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丰旗专利>正文

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68767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系提供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其主要是于建筑物欲架设搭组避震装置的梁柱或墙壁,先行利用化学锚栓配合其外层组设包覆的钢板,并以封口剂将钢板及化学锚栓周缘缝隙予以封结,仅于高、低预定位置分别预留一注射管及一排气管,再由加压机器自注射管注入补强灌注剂,使其渗流填补钢板与梁柱或墙壁间的余隙,直至补强灌注剂由排气管溢流为止,而后将注射管及排气管予以绑结固定,待隔日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即可切除注射管及排气管,取得钢板与RC混凝土梁柱或墙壁的固定关系,此时即得以钢板作为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及其连结避震撑架的结合组设,减降地震力量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而能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Construction method of building shock proof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building a damping device, which is mainly to the building to set up a group of shock absorber beam column or wall, the first use of chemical anchor bolt with the outer group coated steel plate, and the sealing agent to plate and chemical anchor bolt shall be sealed around the gap, only on high, low predetermined position were reserved for an injection tube and an exhaust pipe, then by pressurized machine from the injection tube into the reinforcing agent to fill the perfusion, seepage plate and beam column or wall clearance, until the reinforcing filling agent from the exhaust pipe overflow, then the injection pipe and the exhaust pipe to be bound fixed. The next day the reinforcing filling agent dry solidified, can remove the injection pipe and exhaust pipe, fixed relationship between steel plate and RC concrete beam column or wall, is now to metal plate as an energy dissipation damper and its connection The combination of the shock strut is designed to reduce the influence of the earthquake force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building, and then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系关于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
技术介绍
台湾因位处欧亚大陆板块与菲律宾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的发生率极为频繁,尤 其是数年前的『九二一大地震』更造成无数生命及财产的损失,令人听闻地震而色变, 深怕地震为自己的生命及财产造成重大的损伤,而归纳该次地震造成的重大生命伤亡与 财产损失,除了地震强度过大的主因外,肇因于建筑物倒塌所造成的死伤情形,更不在 少数,而经过此次剧变后,也唤起人们对建筑物结构安全的重视,因此有很多新建的大 楼极为重视其建筑结构的避震设计,甚至采用钢骨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架构,以取得较佳 的结构强度与避震效果。而除了利用钢骨作为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外,更重视避震效果的建筑物,进一步于其 各楼层的钢骨间架设避震装置,利用该避震装置得以吸收抵消地震的作用力,藉以有效 减降地震对建筑结构所造成的不利影响。然而,因此类避震装置多采用金属材质制咸,对于采用钢骨为建筑架构的建筑物, 自不致有组设施工上的困扰,但对于以RC混凝土为建筑材料的建筑物而言,则在其金 属避震装置与RC混凝土的结合固定上,便面临了无法牢固结合的问题,即使是利用锚 栓固定的方式,亦可能因锚栓与RC混凝土结构的固结力不足,加上应力集中现象,而 容易造成锚栓松动而严重影响避震装置的组设牢固性,甚至因而丧失预期的避震效能, 实有待再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其主要是为解决金属制 消能减震阻尼器无法直接与RC混凝土建筑结合架组的问题,利用于RC混凝土建筑结 构外层结合组制包覆的钢板作为组设介面,使其得以顺利完成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与 避震撑架的架设搭组,进而在RC混凝土建筑的预定位置架组完成避震装置,据以得有 效减降地震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主要是针对RC混凝土建 筑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而设计,其施工步骤大致包括(1 )覆设钢板利用化学锚栓将预制的钢板栓锁覆设于建筑物预定施工部位的混凝 土结构外层;(2) 封口作业以封口剂将钢板周缘及化学锚栓的锚设缝隙予以封结,并于高、低 预定位置分别预留一注射管与 一排气管,使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形成一密闭空间;(3) 补强灌注作业将补强灌注剂由注射管注入,使其渗流填补钢板与混凝土结构 间的余隙,直至补强灌注剂由排气管溢流为止,待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即可取得钢板 与混凝土结构的稳固结合关系;(4) 架组避震装置利用钢板作为金属制的避震装置与混凝土结构的组设介面,藉 钢板与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及避震撑架同属金属材质的关系,使其得以顺利取得稳固 结合,进而得于混凝土建筑物的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据以,在RC混凝土建筑的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以便在遭遇地震时, 藉该避震装置的作用,减降地震力量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进而能确保建筑物结构 的安全。该补强灌注剂由注射管注入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的余隙并由排气管溢流后,将注射 管及排气管予以挠折并绑结固定,待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再将注射管及排气管切除。 该补强灌注剂的灌注剂量是以3 ~ 5kg / cm2为宜。该避震装置的组设上,系先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 别固设于建筑物上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再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 定端节点板连结组设一连结座,并以连结座连结组设呈『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 同时将避震撑架的下端固定于建筑物下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板上,据以完成 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作业。