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628799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先通过清洗装置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再通过压块装置对清洗处理后的磨削油泥进行压块处理;清洗处理过程中:在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叶转动搅拌的同时,搅拌叶往复升降,内桶往复转动;压块处理过程中:对金属屑压块进行加热。本发明专利技术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其能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和压块处理,且可对金属屑压块进行加热,可降低金属屑压块的含液量和含油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金属在机械加工的过程中(例如研磨、打磨、切削)会产生大量的金属屑,这些金属屑会和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切削油、切削液和废矿物油等物质混合在一起形成磨削油泥。为了回收利用磨削油泥中的金属屑,需要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和压块处理,以降低金属屑压块的含液量和含油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其能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和压块处理,且可对金属屑压块进行加热,可降低金属屑压块的含液量和含油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先通过清洗装置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再通过压块装置对清洗处理后的磨削油泥进行压块处理;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竖置外桶;外桶包括:平置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侧围;外桶侧围与外桶底板共轴心;外桶侧围的顶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外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有进液阀;外桶侧围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外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所述外桶内部设有:内腔用于存放磨削油泥的竖置内桶;内桶包括:平置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侧围;内桶底板与外桶底板共轴心;内桶侧围与内桶底板共轴心;内桶侧围均布有若干通孔,内桶侧围内壁还覆盖有:用于隔离磨削油泥中金属屑的滤网;所述内桶配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与内桶共轴心、且底端伸入内桶中的竖置搅拌轴,设于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以及设于搅拌轴顶端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与一竖置第一升降杆的底端连接,搅拌电机由该第一升降杆支承;所述搅拌轴还套装有与其共轴心的竖置圆管形套管,套管位于搅拌电机和内桶之间;套管外壁设有与套管共轴心的:顶部凸环,中部凸环,以及底部凸环;顶部凸环位于套管顶端,底部凸环位于套管底端,中部凸环位于顶部凸环和底部凸环之间;套管还套装有与其共轴心的平置转盘,转盘位于中部凸环和底部凸环之间,转盘设有供套管贯穿的轴孔,套管外壁与轴孔间隙配合,转盘可围绕套管转动,且转盘由底部凸环支承;转盘外径大于底部凸环和中部凸环的外径,且转盘外径小于内桶侧围的内径;转盘底面边沿通过一对斜置的斜杆与内桶侧围的顶边连接,该对斜杆以搅拌轴对称设置,内桶由该对斜杆支承;顶部凸环通过第一支撑杆与外桶侧围的顶边连接;第一支撑杆包括:底端与外桶侧围顶边连接的竖置竖杆段,以及一端与竖杆段顶端连接、另一端与顶部凸环连接的平置横杆段;套管由第一支撑杆支承;所述转盘顶面还向上延伸出竖置圆筒形套筒,套筒与转盘共轴心,且套筒的内径大于中部凸环的外径;套筒顶端固设有与该套筒共轴心的平置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顶部凸环和中部凸环之间,且第一齿轮中心孔的内径大于套管外壁的外径;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为一对