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钦专利>正文

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4492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包括:一器壳内充填一油液,该油液中配置有一个以上的动力控制盘组,该控制盘组的一入力轴上固设有一叶泵,该控制盘组朝向该叶泵的一侧形成相互连通的一油液入口及一油液出口,该器壳内配置有固定套筒,该叶泵坐落于该固定套筒内,该固定套筒外侧滑设有一活动套筒,用以调整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间距,该叶泵接受该入力轴的带动而导引该油液流入该油液入口,驱使该动力控制盘能经由油液的流速压力而控制该出力轴的转速。

Power Converter Controlling Speed by Rotary Force Feedback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power converter for controlling rotational speed by rotational force feedback, which comprises: a shell is filled with an oil, and the oil is equipped with more than one power control panel group. A leaf pump is fixed on the input shaft of the control panel group, and the control panel group forms an interconnected oil inlet toward one side of the leaf pump. An oil outlet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sleeve in the shell. The vane pump is located in the fixed sleeve.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xed sleeve slides with a movable sleeve to adjust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fixed sleeve and the power control panel group. The vane pump receives the drive of the input shaft and guides the oil into the oil inlet to drive the power control panel energy. The speed of the output shaft is controlled by the flow velocity and pressure of the 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以油液作为介质来控制阻尼的扭力调整技术,特别有关一种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
技术介绍
周知,传统的动力转换技术主要是应用于交通工具的扭力转换上,包括一种软式油压液流型的扭力转换装置,具有二相对配置的螺旋桨掖,经由一螺旋桨掖驱动油液,而产生油液涡流,以驱动另一螺旋桨掖,进而达到动力转换输出的目的。然而,上述螺旋桨掖对油液的驱动力大小并无法完全反应到另一螺旋桨掖的输出动力上,导致动力转换损失率偏高的问题。此外,传统的转动减速技术,主要是利用来令片夹持、摩擦轮轴或轮框,而产生减速作用,但在连续长时间夹持、摩擦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过热而使煞车失灵。另外,传统的压缩机包含有活塞式及蜗卷式;其中,蜗卷式压缩机的压吸效率较高,但压吸力仍显不足,且难以提升,当需要大压吸力时即无法适用;活塞式压缩机的压吸力较大,但活塞式压缩机的活塞一个回转只能压缩一次,导致其压吸效率难以提升的问题。再者,传统的内燃机具有固定式汽缸,且凭借燃油的燃爆力驱动该汽缸的活塞带动曲柄轴,以输出动力;然而,该燃爆力在汽缸内有一半冲击活塞表面,另一半则冲击汽缸头,并于损失约10%左、右的动力后再回冲该活塞表面,造成两次冲击活塞表面的时间点不同步,导致每次的燃爆力都无法完全转换为活塞的推动力。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有业者开发出如中国专利申请第201180059264.9号所揭示的一种环盘往复式动力转换装置,是凭借间隔件进入可变容积室,并随着转盘进行一定振幅的往复摆动而压、吸油液,以调节及制动行星齿轮自转,间隔件并能脱离可变容积室,以释放行星齿轮自转,通过油液截流技术以阻尼或锁住行星齿轮转动的方式,控制动力转换输出的大小,进而提升动力转换率。然而,上述专利中间隔件是凭借缆索的带动而进入及脱离可变容积室,虽能有效的控制间隔件进入及脱离可变容积室,仍然具有可供研究及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改进传统控制间隔件进入及脱离可变容积室的方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器壳,其内充填有油液;一个以上的动力控制盘组,配置于该器壳的油液中,该动力控制盘组具有一入力轴及一出力轴,该入力轴上固设有一叶泵,该动力控制盘组朝向该叶泵的一侧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一油液入口及一油液出口,该油液入口远离该入力轴,该油液出口邻近该入力轴;及,等数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固定套筒,配置于该器壳内,该入力轴穿伸通过该固定套筒而突伸至该器壳外,该叶泵坐落于该固定套筒内,该出力轴连结至一输出轴,该固定套筒外侧滑设有一活动套筒,该活动套筒能调整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间距,并经由该叶泵接受该入力轴的带动而导引该油液流入该油液入口,该动力控制盘经由油液的流速压力而控制该出力轴的动力或扭力。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动力控制盘组包含一壳体、一太阳齿轮及多个与该太阳齿轮相啮组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及太阳齿轮位于该壳体内,所述行星齿轮分别枢设于一行星架上,该入力轴轴接该太阳齿轮,该出力轴由该行星架所延伸形成。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动力控制盘组包含一枢设于该出力轴上的转盘,且坐落所述行星齿轮的相对端,该转盘能接受所述行星齿轮自转的导引而进行一定振幅的往复转动,该壳体与该转盘间隔形成有一环形腔室,该油液经由该油液入口而充填至该环形腔室内,该环形腔室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间隔该环形腔室形成一个以上的可变容积室,该转盘形成有等数于该可变容积室的容置槽及等数于该可变容积室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与所述容置槽交错设置,该转盘上固设有一上盖板,该油液入口与该油液出口形成于所述上盖板并且连通于所述行程槽,该转盘周边活动配置有等数于该可变容积室的间隔件及等数于所述间隔件的阀件,所述间隔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阀件容置于所述行程槽,所述阀件能接受该油液的推动而位移,该转盘上设有等数于所述间隔件的摆臂及等数于摆臂的弹性组件,所述摆臂的双端分别连接所述间隔件及所述阀件,所述间隔件能经由所述阀件的带动而进入该可变容积室而承受该油液的阻力或阻尼力,以调节及制动所述行星齿轮自转,所述间隔件能经由所述弹性组件的簧压而脱离该可变容积室,以释放所述行星齿轮自转。