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永生专利>正文

建筑物墙体现场安装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59512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建筑物墙体现场安装施工方法,包括要有已经在现场固定的顶板(1)和地板(4),还包括将上U型轻钢龙骨(2)固定在顶板(1)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3)固定在地板(4)的相应位置上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之墙体可在施工现场组装,也可在工厂内预制好在运送倒施工现场安装,最后在施工现场将灌浆填充物灌入所述墙体内。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墙体现场组装方便、运输成本低、安全性高、卫生环境好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物的施工方法,特别是涉及建筑物墙体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集成建筑物轻质墙体的施工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在工厂内将轻质墙体预制好,然后再运送到施工现场就位安装,采取这种方法有如下不足预制好的轻质墙体体积庞大,说是“轻质墙体”也是相对而言,其实际上还是很重的,故运输及吊装都很困难。另一种是在施工现场就地组装轻质墙体,但现有的现场组装的轻质墙体或中空或充填些保温隔热材料,均是非实体墙,其内部为蟑螂、虫、老鼠、蛇等有害生物提供了滋生或繁衍的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出一种,使用该施工方法的轻质墙体组装方便,同时在施工现场实施灌浆使墙体成为实体墙,从而使蟑螂、虫、老鼠、蛇等有害生物失去在墙体内滋生或繁衍的环境。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括要有已经在现场固定的顶板和地板,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U型轻钢龙骨固定在顶板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固定在地板的相应位置上;B.在所述上U型龙骨和下U型龙骨之间,用多根立柱竖直连接;C.用一块墙面板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和的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和上、下U型龙骨上。D.用另一块墙面板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的另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和上、下U型龙骨上。E.所述墙面板上边缘开有多个灌浆口,从灌浆口将灌浆填充物贯入轻质墙体内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包括将在工厂由U型轻钢龙骨和立柱组成的骨架与轻质面板组合连接成的墙体运到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已经有固定的顶板和地板,还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U型轻钢龙骨固定在顶板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固定在地板的相应位置上;B.所述墙面板上边缘开有多个灌浆口,从灌浆口将灌浆填充物贯入轻质墙体内部。用灌浆口盖盖住所述灌浆口。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集成建筑物轻质墙体的优点在于1.现场组装方便,节约运输上的成本;2.墙体实施现场灌浆成为实体墙,牢固安全;3.卫生环境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将上U型轻钢龙骨2固定在顶板1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3固定在地板4相应位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立柱5的安装示意图;图3是所述专利技术第一块墙体面板6和垫块9的安装示意图;图4是所述专利技术管线11的设置示意图;图5是所述专利技术另一墙体面板7的安装示意图;图6是所述专利技术灌浆口8及灌浆口盖82的安装示意图;其中,图6A的灌浆口8及灌浆口盖82为方形、图6B的灌浆口8及灌浆口盖82为半圆形、图6C的灌浆口8及灌浆口盖82为倒三角形。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实施例一一种,包括要有已经在现场固定的顶板1和地板4,如图1至6所示,还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U型轻钢龙骨2固定在顶板1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3固定在地板4的相应位置上;B.在所述上U型龙骨2和下U型龙骨3之间,用多根立柱5竖直连接;C.用一块墙面板6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2和3的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5和上、下U型龙骨2和3上。D.用另一块墙面板7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2和3的另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5和上、下U型龙骨2和3上。E.所述墙面板6或7上边缘开有多个灌浆口8,从灌浆口8将灌浆填充物贯入轻质墙体内部。所述上、下U型龙骨2和3都是借助螺钉与顶板1及地板4固定,在安装上、下U型龙骨2和3时,如果遇到管线,可以切断让开。如图6所示,在实施步骤E后,用灌浆口盖82盖住所述灌浆口8,本专利技术中的灌浆口8及灌浆口盖82有方形、半圆形及倒三角形,当然,还可以设计成更多的形状。