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第二齿轮配有驱动其转动的平置转轴,转轴配有驱动其往复转动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位于外桶侧围正上方,步进电机通过竖置的第二支撑杆与外桶侧围的顶边连接,步进电机由第二支撑杆支承;所述转轴上还固设有与该转轴共轴心的竖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位于步进电机和第二齿轮之间;第三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齿条,齿条顶端、齿条底端以转轴对称设置;齿条底端向下延伸出竖置滑杆,滑杆长度大于齿条长度,滑杆底端伸入外桶内部,且滑杆底端位于内桶侧围外侧;滑杆底端与外桶底板顶面的垂直间距,不小于齿条长度;滑杆套装有与该滑杆共轴心的竖置导向套,滑杆与导向套滑动配合;导向套位于外桶上方,导向套与第三齿轮的垂直间距大于齿条长度,且导向套与第三齿轮的垂直间距小于滑杆长度;导向套还通过平置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杆连接;齿条顶端向上延伸出竖置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顶端与第一升降杆顶端位于同一高度,且第二升降杆顶端与第一升降杆顶端通过平置的第二连接杆连接;齿条顶端与转轴的垂直间距,不大于搅拌叶与内桶底板顶面的垂直间距;所述通过清洗装置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的步骤如下:A1)将待清洗的磨削油泥置入内桶中,且磨削油泥低于进液口;A2)打开进液阀,进液管向外桶内部持续输送清洗液,清洗液通过内桶侧围的通孔以及滤网进入内桶内部,当外桶内部的液面达到进液口处,关闭进液阀;此时,清洗液浸没搅拌叶和磨削油泥;A3)开启搅拌电机和步进电机;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叶转动,对内桶内部的磨削油泥和清洗液进行搅拌;步进电机驱动内桶往复转动,并驱动搅拌叶往复升降;A4)搅拌一定时候后,打开排液阀,外桶内部的清洗液通过排液管持续输出,当排液管内的流量低于一定值后,关闭搅拌电机、步进电机和排液阀;A5)将内桶内部残留的物料取出;所述压块装置包括可感应加热的平置圆筒形压料仓;压料仓的轴向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压料仓的进料端由竖置圆盘形推板封闭,推板与压料仓共轴心,且推板与压料仓的内壁滑动配合;推板的外壁连接有:用于驱动推板沿压料仓轴心平移的液压缸;所述压料仓的外壁外接有竖置进料斗,进料斗位于压料仓上方,且进料斗靠近进料端,进料斗底端设有第一插板阀;所述压料仓的出料端由第二插板阀封闭;第二插板阀包括竖置阀板,阀板与压料仓的轴心垂直;阀板设有若干通孔,压料仓内腔通过阀板通孔与外部连通;阀板内壁还覆盖有:用于隔离磨削油泥中金属屑的滤网;所述压料仓还套装有:沿压料仓轴向螺旋延伸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的内径大于压料仓的外径;感应线圈的轴向一端靠近压料仓的进料端,感应线圈的轴向另一端靠近进料斗;感应线圈配有控制其工作的感应加热控制装置;所述通过压块装置对清洗处理后的磨削油泥进行压块处理的步骤如下:B1)关闭第一插板阀和第二插板阀,将清洗处理后待压块的磨削油泥投入进料斗中;感应加热控制装置控制感应线圈工作,对压料仓进行加热;B2)开启第一插板阀,进料斗中的磨削油泥进入压料仓,当压料仓中的磨削油泥达到一定量,关闭第一插板阀;B3)液压缸驱动推板向压料仓的出料端移动,推板移动过程中对压料仓中的磨削油泥进行挤压,将磨削油泥压成块状,压块完成后,持续加热一定时间,压料仓中的气体和液体由第二插板阀阀板上的通孔排出;B4)加热达到一定时间后,开启第二插板阀,液压缸驱动推板将压料仓中的块状物料推出压料仓。优选的,所述齿条底端与转轴的垂直间距,不大于搅拌叶与进液口的垂直间距。优选的,所述转盘的顶面与中部凸环的底面贴靠。优选的,所述进液口与排液口的垂直间距,不小于齿条的长度。优选的,所述进料斗内部设有搅拌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其能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和压块处理,且可对金属屑压块进行加热,可降低金属屑压块的含液量和含油量。本专利技术中步进电机可驱动内桶往复转动,并可驱动搅拌叶往复升降,原理如下:步进电机可驱动转轴往复转动,并带动转轴上的第二齿轮、第三齿轮也往复转动;第二齿轮可进一步驱动第一齿轮往复转动,并带动转盘和内桶往复转动(转盘底面边沿通过一对斜置的斜杆与内桶侧围的顶边连接);第三齿轮可进一步驱动齿条往复升降,并带动搅拌装置(搅拌电机、搅拌轴、搅拌叶)往复升降。如何选择用于清洗磨削油泥的清洗液,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如专利201510858322.4中所述的研磨切削油泥清洗液,故在此不再详述如何选择清洗液。