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2475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7: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包括:设置于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所述反射标靶组包括至少两个反射标靶且同一反射标靶组的反射标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反射标靶组与所述卡车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于车轮中心处的3D相机,所述3D相机与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保证所述3D相机能够同时获取至少两个反射标靶的图像;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3D相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消除驱动桥偏斜对车辆直行的影响以及转向轮承载对车轮前束的影响,提高了直行调整精度和可靠性,避免轮胎磨损、车辆跑偏等故障问题。

A device,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aligning and adjusting wheel alignment of heavy truck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direct positioning adjustment device, method and terminal for heavy truck wheels, including a reflective target group arranged on both sides of the truck, which comprises at least two reflective target groups and the reflective target group of the same reflective target group is located on the same straight line, and the reflective target group and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truck. Parallel; a 3D camera located at the center of the wheel,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3D camera and the reflecting target group on the same side ensures that the 3D camera can simultaneously acquire images of at least two reflecting target groups; and a processor connected to the 3D camera. By adjusting the front wheel harness angle of the truck, the deflection of the main driving axle and the parallelism between the axles, the influence of the deflection of the driving axle on the straight running of the vehicle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load of the steering wheel on the front wheel harness are eliminated, the accurac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direct alignment are improved, and the troubles such as tire wear and vehicle deviation are avoid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重型卡车调整
,具体涉及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重卡行业,车轮直行调整通常是通过直行定位装置,在转向器处于中间直行位置时,调节转向直拉杆长度来调整转向轮处于直行状态,且使转向前桥与驱动桥的平行度位于技术要求范围内,以此达到直行调整的目的。此传统直行调整工艺忽略了驱动桥偏斜对车辆直行的影响以及转向轮承载对车轮前束的影响,直行调整精度低、可靠性差,致使轮胎磨损、车辆跑偏等故障频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设计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方法及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包括:设置于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所述反射标靶组包括至少两个反射标靶且同一反射标靶组的反射标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反射标靶组与所述卡车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于车轮中心处的3D相机,所述3D相机与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保证所述3D相机能够同时获取至少两个反射标靶的图像;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3D相机。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转动安装于地面上承载所述卡车车轮的转盘。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方法,包括:通过3D相机获取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图像;根据所述反射标靶组图像计算3D相机距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3D相机距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定位所述卡车的前桥中心点和驱动桥中心点;根据所述卡车的前桥中心点和驱动桥中心点定位所述卡车的中心轴线;根据所述中心轴线获取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根据标准参数调整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根据标准参数调整车桥前束角、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包括:判断获取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是否在标准参数范围内:否,则将所述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调整值标准参数范围内。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将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调整值标准参数范围内包括:调整驱动中桥的偏斜度,通过在驱动中桥与下推力杆间装配不同厚度的调整垫片将主驱动桥偏斜度调整至标准参数范围内;在驱动后桥与下推力杆间装配调整垫片以将驱动后桥与驱动中桥的平行度调整至标准参数范围内;根据转向直拉杆的杆身与球头连接处为内外螺纹衬套结构,通过调节螺纹衬套来调整直拉杆长度,通过直拉杆长度的调节将驱动前桥与主驱动桥的平行度调整至标准参数范围内;通过旋转调节转向横拉杆长度,通过调节横拉杆的长度将前轮前束角调整标准参数范围内。结合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并存储调整后的主驱动桥偏斜度、驱动后桥与驱动中桥的平行度、驱动前桥与主驱动桥的平行度和前轮前束角。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令卡车行驶至车轮向前滚动设定角度,获取滚动后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对滚动前获取的参数值进行修正。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使转向器输入轴刻线与壳体刻线平齐,确保转向器处于中间直行位置。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终端,包括:图像获取单元,配置用于通过3D相机获取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图像;距离计算单元,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反射标靶组图像计算3D相机距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中心点定位单元,配置用于根据所述3D相机距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定位所述卡车的前桥中心点和驱动桥中心点;中心线定位单元,配置用于根据所述卡车的前桥中心点和驱动桥中心点定位所述卡车的中心轴线;参数获取单元,配置用于根据所述中心轴线获取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参数调整单元,配置用于根据标准参数调整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参数调整单元包括:参数判断模块,配置用于判断获取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是否在标准参数范围内;参数调整模块,配置用于将所述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调整值标准参数范围内。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通过设置反射标靶组和3D相机,以反射标靶组为参照物获取卡车的中心轴线,进而以轴心轴线为参照获取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消除驱动桥偏斜对车辆直行的影响以及转向轮承载对车轮前束的影响,提高了直行调整精度和可靠性,避免轮胎磨损、车辆跑偏等故障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方法,通过设置反射标靶组和3D相机,以反射标靶组为参照物获取卡车的中心轴线,进而以轴心轴线为参照获取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消除驱动桥偏斜对车辆直行的影响以及转向轮承载对车轮前束的影响,提高了直行调整精度和可靠性,避免轮胎磨损、车辆跑偏等故障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终端,通过设置反射标靶组和3D相机,以反射标靶组为参照物获取卡车的中心轴线,进而以轴心轴线为参照获取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卡车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消除驱动桥偏斜对车辆直行的影响以及转向轮承载对车轮前束的影响,提高了直行调整精度和可靠性,避免轮胎磨损、车辆跑偏等故障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设计原理可靠,结构简单,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地进步,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其中,1、车架2、驱动后桥3、下推力杆Ⅰ4、下推力杆Ⅱ5、驱动中桥6、前轴横拉杆7、前转向轴8、转向直拉杆9、转向器10、3D相机11、车轮12、反射靶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专利技术,而非对该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请参考图1,该装置包括:设置于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所述反射标靶组包括至少两个反射标靶12且同一反射标靶组的反射标靶1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反射标靶组与所述卡车的中轴线平行;通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所述反射标靶组包括至少两个反射标靶且同一反射标靶组的反射标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反射标靶组与所述卡车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于车轮中心处的3D相机,所述3D相机与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保证所述3D相机能够同时获取至少两个反射标靶的图像;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3D相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设置于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所述反射标靶组包括至少两个反射标靶且同一反射标靶组的反射标靶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反射标靶组与所述卡车的中轴线平行;设置于车轮中心处的3D相机,所述3D相机与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保证所述3D相机能够同时获取至少两个反射标靶的图像;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3D相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转动安装于地面上承载所述卡车车轮的转盘。3.一种重型卡车车轮直行定位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通过3D相机获取卡车两侧的反射标靶组图像;根据所述反射标靶组图像计算3D相机距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根据所述3D相机距同侧反射标靶组的垂直距离定位所述卡车的前桥中心点和驱动桥中心点;根据所述卡车的前桥中心点和驱动桥中心点定位所述卡车的中心轴线;根据所述中心轴线获取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根据标准参数调整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标准参数调整车桥前束角、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包括:判断获取的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是否在标准参数范围内:否,则将所述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调整值标准参数范围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前轮前束角、主驱动桥偏斜度和车桥之间的平行度调整值标准参数范围内包括:调整驱动中桥的偏斜度,通过在驱动中桥与下推力杆间装配不同厚度的调整垫片将主驱动桥偏斜度调整至标准参数范围内;在驱动后桥与下推力杆间装配调整垫片以将驱动后桥与驱动中桥的平行度调整至标准参数范围内;根据转向直拉杆的杆身与球头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加富王东伟刘那琴王玉成刘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