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367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6: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行走车,所述行走车上固设有第一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一气动执行件上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顶端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顶端固设有接灰皮套,所述接灰皮套底端的所述机架内设有收灰腔,所述收灰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贯穿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排孔,所述排孔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臂杆,所述收灰腔左侧内壁内与所述臂杆相对固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外表面固设有螺旋送料浆,所述第一转杆右侧末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臂杆上,所述臂杆右侧的所述排孔内设有隔开装置。

An Improved Porous Ceramic Wet Curtain Fixed Fr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proved porous ceramic wet curtain fixing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walking car, in which a first pneumatic actuator is fixed, a first piston rod is installed at the upper end of the first pneumatic actuator, an organic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first piston rod, and a gray cover is fixed at the top of the frame. The frame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gray skin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an ash collecting chamber. The right inner wall of the ash collect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a row of holes running through the right end face of the frame. The upper and lower end walls of the row holes are fixed with arm rods. The left inner wall of the ash collecting chamber is relatively fixed with the arm rod, and the first driver moves at the right end. The first rotating rod is fixed with a screw feed slurry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first rotating rod. The first rotating rod is rotated at the right end of the first rotating rod and installed on the arm rod. A separating device is arranged in the row hole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arm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框架加工
,具体为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
技术介绍
在对多孔陶瓷湿帘固定的框架制备时,需要对框架进行钻孔工作,目前,对其进行钻孔的设备使用时容易产生较大灰尘,通常在钻孔时,需要喷水从而减小灰尘产生,但是,长时间喷水容易浪费水源,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收集灰尘并循环使用水源的对框架进行制备的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行走车,所述行走车上固设有第一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一气动执行件上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顶端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顶端固设有接灰皮套,所述接灰皮套底端的所述机架内设有收灰腔,所述收灰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贯穿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排孔,所述排孔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臂杆,所述收灰腔左侧内壁内与所述臂杆相对固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外表面固设有螺旋送料浆,所述第一转杆右侧末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臂杆上,所述臂杆右侧的所述排孔内设有隔开装置,所述螺旋送料浆下侧的所述收灰腔内固设有滤除网,所述收灰腔底壁固设有伸出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回水软管,所述收灰腔左侧的机架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架,所述滑架顶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穿过所述接灰皮套并与之转动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转杆顶部末端固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侧可拆卸的安装有钻头,所述第一滑槽内底壁内设有容槽,所述容槽底壁固设有第二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二气动执行件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日活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滑架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底部端面内设有插合腔,所述插合腔顶壁连通设有减缓腔,所述减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减缓板,所述减缓板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减缓腔内顶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凹进腔,所述凹进腔顶壁与所述减缓板顶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行走车上还设有推动装置。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接灰皮套顶端固设有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转杆外周的所述接灰皮套内固设有第二密封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隔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臂杆右侧的所述排孔内顶壁内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隔开板,所述隔开板与所述排孔密封配合,所述隔开板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驱行机,所述第三驱行机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槽内顶壁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走车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端面内设有蓄水腔,所述蓄水腔右侧底端安装有喷水软管,所述喷水软管上安装有冲压泵,所述喷水软管伸入所述接灰皮套内且末端固定安装有喷头,回水软管伸入所述蓄水腔内,所述蓄水腔左侧上端处安装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安装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左侧末端固定安装有连接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滤除网底端固设有振动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气动执行件外侧固设有第一稳定架,所述第二气动执行件外侧固设有第二稳定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动装置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行走车顶部端面的斜杆,所述斜杆顶部末端前后延伸固设有横杆,所述横杆前后两侧末端对称设有手持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需要对框架制备时,将行走车移动至需要钻孔位置,启动第一气动执行件上升直至第一密封环与框架抵接,然后开启冲压泵将蓄水腔内的水从喷头中喷出,同时,启动第二驱行机带动钻头转动,然后,启动第二气动执行件带动滑架上滑,直至打孔完毕,打孔所产生的灰尘自动落入收灰腔内的滤除网上侧,且喷头喷出的水也流入收灰腔内并经过滤除网过滤后从回水软管回流至蓄水腔内,其对框架钻孔制备工作简单方便,可便捷对钻孔时产生的灰尘进行收集,防止灰尘落下,通过回水软管使喷头喷出的水回流,有效防止浪费水源。