使用清洗液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可降低磨削油泥的含油量。清洗液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通过清洗装置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再通过压块装置对清洗处理后的磨削油泥进行压块处理;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竖置外桶;外桶包括:平置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侧围;外桶侧围与外桶底板共轴心;外桶侧围的顶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外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有进液阀;外桶侧围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外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所述外桶内部设有:内腔用于存放磨削油泥的竖置内桶;内桶包括:平置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侧围;内桶底板与外桶底板共轴心;内桶侧围与内桶底板共轴心;内桶侧围均布有若干通孔,内桶侧围内壁还覆盖有:用于隔离磨削油泥中金属屑的滤网;所述内桶配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与内桶共轴心、且底端伸入内桶中的竖置搅拌轴,设于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以及设于搅拌轴顶端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与一竖置第一升降杆的底端连接,搅拌电机由该第一升降杆支承;所述搅拌轴还套装有与其共轴心的竖置圆管形套管,套管位于搅拌电机和内桶之间;套管外壁设有与套管共轴心的:顶部凸环,中部凸环,以及底部凸环;顶部凸环位于套管顶端,底部凸环位于套管底端,中部凸环位于顶部凸环和底部凸环之间;套管还套装有与其共轴心的平置转盘,转盘位于中部凸环和底部凸环之间,转盘设有供套管贯穿的轴孔,套管外壁与轴孔间隙配合,转盘可围绕套管转动,且转盘由底部凸环支承;转盘外径大于底部凸环和中部凸环的外径,且转盘外径小于内桶侧围的内径;转盘底面边沿通过一对斜置的斜杆与内桶侧围的顶边连接,该对斜杆以搅拌轴对称设置,内桶由该对斜杆支承;顶部凸环通过第一支撑杆与外桶侧围的顶边连接;第一支撑杆包括:底端与外桶侧围顶边连接的竖置竖杆段,以及一端与竖杆段顶端连接、另一端与顶部凸环连接的平置横杆段;套管由第一支撑杆支承;所述转盘顶面还向上延伸出竖置圆筒形套筒,套筒与转盘共轴心,且套筒的内径大于中部凸环的外径;套筒顶端固设有与该套筒共轴心的平置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顶部凸环和中部凸环之间,且第一齿轮中心孔的内径大于套管外壁的外径;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为一对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第二齿轮配有驱动其转动的平置转轴,转轴配有驱动其往复转动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位于外桶侧围正上方,步进电机通过竖置的第二支撑杆与外桶侧围的顶边连接,步进电机由第二支撑杆支承;所述转轴上还固设有与该转轴共轴心的竖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位于步进电机和第二齿轮之间;第三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齿条,齿条顶端、齿条底端以转轴对称设置;齿条底端向下延伸出竖置滑杆,滑杆长度大于齿条长度,滑杆底端伸入外桶内部,且滑杆底端位于内桶侧围外侧;滑杆底端与外桶底板顶面的垂直间距,不小于齿条长度;滑杆套装有与该滑杆共轴心的竖置导向套,滑杆与导向套滑动配合;导向套位于外桶上方,导向套与第三齿轮的垂直间距大于齿条长度,且导向套与第三齿轮的垂直间距小于滑杆长度;导向套还通过平置的第一连接杆与第二支撑杆连接;齿条顶端向上延伸出竖置第二升降杆,第二升降杆顶端与第一升降杆顶端位于同一高度,且第二升降杆顶端与第一升降杆顶端通过平置的第二连接杆连接;齿条顶端与转轴的垂直间距,不大于搅拌叶与内桶底板顶面的垂直间距;所述通过清洗装置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的步骤如下:A1)将待清洗的磨削油泥置入内桶中,且磨削油泥低于进液口;A2)打开进液阀,进液管向外桶内部持续输送清洗液,清洗液通过内桶侧围的通孔以及滤网进入内桶内部,当外桶内部的液面达到进液口处,关闭进液阀;此时,清洗液浸没搅拌叶和磨削油泥;A3)开启搅拌电机和步进电机;