本专利技术中,如图2、6所示,所述上下U型轻钢龙骨2、3和所述立柱5上均开有孔51,其中,立柱5上的孔51一方面利于水电管线11通过,另一方面利于灌浆填充物能通过它们填充到间隙中去,使整个墙体融为一体;上、下U型龙骨2和3上的孔51能使灌浆填充物通过它们填充到上、下U型龙骨2和3与顶板1和地板4之间的空隙中去。在实施所述步骤D之前布置水电管线11,该管线11穿越所述孔51。在实施所述步骤C与D之间,在所述第一块墙体面板6上借助紧固件均匀固定一些垫块9;在另一墙体面板7安装时,借助紧固件将该墙体面板7与所述垫块9固定。所述垫块9与墙体面板6、7之间借助自攻螺钉固定。这些垫块9的作用是使灌浆更均匀,其数量的设计可根据墙体的大小决定,总的原则是保证墙体不变形。本专利技术用的灌浆填充物为轻质防火混凝土,其配方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发泡剂、相关轻质材料、水。实施例二一种,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将在工厂由U型轻钢龙骨2和立柱5组成的骨架与轻质面板6、7组合连接成的墙体运到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已经有固定的顶板1和地板4,还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U型轻钢龙骨2固定在顶板1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3固定在地板4的相应位置上;B.所述墙面板6或7上边缘开有多个灌浆口8,从灌浆口8将灌浆填充物灌入轻质墙体内部。如图6所示,在实施所述步骤B后,用灌浆口盖82盖住所述灌浆口8。在工厂预制墙体时,在所述墙体面板6上借助紧固件均匀固定一些垫块9;在另一墙体面板7安装时,借助紧固件将该墙体面板7与所述垫块9固定。所述上下U型轻钢龙骨2、3和所述立柱5上均开有孔51。本专利技术所用的灌浆填充物为轻质防火混凝土,其配方由以下材料组成水泥、发泡剂、相关轻质材料、水。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之间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实施例二是将墙体在工厂内先行预制再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然后再实施灌浆而实施例一是在现场组装墙体并灌浆。而其余诸如垫块9及孔51的布置及作用、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固定等方面均相同,此处不再赘述。权利要求1.一种,包括要有已经在现场固定的顶板(1)和地板(4),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U型轻钢龙骨(2)固定在顶板(1)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3)固定在地板(4)的相应位置上;B.在所述上U型龙骨(2)和下U型龙骨(3)之间,用多根立柱(5)竖直连接;C.用一块墙面板(6)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2)和(3)的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5)和上、下U型龙骨(2)和(3)上。D.用另一块墙面板(7)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2)和(3)的另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5)和上、下U型龙骨(2)和(3)上。E.所述墙面板(6)或(7)上边缘开有多个灌浆口(8),从灌浆口(8)将灌浆填充物灌入轻质墙体内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步骤E后,用灌浆口盖(82)盖住所述灌浆口(8)。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U型轻钢龙骨(2)、(3)和所述立柱(5)上均开有孔(5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所述步骤D之前布置水电管线(11),管线(11)穿越所述孔(5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在实施所述步骤C和D之间,在所述第一块墙体面板(6)上借助紧固件均匀固定一些垫块(9);在另一墙体面板(7)安装时,借助紧固件将该墙体面板(7)与所述垫块(9)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块(9)与墙体面板(6)、(7)之间借助自攻螺钉固定。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建筑物轻质墙体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浆填充物为轻质防火混凝土,其配方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墙体现场安装施工方法,包括要有已经在现场固定的顶板(1)和地板(4),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上U型轻钢龙骨(2)固定在顶板(1)的指定位置,并将下U型轻钢龙骨(3)固定在地板(4)的相应位置上;B.在所述上U型龙 骨(2)和下U型龙骨(3)之间,用多根立柱(5)竖直连接;C.用一块墙面板(6)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2)和(3)的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5)和上、下U型龙骨(2)和(3)上。D.用另一块墙面板(7)从所述上、下U型龙骨 (2)和(3)的另一条底缘外侧覆盖并固定于所述立柱(5)和上、下U型龙骨(2)和(3)上。E.所述墙面板(6)或(7)上边缘开有多个灌浆口(8),从灌浆口(8)将灌浆填充物灌入轻质墙体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胡永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