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6064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30 23:3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运输装置,包括底架,底架上设有可升降的底板,底板上具有出口端,出口端上连接有出口桥板,底架上还设有用于与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通过在底架上增加第一支撑部,且第一支撑部与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进而增加了出口桥板的承重力,提高了笼车运输的安全性。

Transport device

This application discloses a transport device, including a chassis,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floor, an outlet end on the floor, an outlet bridge plate connected on the outlet end, and a first support part on the chassis for matching the bottom support of the outlet bridge plate. The transportation device provided in this application increases the bearing gravity of the outlet bridge slab and improves the safety of cage car transportation by adding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on the chassis and matching the first supporting part with the bottom support of the outlet bridge slab.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运输装置
本公开一般涉及物流运输
,尤其涉及运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货件的运输量急剧增加,物流行业也随之快速发展。在物流运输中,陆运中转场是进行货件分拣集散的重要场合,因此在陆运中转场内需要将大量的货件进行转动。在中转场内,为更高效地运输货件(尤其为中小型货件),各陆运中转场引用笼车进行运输货件。其中,笼车为一种带轮子的笼状货箱,货箱内用于存放中小型货件,然后以笼车为单位装入运输的卡车中。现在各中转场中通过使用液压升降平台来进行笼车的运输与升降,其中液压升降平台包括升降机构和用于放置笼车的底板,升降机构通过底板对笼车进行升降操作,底板上连接有桥板,便于笼车从通过桥板从底板移动至卡车车厢内。当将笼车升高并送至卡车车厢内时,由于桥板在底板和卡车车厢之间无支撑,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运输装置。本申请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包括底架,底架上设有可升降的底板,底板上具有出口端,出口端上连接有出口桥板,底架上还设有用于与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底架上。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上还设有用于与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在第一支撑部上高度可调节。进一步地,底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两竖杆,两竖杆沿轴向上皆间隔设有2个以上的连接部,第一支撑部包括位于两竖杆之间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支撑部包括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向远离底架方向延伸的导槽,导槽内活动穿插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顶压配合部,另一端与支撑杆连接;第一顶压配合部可向靠近或远离导槽方向移动,以进行第一顶压配合部与导槽的端面顶压配合或分离。进一步地,底架具有推动端,推动端上还设有直线驱动器,直线推动器的作用端向下设置。进一步地,底架上还设有电池安装部,电池安装部包括两并排设置的第一侧板,两第一侧板之间设有电池箱,电池箱的两端分别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对应的第一侧板上。进一步地,两第一侧板上分别对应设有开口凹槽,开口凹槽内穿插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远离电池箱的一端设有第二顶压配合部,另一端与电池箱连接;第二顶压配合部可向靠近或远离开口凹槽方向移动,以进行第二顶压配合部与开口凹槽端面顶压配合或分离。进一步地,开口凹槽位于第一侧板远离底架的侧面上,且自开口处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地,开口凹槽的上内壁面设有凸起部,凸起部用于限制第二连接杆在上内壁面上的移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运输装置,通过在底架上增加第一支撑部,且第一支撑部与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进而增加了出口桥板的承重力,提高了笼车运输的安全性。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运输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附图1中的A部放大图;图4为附图1中的B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技术,而非对该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请参考附图1-4,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装置,包括底架1,底架1上设有可升降的底板21,底板21上具有出口端,出口端上连接有出口桥板8,底架1上还设有用于与出口桥板8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10。在本实施例中,底板21上可用于放置需要运输的物品,该物品以笼车为例。底板21上设有出口端和入口端,且出口端与入口端分别位于底板21上相对的两端。入口端是指底板21上供笼车进入的一端,出口端是指底板21上供笼车出去的一端。出口端上连接有出口桥板8,出口桥板8可用于搭建底板21与外部货车车厢之间的运输通道。底架1上还设有位于出口端上远离入口端一侧的第一支撑部10,当出口桥板8上需要进行笼车运输时,第一支撑部10支撑出口桥板8的底面,进而增加了对出口桥板8的支撑点,使得出口桥板8对笼车的承重力增加,提高了笼车运输的安全性。其中,出口桥板8与底板21的出口端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转动连接,也可以为固定连接。当为固定连接时,出口桥板8可水平设置或小角度上下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转动连接,即出口桥板8转动连接于底板21的出口端。由于出口桥板8转动连接于底板21的出口端,在不使用出口桥板8时,可将其向上旋转以进行收纳,降低运输装置的体积;在使用出口桥板8时,可将出口桥板8旋转至工作位置,此时第一支撑部10与出口桥板8接触,为出口桥板8提供支撑力。进一步优选地,支撑部作用于出口桥板8的中部,即对出口桥板8的中部进行支撑,提高支撑部对出口桥板8的支撑效果。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0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底架1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底架1上,可用于满足位于不同高度的出口桥板8的使用需求。例如:当笼车需要输送至离地1.15米高的卡车车厢内时,出口桥板8的高度也至少需要设置在离地1.15米高,此时第一支撑部10的离地高度与出口桥板8的高度相匹配,使得第一支撑部10可对出口桥板8具有支撑作用。当笼车需要输送至离地1.4米高的卡车车厢内时,出口桥板8的高度也必须随之提高,此时第一支撑部10通过高度调节以实现对出口桥板8的支撑作用。请参考附图3,优选地,第一支撑部10上还设有用于与出口桥板8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二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2在第一支撑部10上高度可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上还设有第二支撑部12,第二支撑部12在第一支撑部10上高度可调节。在本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支撑部10与第二支撑部12的配合使用,对出口桥板8进行精确支撑。其中,第一支撑部10可进行大范围的高度调节,第二支撑部12可进行小范围的高度调节。例如:当第一支撑部10的高度调节完毕后,若第一支撑部10与出口桥板8之间还有高度误差间隙时,可通过第二支撑部12在第一支撑部10上进行高度微调节,使得第二支撑部12与出口桥板8的底面之间间隙得以缩小或消除。当然,第一支撑部10上可并排设置有多个第二支撑部12,以进一步增加对出口桥板8的支撑效果。优选地,底架1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两竖杆11,两竖杆11沿轴向上皆间隔设有2个以上的连接部111,第一支撑部10包括位于两竖杆11之间的支撑杆101,支撑杆101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1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两竖杆11沿轴向上皆间隔设有2个以上的连接部111,两竖杆11上的连接部111一一对应。支撑杆101的两端与对应侧的连接部11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实现了支撑杆101在高度方向的可调节。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优选但不限制于螺栓连接。连接部111包括连接底板,连接底板上设有并排设置的两连接侧板,连接底板与两连接侧板之间共同形成安装支撑杆101端部的安装槽,支撑杆101端部与两连接侧板之间可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优选地,两竖杆11上的连接部111一一水平对应,使得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输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可升降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上连接有出口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输装置,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设有可升降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具有出口端,所述出口端上连接有出口桥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一支撑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高度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底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出口桥板的底面支撑配合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高度可调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上设有向上延伸的两竖杆,两所述竖杆沿轴向上皆间隔设有2个以上的连接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包括位于两所述竖杆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连接部可拆卸地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部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向远离所述底架方向延伸的导槽,所述导槽内活动穿插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顶压配合部,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顶压配合部可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导槽方向移动,以进行所述第一顶压配合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超熊晓峰张皓涵
申请(专利权)人:顺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