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6208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01 05:10
一种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包括板状基部、自所述板状基部一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上方的正向接触件、自所述板状基部另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侧方的侧向接触件及自所述板状基部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本申请可降低成本,节约空间。

Frontal and Side-Connected One-in-One shrapnel

A forward and side connected integral shrapnel includes a plate base, a forward contact formed by reverse bending extension from one end of the plate base above the plate base, a lateral contact formed by bending extension from the other end of the plate base on the lateral side of the plate base and two transverse parts from the plate base. The wing formed by side-up bending and extension can reduce cost and save sp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
本申请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指一种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
技术介绍
弹片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内,用于传输天线或电子元件与主板之间的电信号。各种应用场合也催生出各种不同的弹片,如较为常见的贴片式弹片,直接焊接于主板表面上;有破板式,通过焊接于并插装于主板开设的缺口;也有上下两面均需要接触的市场需求。在一些小众应用领域,需要同时在正向与侧向连接弹片以传输天线等信号,而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在正向与侧向分别安装弹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持正向与侧向均可连接的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包括板状基部、自所述板状基部一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上方的正向接触件、自所述板状基部另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侧方的侧向接触件及自所述板状基部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本申请通过在板状基部的两端分别延伸形成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上方与侧方的正向接触件与侧向接触件,解决了现有技术需要采用不同弹片完成正向与侧向对接的问题,降低了成本,节约了空间。优选地,所述正向接触件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第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拉紧部、自所述第一拉紧部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的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反向折弯朝所述板状基部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一预压部。优选地,所述侧向接触件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拉紧部、自所述第二拉紧部末端朝向远离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顶端的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反向折弯朝向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二预压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拉紧部是自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朝远离所述正向接触件一侧垂直折弯后再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U形结构。优选地,所述侧向接触件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拉紧部、自所述第二拉紧部末端朝向远离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顶端的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反向折弯朝向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二预压部。优选地,所述第二拉紧部位于所述板状基部的下侧,所述正向接触件位于所述板状基部的上侧。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部从上方接触对接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从与所述板状基部平行的方向接触对接部件。优选地,所述翼部位于所述第一预压部位置处开设有预压孔以对所述正向接触件进行预压。优选地,所述翼部朝向所述侧向接触件延伸形成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末端向内折弯形成预压所述第二预压部的预压片。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申请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沿图1所示A-A虚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所示,本申请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包括板状基部10、自所述板状基部10一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正向接触件20、自所述板状基部10另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侧向接触件30及自所述板状基部10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40。所述正向接触件20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10第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拉紧部21、自所述第一拉紧部21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22、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臂22末端的第一接触部23、自所述第一弹性臂22末端反向折弯朝所述板状基部10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臂24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臂24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一预压部25。所述侧向接触件30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10第二端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拉紧部31、自所述第二拉紧部31末端朝向远离所述板状基部10第二端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32、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32顶端的第二接触部33、自所述第二弹性臂32末端反向折弯朝向所述板状基部10第二端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臂34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34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二预压部35。所述第二拉紧部31是自所述板状基部10第二端朝远离所述正向接触件20一侧垂直折弯后再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U形结构,所述第二拉紧部31位于所述板状基部10的下侧,所述正向接触件20位于所述板状基部10的上侧。所述第一接触部23从上方接触对接部件,所述第二接触部33从与所述板状基部10平行的方向接触对接部件。所述翼部40位于所述第一预压部25位置处开设有预压孔41以对所述正向接触件20进行预压。所述翼部40朝向所述侧向接触件延伸形成延伸部42,所述延伸部42末端向内折弯形成预压所述第二预压部35的预压片43。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基部、自所述板状基部一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上方的正向接触件、自所述板状基部另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侧方的侧向接触件及自所述板状基部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板状基部、自所述板状基部一端反向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上方的正向接触件、自所述板状基部另一端折弯延伸形成的位于所述板状基部侧方的侧向接触件及自所述板状基部横向两侧向上折弯延伸形成的翼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接触件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第一端反向折弯形成的第一拉紧部、自所述第一拉紧部斜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弹性臂、形成于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的第一接触部、自所述第一弹性臂末端反向折弯朝所述板状基部延伸形成的第一支撑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一支撑臂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一预压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接触件包括自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垂直折弯延伸形成的第二拉紧部、自所述第二拉紧部末端朝向远离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方向倾斜延伸形成的第二弹性臂、形成于所述第二弹性臂顶端的第二接触部、自所述第二弹性臂末端反向折弯朝向所述板状基部第二端方向延伸形成的第二支撑臂及形成于所述第二支撑臂端部横向两侧的第二预压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正接与侧接一体式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拉紧部是自所述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申程陈爱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