搅拌电机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叶转动,对内桶内部的磨削油泥和清洗液进行搅拌;步进电机驱动内桶往复转动,并驱动搅拌叶往复升降;A4)搅拌一定时候后,打开排液阀,外桶内部的清洗液通过排液管持续输出,当排液管内的流量低于一定值后,关闭搅拌电机、步进电机和排液阀;A5)将内桶内部残留的物料取出;所述压块装置包括可感应加热的平置圆筒形压料仓;压料仓的轴向两端分别为:进料端和出料端;所述压料仓的进料端由竖置圆盘形推板封闭,推板与压料仓共轴心,且推板与压料仓的内壁滑动配合;推板的外壁连接有:用于驱动推板沿压料仓轴心平移的液压缸;所述压料仓的外壁外接有竖置进料斗,进料斗位于压料仓上方,且进料斗靠近进料端,进料斗底端设有第一插板阀;所述压料仓的出料端由第二插板阀封闭;第二插板阀包括竖置阀板,阀板与压料仓的轴心垂直;阀板设有若干通孔,压料仓内腔通过阀板通孔与外部连通;阀板内壁还覆盖有:用于隔离磨削油泥中金属屑的滤网;所述压料仓还套装有:沿压料仓轴向螺旋延伸的感应线圈;感应线圈的内径大于压料仓的外径;感应线圈的轴向一端靠近压料仓的进料端,感应线圈的轴向另一端靠近进料斗;感应线圈配有控制其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磨削油泥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先通过清洗装置对磨削油泥进行清洗处理,再通过压块装置对清洗处理后的磨削油泥进行压块处理;所述清洗装置包括竖置外桶;外桶包括:平置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侧围;外桶侧围与外桶底板共轴心;外桶侧围的顶部设有进液口,进液口外接有进液管,进液管上设有进液阀;外桶侧围的底部设有排液口,排液口外接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有排液阀;所述外桶内部设有:内腔用于存放磨削油泥的竖置内桶;内桶包括:平置圆形底板,以及由底板边沿向上延伸出的竖置圆筒形侧围;内桶底板与外桶底板共轴心;内桶侧围与内桶底板共轴心;内桶侧围均布有若干通孔,内桶侧围内壁还覆盖有:用于隔离磨削油泥中金属屑的滤网;所述内桶配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包括:与内桶共轴心、且底端伸入内桶中的竖置搅拌轴,设于搅拌轴底端的搅拌叶,以及设于搅拌轴顶端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与一竖置第一升降杆的底端连接,搅拌电机由该第一升降杆支承;所述搅拌轴还套装有与其共轴心的竖置圆管形套管,套管位于搅拌电机和内桶之间;套管外壁设有与套管共轴心的:顶部凸环,中部凸环,以及底部凸环;顶部凸环位于套管顶端,底部凸环位于套管底端,中部凸环位于顶部凸环和底部凸环之间;套管还套装有与其共轴心的平置转盘,转盘位于中部凸环和底部凸环之间,转盘设有供套管贯穿的轴孔,套管外壁与轴孔间隙配合,转盘可围绕套管转动,且转盘由底部凸环支承;转盘外径大于底部凸环和中部凸环的外径,且转盘外径小于内桶侧围的内径;转盘底面边沿通过一对斜置的斜杆与内桶侧围的顶边连接,该对斜杆以搅拌轴对称设置,内桶由该对斜杆支承;顶部凸环通过第一支撑杆与外桶侧围的顶边连接;第一支撑杆包括:底端与外桶侧围顶边连接的竖置竖杆段,以及一端与竖杆段顶端连接、另一端与顶部凸环连接的平置横杆段;套管由第一支撑杆支承;所述转盘顶面还向上延伸出竖置圆筒形套筒,套筒与转盘共轴心,且套筒的内径大于中部凸环的外径;套筒顶端固设有与该套筒共轴心的平置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位于顶部凸环和中部凸环之间,且第一齿轮中心孔的内径大于套管外壁的外径;第一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第二齿轮,且第一齿轮、第二齿轮为一对相互配合的锥齿轮;第二齿轮配有驱动其转动的平置转轴,转轴配有驱动其往复转动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位于外桶侧围正上方,步进电机通过竖置的第二支撑杆与外桶侧围的顶边连接,步进电机由第二支撑杆支承;所述转轴上还固设有与该转轴共轴心的竖置第三齿轮,第三齿轮位于步进电机和第二齿轮之间;第三齿轮配有与其啮合的竖置齿条,齿条顶端、齿条底端以转轴对称设置;齿条底端向下延伸出竖置滑杆,滑杆长度大于齿条长度,滑杆底端伸入外桶内部,且滑杆底端位于内桶侧围外侧;滑杆底端与外桶底板顶面的垂直间距,不小于齿条长度;滑杆套装有与该滑杆共轴心的竖置导向套,滑杆与导向套滑动配合;导向套位于外桶上方,导向套与第三齿轮的垂直间距大于齿条长度,且导向套与第三齿轮的垂直间距小于滑杆长度;导向套还通过平置的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明华焦贯伟胡旦宇陈啸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帝瀚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