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42077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5 18: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包括辊道输送线、上吹风单元及下吹风单元,满足:上吹风单元包括支撑架及该支撑架上设置的上吹风管,该上吹风管管壁底端设有出风口;下吹风单元包括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下方的下吹风管,该下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下吹风管管壁顶端设有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中和该下吹风管对应的两个相邻托辊间。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经过上序清洗过后的胶条通过辊道输送线向前输送,输送过程中,上吹风管及下吹风管直吹胶条,由此将胶条携带的水珠吹走,将其水膜吹干,该吹干作业在胶条输送过程层中进行,减少了工艺设置路线,在保证胶条吹干效果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A Blowing Drying Device for Pressure Outlet L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low-drying device for extruding line, which comprises a roller conveyor line, an upper blowing unit and a lower blowing unit. The upper blowing unit comprises a support frame and an upper blowing pipe arranged on the support frame. The bottom end of the upper blowing pip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outlet; the lower blowing unit comprises a lower blowing unit arranged under the roller conveyor line. The lower blowing pipe and the roller of the roller conveying line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and the top of the lower blowing pip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n air outlet, and the air outlet of the lower blowing pipe is arranged between two adjacent rollers corresponding to the lower blowing pipe in the roller conveying lin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xtruding line drying device, which is conveyed forward through a roller conveyor line after the cleaning of the upper sequence. During the conveying process, the upper and lower air ducts blow the strip directly, thereby blowing away the water droplets carried by the strip and drying its water film. The drying operation is carried out in the strip conveying process layer and reduces the amount of water in the strip conveying process layer. The process setting route ensures the drying effect of rubber strip and improves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胎生产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
技术介绍
挤出联动生产线又称压出线,主要用于轮胎胎面、胎侧、三角胶等半成品部件的生产,通常挤出联动生产线中半成品需要经过水槽冷却,然后收取,但收取前需将制品表面残留水珠吹干,但当前轮胎企业吹风冷却装置结构形式多样,而吹干效果却并不理想,这给轮胎企业的生产过程造成很大压力,残留于制品表面的水分将严重影响最终轮胎成型后产品的质量。而影响制品吹干的效果因素主要有:(1)风源,如鼓风机、旋涡气泵、罗茨风机等,由于其构造与原理不同,提供的风压、风量等参数不同;(2)吹干装置结构;不同吹干装置结构由于风道结构影响出口速度均匀性(3)吹干装置位置布局。不同轮胎企业根据自身产品的工艺生产情况,将吹风冷却装置布置位置不同。而当前轮胎企业更多通过改变风源设备来增强吹干效果,但效果仍旧不够理想,而且投入成本较高。而轮胎装备制造企业对吹干装置结构研究较少,而吹干装置的结构特点影响流体的流场分布,直接影响吹干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以满足对胶条携带的水珠、水膜吹干作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包括辊道输送线、上吹风单元及下吹风单元,满足:上吹风单元包括支撑架及该支撑架上设置的上吹风管,上吹风管位于辊道输送线上方,且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上吹风管管壁底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下吹风单元包括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下方的下吹风管,下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位置相对固定,该下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下吹风管管壁顶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中和该下吹风管对应的两个相邻托辊间。进一步的,该吹干装置还包括防堵胶单元,该防堵胶单元包括监控机构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控机构设置在辊道输送线进料端上方,包括用于检测胶条鼓起的检测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推送元件,该推送元件推杆竖直设置,该推送元件推送端连接有框架,所述上吹风管安装在该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检测结构包括连接板、转轴和自由辊,转轴、自由辊分别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平行设置,自由辊和辊道输送线间间隙和胶条厚度对应上设置,自由辊转动安装在连杆底端,连杆顶端和转轴固接,转轴转动安装在连接板上,连接板安装在支撑架上,连接板设置有接近开关,转轴端部设有和接近开关对应的感应板。