单向前进。外模搭建时,两侧外模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50mm。浇筑时使用两台泵车在拱形内模两外侧同步进行,同时施工现场需备有一 台以上的备用泵车。混凝土为加有钢纤维的混凝土 。钢纤维投进混凝土时采用震动筛进行有序投放,保证钢纤维均匀分布。 其中,混凝土加入钢纤维弥补了混凝土本身固有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增强、 增韧与阻裂作用。其机理表现为混凝土在初凝过程中,钢纤维互相交叉,减5少了混凝土的塑性收縮和沉降收縮;在终凝之后,钢纤维以针状骨料形式存在 于水泥浆中,因而水泥水化的产物附着在钢纤维周围,这就减少了水泥水化硬 化过程中形成的微裂缝,提高了水泥石的结构强度;当混凝土结构受力超过其 所能承受的拉应力而发生微裂时,混凝土结构的基体通过界面粘结力,将荷载 传递给钢纤维,钢纤维与混凝土结构的基体作为整体共同承担荷载,使混凝土 结构的初裂荷载提高,同时限制裂缝的开展,推迟新裂缝的出现。如上所述,便可较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
技术实现思路
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都为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搭建内模支撑架;(2)采用三维波纹钢板搭建拱形内模,同时在拱形虚拟圆心方向搭建辐条式斜支撑;(3)在拱形内模外部的两侧底层开始同时搭建最底层外模,然后根据设计的浇筑时间确定浇筑速度,使用泵车进行双侧对称浇筑;(4)沿底层外模往上搭建下一层外模;同时监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5)循环进行步骤(4),逐层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逐层浇筑连续进行,直至整个库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时,在该过程中监测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对其及时拆模;(6)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然后覆盖无纺布并加装自动喷淋装置,进行混凝土养护。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搭建辐条式斜支撑时,在拱形径向中心线两边30 45°范围内,其辐条 式斜支 撑的钢筋搭建密度大于拱形其它位置。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浇筑均沿着拱形内模两侧纵向单向前进。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模搭建时,两侧外模的高度差小于或等于50mm。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混凝土为加有钢纤维的混凝土。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钢纤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跨度拱形库体混凝土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搭建内模支撑架; (2)采用三维波纹钢板搭建拱形内模,同时在拱形虚拟圆心方向搭建辐条式斜支撑; (3)在拱形内模外部的两侧底层开始同时搭建最底层外模,然后 根据设计的浇筑时间确定浇筑速度,使用泵车进行双侧对称浇筑; (4)沿底层外模往上搭建下一层外模;同时监测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初凝之前进行下一层混凝土的浇筑; (5)循环进行步骤(4),逐层外模的搭建和泵车的逐层浇筑连续进行 ,直至整个库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同时,在该过程中监测已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并对其及时拆模; (6)拆模后,在混凝土表面喷涂养护剂,然后覆盖无纺布并加装自动喷淋装置,进行混凝土养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茂光王予东王军姚开富胡计兰李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空军工程建设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