该避震装置的组设上,系先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点板分 别固设于建筑物下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再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 定端节点板连结组设一连结座,并以连结座连结组设呈倒『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 同时将避震撑架的上端固定于建筑物上层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据以完成其 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作业。该避震装置的组设上,系先将单组的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节 点板分别固设于建筑物上、下层或对角部位间的混凝土结构外层覆设的钢板上,据以完 成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作业。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1、 利用钢板作为RC混凝土结构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设组置介面,以便可顺利于 其建筑物上、下楼层间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以赋予建筑物得以具备消能减震的防震功 能,从而可有效降低地震对建筑物所造成的损害与影响;2、 经由其特殊施工,可有效取得钢板与RC混凝土间的稳固结合效果,据以使其避 震装置在架设搭组上,得与建筑物结构取得稳固的联结关系,从而能确实达到避震效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施工法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施工法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施工法示意图(三)。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施工法示意图(四)。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施工法示意图(五)。图6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架设组置结构示意图(一)。图7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架设组置结构示意图(二 )。图8系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架设组置结构示意图。图9系本专利技术又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图10系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关系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组成、施工技术及功效达成方面,谨配合图式再予举例进一步 具体说明于后首先,请参阅图1~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在针对RC混凝土建筑物的避震装置设置上, 主要是于建筑物欲架设搭组避震装置的梁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10外层,先行利用化学 锚栓1配合外层组设包覆一层钢板20,并以封口剂将钢板20及化学锚栓1周缘缝隙予 以封结,使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10间形成一密闭空间,而仅于其高、低预定位置分别 预留一注射管12及一排气管13,藉加压机器25将补强灌注剂14得以由低位的注射管 12注入,使其可渗流填补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10间的余隙,其填补的剂量大致是以3 ~ 5kg/cm2宜,并将余隙空间的空气向排气管13推挤排出,直至补强灌注剂14由排气管 13溢流为止,即代表补强灌注剂14已完全填满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10间的余隙,而 后再将注射管12及排气管13予以挠折并绑结固定,待隔日补强灌注剂14干凝固化,即可将注射管12及排气管13切除,依此利用补强灌注剂14取得钢板20与混凝土结构10 的稳固结合关系,此时即得以钢板20作为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及其连结避震撑架 40的结合组设而构成避震装置。而在其避震装置的组设上,系先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的固定端与自由端的 节点板31、 32分别固设于建筑物上层的RC梁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10外层覆设的钢 板20上,再将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的固定端节点板31连结组设一连结座33,并 以连结座33连结组设呈『人』字撑托型态的避震撑架40,同时将避震撑架40的下端固 定于建筑物下层的RC梁柱或墙壁的混凝土结构10外层覆设的钢板20上,据以完成在 RC混凝土建筑的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作业,以便在遭遇地震时,藉该金 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30与避震撑架40的作用,减降地震力量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程度, 进而能确保建筑物结构的安全。另,请参阅图9、图10的平面结构关系示意图,系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主要是针对RC混凝土建筑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而设计,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大致包括: (1)覆设钢板:利用化学锚栓将预制的钢板栓锁覆设于建筑物预定施工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外层; (2)封口作业:以封 口剂将钢板周缘及化学锚栓的锚设缝隙予以封结,并于高、低预定位置分别预留一注射管与一排气管,使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形成一密闭空间; (3)补强灌注作业:将补强灌注剂由注射管注入,使其渗流填补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的余隙,直至补强灌注剂由排气管 溢流为止,待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即可取得钢板与混凝土结构的稳固结合关系; (4)架组避震装置:利用钢板作为金属制的避震装置与混凝土结构的组设介面,藉钢板与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及避震撑架同属金属材质的关系,使其得以顺利取得稳固结合,进而 得于混凝土建筑物的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主要是针对RC混凝土建筑与金属制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而设计,其特征在于,其施工步骤大致包括(1)覆设钢板利用化学锚栓将预制的钢板栓锁覆设于建筑物预定施工部位的混凝土结构外层;(2)封口作业以封口剂将钢板周缘及化学锚栓的锚设缝隙予以封结,并于高、低预定位置分别预留一注射管与一排气管,使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形成一密闭空间;(3)补强灌注作业将补强灌注剂由注射管注入,使其渗流填补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的余隙,直至补强灌注剂由排气管溢流为止,待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即可取得钢板与混凝土结构的稳固结合关系;(4)架组避震装置利用钢板作为金属制的避震装置与混凝土结构的组设介面,藉钢板与金属制消能减震阻尼器及避震撑架同属金属材质的关系,使其得以顺利取得稳固结合,进而得于混凝土建筑物的预定位置完成避震装置的架组施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灌注剂由 注射管注入钢板与混凝土结构间的余隙并由排气管溢流后,将注射管及排气管予以挠折 并绑结固定,待补强灌注剂干凝固化,再将注射管及排气管切除。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物避震装置的施工法,其特征在于,该补强灌注剂的 灌注剂量是以3 ~ 5kg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丰旗
申请(专利权)人:杨丰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