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4862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21:05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设置于端子模组外的主铁壳,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主铁壳进一步包括第一铁壳及第二铁壳,第一铁壳包括形成有收容腔的第一筒部及位于第一筒部前端并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挡壁,第二铁壳固持于第一挡壁的前端并形成与第一开口连通的对接腔,基座收容于收容腔,基座的前端向前抵持于第一挡壁的后表面,舌板向前穿过第一开口以突伸入所述对接腔,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es a terminal module, a main iron shell outside the terminal module, a terminal module including an insulating body and several conductive terminals fixed on the insulating body, an insulating body including a base and a tongue plate extending forward from the base, a main iron shell further comprising a first iron shell and a second iron shell, and a first iron shell comprising a formation. The first barrel with a receiving chamber and the first retaining wall with a first opening are fix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barrel. The second iron shell is fixed at the front end of the first retaining wall and forms a docking chamber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opening. The base is accommodated in the receiving chamber. The front end of the base is held forward against the back surface of the first retaining wall, and the tongue plate passes forward through the first opening. A better waterproof effect can be achieved by protruding into the docking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可以正向或反向对接的具有防水功能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照2015年4月22日公开的第CN104538781A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揭示具有套设于绝缘本体外的无缝的屏蔽外壳,而屏蔽外壳的内侧表面成平滑表面,容易使屏蔽外壳尾部填充形成防水胶块时,凝固前的液态胶可能从绝缘本体与屏蔽外壳之间的缝隙处流入屏蔽外壳前端的对接腔,并且屏蔽外壳的前端的对接腔和尾部空间并未形成相对隔绝的两个部分,当防水胶块老化松动时容易令外部液体从缝隙处通过尾部进入电子设备内,防水效果较差。在现有技术中,可以令屏蔽外壳为金属粉末射出成型而令屏蔽外壳内壁形成有一环壁向后抵持于绝缘本体基座的前端面,从而令屏蔽外壳前端的对接腔与尾部的空间形成相对隔绝的两部分,但是结构较复杂且制造成本较高。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且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设置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主铁壳,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第一铁壳及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包括形成有收容腔的第一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筒部前端并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挡壁,所述第二铁壳固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前端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对接腔,所述基座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基座的前端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后表面,所述舌板向前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突伸入所述对接腔。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基座和舌板的台阶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边缘抵持于所述台阶部的周侧设有的环面。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二铁壳包括第二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筒部后端并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侧边缘均紧密地抵持于所述环面上。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通过焊接方式形成一围绕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周边的封闭的焊接区域。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与所述台阶部之间的缝隙的弹性密封圈。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主铁壳上的副铁壳,所述副铁壳具有与所述第一铁壳和第二壳体的两侧焊接固定的侧翼。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副铁壳进一步包括主体部、后盖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和后盖部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上壁及自所述上壁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侧壁,所述后盖部包括上板及自所述上板两侧向下延伸的两个侧板,所述两个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筒部的两侧焊接固定,所述两个侧板的前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筒部的两侧焊接固定,所述两个侧壁与两个侧板共同形成所述侧翼。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所述收容腔内于所述基座的周侧设有抵靠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后表面的防水胶板,所述防水胶板由液态绝缘材料填充入所述收容腔内后凝固而形成的。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第一步骤,提供一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第二步骤,提供主铁壳,所述主铁壳包括无缝抽引形成的第一铁壳及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包括形成有收容腔的第一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筒部前端并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挡壁,令所述第二铁壳固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前端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第二开口及对接腔;第三步骤,将所述端子模组自第一铁壳向第二铁壳装入,令所述舌板穿过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以突伸入对接腔,此时,所述基座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后表面。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制造方法,在所述第一步骤中,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形成于连接所述基座和舌板之间的台阶部;在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第二铁壳包括第二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筒部后端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二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挡壁上,令所述第一开口及所述第二开口截面大小与所述台阶部的截面大小相同,令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通过焊接方式形成一围绕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周边的封闭的焊接区域以令第一铁壳和第二铁壳固定在一起;在第三步骤中,令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侧边缘均紧密地抵持于所述台阶部的周侧设有的环面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分别抽引成型的所述第一铁壳和第二铁壳之间焊接密封贴合,可以防止外部液体渗入电子设备中,结构简单易于制造,成本较低;所述第一铁壳和第二铁壳之间还形成相对隔绝的对接腔和收容腔,防止外部液体流入收容腔,亦可防止形成所述防水胶板的液态防水胶液从收容腔流入对接腔中,并且收容腔填充形成防水胶板而令所述电连接器可以达到更好的防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自另一方向看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4是图3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主铁壳的立体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进一步分解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7是图6所示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9是图8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沿图1的A-A线的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自前向后看的正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电连接器100端子模组200绝缘本体21基座210前端面211前段部212后段部213舌板220凹槽221台阶部230环面231上端座24第一基座241第一舌板242下端座25第二基座251第二舌板252绝缘体26第三基座261第三舌板262导电端子30接触部301固持部302搭接部3021焊接部303上排端子31下排端子32接地端子33金属屏蔽片4板体41凸部411凹部412焊接脚42主铁壳50第一铁壳51第一筒部511收容腔5110后端口5111第一挡壁512第一开口513第二铁壳52第二筒部521对接腔5210对接口5211第二挡壁522第二开口523副铁壳6主体部61上壁611侧壁612固持脚6121连接部62后盖部63上板631侧板632后板633侧翼64防水胶板7焊接区域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1介绍本专利技术电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定义所述电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接的端口为前端。界定插接方向为前后方向。定义分别垂直于前后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宽度方向为横向方向。请参照图1至图1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100,设置于一电路板(未图示)上。所述电连接器100包括端子模组200、设置于所述端子模组200外的主铁壳50、封堵主铁壳50尾部的防水胶板7及设置于所述主铁壳50外的副铁壳6。请参照图1至图4及图6至图10所示,所述端子模组200包括绝缘本体21、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21内的两排导电端子30及设置于所述两排导电端子30之间的金属屏蔽片4。请参照图6至图10所示,所述绝缘本体21包括基座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设置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主铁壳,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第一铁壳及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包括形成有收容腔的第一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筒部前端并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挡壁,所述第二铁壳固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前端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对接腔,所述基座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基座的前端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后表面,所述舌板向前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突伸入所述对接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设置于所述端子模组外的主铁壳,所述端子模组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及自所述基座向前延伸的舌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铁壳进一步包括第一铁壳及第二铁壳,所述第一铁壳包括形成有收容腔的第一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筒部前端并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挡壁,所述第二铁壳固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前端并形成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的对接腔,所述基座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基座的前端向前抵持于所述第一挡壁的后表面,所述舌板向前穿过所述第一开口以突伸入所述对接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连接所述基座和舌板的台阶部,所述第一开口的内侧边缘抵持于所述台阶部的周侧设有的环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铁壳包括第二筒部及位于所述第二筒部后端并具有第二开口的第二挡壁,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通过焊接固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连通,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内侧边缘均紧密地抵持于所述环面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的大小相同,所述第一挡壁和第二挡壁通过焊接方式形成一围绕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周边的封闭的焊接区域。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一个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及第二开口与所述台阶部之间的缝隙的弹性密封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固持于所述主铁壳上的副铁壳,所述副铁壳具有与所述第一铁壳和第二壳体的两侧焊接固定的侧翼。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铁壳进一步包括主体部、后盖部及连接所述主体部和后盖部的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包括上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张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