当收灰腔内的灰尘集满时,启动第三驱行机带动隔开板上滑并完全滑出排孔,此时排孔处于打开状态,然后启动第一驱行机带动螺旋送料浆自动将灰尘推出收灰腔,对灰尘推出操作方便,使用简单,值得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2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照图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行走车100,所述行走车100上固设有第一气动执行件109,所述第一气动执行件109上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杆108,所述第一活塞杆108顶端设置有机架114,所述机架114顶端固设有接灰皮套124,所述接灰皮套124底端的所述机架114内设有收灰腔115,所述收灰腔115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贯穿所述机架114右侧端面的排孔117,所述排孔117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臂杆116,所述收灰腔115左侧内壁内与所述臂杆116相对固设有第一驱行机142,所述第一驱行机142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144,所述第一转杆144外表面固设有螺旋送料浆143,所述第一转杆144右侧末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臂杆116上,所述臂杆116右侧的所述排孔117内设有隔开装置,所述螺旋送料浆143下侧的所述收灰腔115内固设有滤除网146,所述收灰腔115底壁固设有伸出所述机架114右侧端面的回水软管103,所述收灰腔115左侧的机架114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132,所述第一滑槽13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架134,所述滑架134顶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驱行机133,所述第二驱行机133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131,所述第二转杆131穿过所述接灰皮套124并与之转动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转杆131顶部末端固设有联轴器127,所述联轴器127上侧可拆卸的安装有钻头126,所述第一滑槽132内底壁内设有容槽136,所述容槽136底壁固设有第二气动执行件138,所述第二气动执行件138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活塞杆135,所述第二日活塞杆135顶部末端与所述滑架134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架114底部端面内设有插合腔111,所述插合腔111顶壁连通设有减缓腔113,所述减缓腔113内滑动配合安装有减缓板112,所述减缓板112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杆108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减缓腔113内顶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凹进腔139,所述凹进腔139顶壁与所述减缓板112顶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缓冲弹簧141,所述行走车100上还设有推动装置。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接灰皮套124顶端固设有第一密封环125,所述第二转杆131外周的所述接灰皮套124内固设有第二密封环128,从而增加使用时的密封性。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隔开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臂杆116右侧的所述排孔117内顶壁内的第二滑槽122,所述第二滑槽122内滑动配合安装有隔开板118,所述隔开板118与所述排孔117密封配合,所述隔开板118顶部端面内螺纹配合安装有螺旋杆121,所述螺旋杆121顶部末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三驱行机123,所述第三驱行机123固设于所述第二滑槽122内顶壁内,从而便于自动控制将所述排孔117开启和关闭。有益地或示例性地,所述行走车100上设置有水箱150,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上固设有第一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一气动执行件上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顶端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顶端固设有接灰皮套,所述接灰皮套底端的所述机架内设有收灰腔,所述收灰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贯穿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排孔,所述排孔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臂杆,所述收灰腔左侧内壁内与所述臂杆相对固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外表面固设有螺旋送料浆,所述第一转杆右侧末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臂杆上,所述臂杆右侧的所述排孔内设有隔开装置,所述螺旋送料浆下侧的所述收灰腔内固设有滤除网,所述收灰腔底壁固设有伸出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回水软管,所述收灰腔左侧的机架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架,所述滑架顶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穿过所述接灰皮套并与之转动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转杆顶部末端固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侧可拆卸的安装有钻头,所述第一滑槽内底壁内设有容槽,所述容槽底壁固设有第二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二气动执行件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日活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滑架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底部端面内设有插合腔,所述插合腔顶壁连通设有减缓腔,所述减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减缓板,所述减缓板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减缓腔内顶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凹进腔,所述凹进腔顶壁与所述减缓板顶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行走车上还设有推动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多孔陶瓷湿帘固定框架,包括行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车上固设有第一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一气动执行件上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活塞杆顶端设置有机架,所述机架顶端固设有接灰皮套,所述接灰皮套底端的所述机架内设有收灰腔,所述收灰腔右侧内壁连通设有贯穿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排孔,所述排孔上下端壁之间固设有臂杆,所述收灰腔左侧内壁内与所述臂杆相对固设有第一驱行机,所述第一驱行机右侧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外表面固设有螺旋送料浆,所述第一转杆右侧末端转动配合安装在所述臂杆上,所述臂杆右侧的所述排孔内设有隔开装置,所述螺旋送料浆下侧的所述收灰腔内固设有滤除网,所述收灰腔底壁固设有伸出所述机架右侧端面的回水软管,所述收灰腔左侧的机架顶部端面内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安装有滑架,所述滑架顶部端面内固设有第二驱行机,所述第二驱行机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穿过所述接灰皮套并与之转动配合设置,所述第二转杆顶部末端固设有联轴器,所述联轴器上侧可拆卸的安装有钻头,所述第一滑槽内底壁内设有容槽,所述容槽底壁固设有第二气动执行件,所述第二气动执行件顶端动力配合安装有第二活塞杆,所述第二日活塞杆顶部末端与所述滑架底部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机架底部端面内设有插合腔,所述插合腔顶壁连通设有减缓腔,所述减缓腔内滑动配合安装有减缓板,所述减缓板底部端面与所述第一活塞杆顶部末端固定连接,所述减缓腔内顶壁内左右对称设有凹进腔,所述凹进腔顶壁与所述减缓板顶部端面之间顶压配合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洁梅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迅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