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油液入口及该油液出口分别坐落于所述行程槽的双端,所述阀件通过该油液入口接受该油液的流速压力的推动而位移。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所述阀件内形成有多数用以截取油液的流速压力的挡板,所述阀件经由挡板接受该油液的推动而位移,所述挡板的数量与其所截取油液的流速压力呈正比关系。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所述阀件内的挡板呈交错配置。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转盘的下表面固设有一下盖板,其中所述行星齿轮的双端面分别设有一偏心轴,且所述偏心轴分别坐落于所述行星齿轮的轴心双侧,该下盖板的下表面上呈放射状的形成有第一导引沟,该壳体的内侧底面形成有第二导引沟,所述行星齿轮经由所述偏心轴接受所述导引沟的导引而自转,该转盘经由所述导引沟接受该偏心轴的导持而往复转动。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固定套筒内形成有多数用以导引该油液的流动方向的导流板。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活动套筒上设有一用以拘束其移动距离的拘束件,该固定套筒上设有一用以导引该拘束件的定向柱。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动力转换器的入力轴连接一风力发电机及输出轴锁固不动时,该动力转换器为阻尼器。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中:该动力转换器的入力轴连接一引擎及输出轴连接一传动轴时,该动力转换器为扭力器。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的动力转换器,其中:所述弹性组件为扭力弹簧,一端固定于该转盘,另一端抵持于所述阀件。根据上述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凭借入力轴带动叶泵转动,以及调整活动套筒与动力控制盘组的间距,使油液流入动力控制盘组内,通过油液的油压及弹性组件的簧压,令间隔件进入及脱离可变容积室,进而控制出力轴的转速,并通过活动套筒与动力控制盘组的间距调整,以取得同一入力源不同出力需求时,出力轴的不同转速需求的锁定能力。以上所述技术手段及其产生效能的具体实施细节,请参照下列实施例及图式加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配置示意图;图2是图1中动力控制盘组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2组合后的横断面剖示图;图4是图3的A-A断面剖示图;图5是图3的B-B断面剖示图;图6是图3的C-C断面剖示图;图7是图1中固定套筒的立体示意图;图8是图1的动作示意图;图9及图10分别是图3的动作示意图;图11是图5的动作示意图;图12及图13分别是图6的动作示意图;图14是图6中所述间隔件部分进入该可变容积室后的动作示意图;图15是图6中所述间隔件完全进入该可变容积室后的动作示意图;图16是图2中所述阀件的立体放大剖示图;图17a及图17b分别是图1中所述二动力控制盘组的行星齿轮的配置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器壳;101-油液室;2、2a-动力控制盘组;20-壳体;201-上壳体;202-下壳体;20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器壳,其内充填有油液;一个以上的动力控制盘组,配置于该器壳的油液中,该动力控制盘组具有一入力轴及一出力轴,该入力轴上固设有一叶泵,该动力控制盘组朝向该叶泵的一侧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一油液入口及一油液出口,该油液入口远离该入力轴,该油液出口邻近该入力轴;及,等数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固定套筒,配置于该器壳内,该入力轴穿伸通过该固定套筒而突伸至该器壳外,该叶泵坐落于该固定套筒内,该出力轴连结至一输出轴,该固定套筒外侧滑设有一活动套筒,该活动套筒能调整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间距,并经由该叶泵接受该入力轴的带动而导引该油液流入该油液入口,该动力控制盘经由油液的流速压力而控制该出力轴的动力或扭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5.23 TW 1061170271.一种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特征是包括:一器壳,其内充填有油液;一个以上的动力控制盘组,配置于该器壳的油液中,该动力控制盘组具有一入力轴及一出力轴,该入力轴上固设有一叶泵,该动力控制盘组朝向该叶泵的一侧形成有相互连通的一油液入口及一油液出口,该油液入口远离该入力轴,该油液出口邻近该入力轴;及,等数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固定套筒,配置于该器壳内,该入力轴穿伸通过该固定套筒而突伸至该器壳外,该叶泵坐落于该固定套筒内,该出力轴连结至一输出轴,该固定套筒外侧滑设有一活动套筒,该活动套筒能调整与该动力控制盘组的间距,并经由该叶泵接受该入力轴的带动而导引该油液流入该油液入口,该动力控制盘经由油液的流速压力而控制该出力轴的动力或扭力。2.如权利要求1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控制盘组包含一壳体、一太阳齿轮及多个与该太阳齿轮相啮组的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及太阳齿轮位于该壳体内,所述行星齿轮分别枢设于一行星架上,该入力轴轴接该太阳齿轮,该出力轴由该行星架所延伸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以回转力回馈控制转速的动力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动力控制盘组包含一枢设于该出力轴上的转盘,且坐落所述行星齿轮的相对端,该转盘能接受所述行星齿轮自转的导引而进行一定振幅的往复转动,该壳体与该转盘间隔形成有一环形腔室,该油液经由该油液入口而充填至该环形腔室内,该环形腔室内设有一个以上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间隔该环形腔室形成一个以上的可变容积室,该转盘形成有等数于该可变容积室的容置槽及等数于该可变容积室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与所述容置槽交错设置,该转盘上固设有一上盖板,该油液入口与该油液出口形成于所述上盖板并且连通于所述行程槽,该转盘周边活动配置有等数于该可变容积室的间隔件及等数于所述间隔件的阀件,所述间隔件容置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阀件容置于所述行程槽,所述阀件能接受该油液的推动而位移,该转盘上设有等数于所述间隔件的摆臂及等数于摆臂的弹性组件,所述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