进一步的,所述上吹风管通过角度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上吹风管通过竖直、水平位置可调结构安装在框架上。进一步的,所述辊道输送线上方还设有压辊,所述压辊设置在上吹风管和辊道输送线进料端之间,该压辊平行上吹风管设置,该压辊和辊道输送线间间隙和胶条厚度对应,该压辊外圆周面包裹有吸水层。进一步的,所述上吹风单元及下吹风单元对应设置在辊道输送线上下两侧,所述辊道输送线在和下吹风单元对应处的托辊为梳型尼龙托辊。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经过上序清洗过后的胶条通过辊道输送线向前输送,输送过程中,分设在辊道输送线上、下两侧的上吹风管及下吹风管直吹胶条,由此将胶条携带的水珠吹走,将其水膜吹干,该吹干作业在胶条输送过程层中进行,且对胶条上、下端同时吹风,减少了工艺设置路线,在保证胶条吹干效果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主视图;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左视图;图3为图2的A-A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立体图;图5为本实施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中角度可调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中防堵胶单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中上吹风管立体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辊道输送线;11-托辊;2-上吹风单元;21-推送元件;22-上吹风管;23-压辊;24-连接支架;25-固定板部;251-弧形孔;26-立板部;27-框架;28-支架;29-直线转轴承;3-下吹风单元;31-固定架;32-下吹风管;4-监控机构;41-转轴;42-自由辊;43-胀套;44-连杆;45-感应板;46-接近开关;47-连接板;5-胶条;221-端板;222-固定孔;223-上吹风管的出风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4所示,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包括辊道输送线1、上吹风单元2及下吹风单元3,辊道输送线1包括并列设置的托辊11及驱动托辊11转动的驱动机构,该驱动结构为常见驱动模式,例如驱动机构包括伺服电机,各个托辊间通过链传动或齿轮传动,在此不做详细介绍,只要实现将上序经过水洗槽清洗的胶条5经过托辊持续向前输送即可,也就是通过该辊道输送线1实现胶条5的清洗、吹干及后加工工序间的输送,上吹风单元2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上方,下吹风单元3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下方,其中,上吹风单元2包括支撑架28和上吹风管22,上吹风管22安装在支撑架28上,上吹风管22长度和辊道输送线的托辊长度对应,上吹风管22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上吹风管22设有进风口,风源通过该进风口向上吹风管22送风,该上吹风管22还在其管壁底端设有出风口223,进入上吹风管内的风源通过出风口输出,对辊道输送线1上的胶条5进行吹风作业,去除胶条5水珠、水膜,实现对其顶面吹干效果;下吹风单元3包括固定架31及下吹风管32,下吹风管32固定安装在固定架31上,固定架31安装在辊道输送线1上,固定架31和支撑架28位置相对固定,下吹风管32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下吹风管3长度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长度对应设置,下吹风管32设有进风口,通过该进风口外接风源,在该下吹风管32管壁顶端设有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32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中和该下吹风管32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输送线(1)、上吹风单元(2)及下吹风单元(3),满足:上吹风单元(2)包括支撑架(28)及该支撑架(28)上设置的上吹风管(22),上吹风管(22)位于辊道输送线(1)上方,且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上吹风管(22)管壁底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下吹风单元(3)包括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下方的下吹风管(32),下吹风管(32)和辊道输送线(1)位置相对固定,该下吹风管(32)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下吹风管(32)管壁顶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32)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中和该下吹风管(32)对应的两个相邻托辊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道输送线(1)、上吹风单元(2)及下吹风单元(3),满足:上吹风单元(2)包括支撑架(28)及该支撑架(28)上设置的上吹风管(22),上吹风管(22)位于辊道输送线(1)上方,且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上吹风管(22)管壁底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下吹风单元(3)包括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下方的下吹风管(32),下吹风管(32)和辊道输送线(1)位置相对固定,该下吹风管(32)和辊道输送线(1)的托辊平行设置,该下吹风管(32)管壁顶端并列设有多个出风口,且该下吹风管(32)出风口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中和该下吹风管(32)对应的两个相邻托辊间。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吹干装置还包括防堵胶单元,该防堵胶单元包括监控机构(4)和调节机构;所述监控机构设置在辊道输送线(1)进料端上方,包括用于检测胶条(5)鼓起的检测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在支撑架(28)上的推送元件(21),该推送元件(21)推杆竖直设置,该推送元件(21)推送端连接有框架(27),所述上吹风管(22)安装在该框架(27)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压出线吹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结构包括连接板(47)、转轴(41)和自由辊(42),转轴(41)、自由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炜帅刘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