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664000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7 22: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所述系统包括液态熔渣引流系统、液态熔渣缓冲系统、液态熔渣粒化及换热系统、渣粒输送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液态熔渣引流系统包括渣沟、挡板及出渣口;液态熔渣缓冲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渣包组成,渣包包括包体、包盖、落渣管、塞棒等结构;液态熔渣粒化与换热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粒化与换热系统组成,粒化与换热模块呈单排或多排并列布置,分别由粒化仓、离心粒化器、移动床及排渣装置组成;渣粒输送系统包括耐温输送皮带和缓冲料仓;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除尘器、余热锅炉、二次除尘器、排气风机和烟囱。该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液态熔渣的粒化及余热回收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与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炉渣余热回收
,特别涉及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的钢铁生产国,钢铁产量已连续17年保持世界第一。2014年中国生铁产量达到7.11亿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0%,在冶炼生铁的过程中同时会产生蕴含巨大热量的高炉渣。高炉渣的出炉温度一般在1400~1550℃之间,每吨渣含(1260~1880)×103kJ的显热,相当于60kg标准煤。在我国现有的炼铁技术下,每生产1吨生铁副产0.3吨高炉渣,以目前我国生铁产量7.11亿吨进行计算,可折合产生2.13亿吨以上的高炉渣,其显热量相当于1278万吨标准煤。干渣坑冷却法和水冲渣法是目前我国最常见的高炉渣处理方法。干渣坑冷却法将高温的液态熔渣直接排入干渣坑空冷,辅助水冷。该法降温时产生大量水蒸气,同时释放出大量的H2S和SO2气体,腐蚀建筑、破坏设备和恶化工作环境,一般只在事故处理时使用该法。我国90%的高炉渣都采用水冲渣法处理。水冲渣法是指利用低温的冷却水直接与高温的液态熔渣混合,使得液态熔渣温度迅速降低并形成玻璃体态炉渣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液态熔渣粒化与换热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液态熔渣粒化与换热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粒化与换热系统组成;所述粒化与换热系统包括粒化仓(7)、离心粒化器(8)、移动床(9)及排渣装置;粒化仓内表面布置有受热面,粒化仓顶部设有开口,落渣管(5)从该开口伸入至位于粒化仓(7)内的离心粒化器(8)上方;离心粒化器的旁侧设有送风管道(11),离心粒化器(8)与送风管道(11)间形成环形风口(12);移动床(9)位于粒化仓(7)下部,移动床(9)内表面布置有受热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所述一种高温液态熔渣干式离心粒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液态熔渣粒化与换热系统及余热回收系统;液态熔渣粒化与换热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粒化与换热系统组成;所述粒化与换热系统包括粒化仓(7)、离心粒化器(8)、移动床(9)及排渣装置;粒化仓内表面布置有受热面,粒化仓顶部设有开口,落渣管(5)从该开口伸入至位于粒化仓(7)内的离心粒化器(8)上方;离心粒化器的旁侧设有送风管道(11),离心粒化器(8)与送风管道(11)间形成环形风口(12);移动床(9)位于粒化仓(7)下部,移动床(9)内表面布置有受热面,顶部或侧面设有出风口(13),底部设有进风装置;排渣装置位于进风装置下方;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一次除尘器(15)、余热锅炉(16)、二次除尘器(17)、排气风机(18)和烟囱(19);一次除尘器连接各移动床出风口的汇集风道(20);还包括液态熔渣引流系统和液态熔渣缓冲系统;液态熔渣引流系统包括渣沟(1)、挡板及出渣口(2);渣沟进口与高炉排渣口直接相连,渣沟出口位于熔渣缓冲系统进口上方;挡板位于渣沟底部;渣沟有一个或多个出渣口(2);液态熔渣缓冲系统由一个或多个独立的渣包组成;所述渣包包括包体(3)、包盖(4)、落渣管(5)及塞棒(6);落渣管(5)位于渣包底部;渣包有一个或多个落渣管(5),塞棒(6)位于对应落渣管(5)上方,用于控制落渣流量或者密封落渣管(5);所述塞棒(6)由金属内管(37)和金属外管(38)套装组成,两管之间由连接肋(39)相接,形成中空布置,棒头(40)为锥形结构或者圆形结构;金属内管(37)的下端口与金属外管(38)相连通,金属外管(38)下端密封,上端设有塞棒冷风出口(42);金属内管(37)上部设有塞棒冷风进口(41);冷风由塞棒冷风进口(41)进入金属内管(37),由金属内管(37)和金属外管(38)之间经塞棒冷风出口(42)流出,对金属外管(38)壁面进行冷却;金属外管(38)的外壁通过拉钩以及销钉固定有隔热材料或者喷涂有防腐蚀涂层;所述进风装置包括位于移动床底部的布风装置、移动床外侧底部的风道(25)以及鼓风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树众孟海鱼陈林于鹏飞吴志强张忠清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陕西万丰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